笔趣阁>青春校园>最终穿越>第十四章 比特币
向,而刘卫平坚信上海100万门固定电话还有5倍的增长空间,将自己的主攻方向定在有线通信加密上。

他错失了前沿机会,通信学院很快将他抛弃了,刘卫平回国两年不过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副教授。

1992年初,刘卫平班上的一名叫赵勇刚的本科生引起了他的注意,赵勇刚是辽宁瓦房店人,父母都是教师,北方人的基因加上小时候营养不错,长的五大三粗,比刘卫平高出一个头还不止,刘卫平平时和他讲话要仰着头,极不自在。

这个赵勇刚人可不傻,本科毕业前居然写了一篇关于计算机算法的论文,拿给刘卫平提意见,刘卫平心里佩服不已,隐隐就是石田崇光的思路。

看到赵勇刚的论文,刘卫平又想起了东京发现的心电波,想起了石田崇光实验室里的日日夜夜,一个计划在他心中形成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又出现了,好运来了。

刘卫平按捺不住激动找来了赵勇刚,“小赵,你的论文我看,太有才华了,和老师心里一直琢磨的想到一块去了。”

赵勇刚谦虚的一笑,“老师您再提提意见吧,我也不知道写得是不是在理,要是现在答辩真的没信心呢。”

多本份的小伙子啊,刘卫平心里有底了,“小赵,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也写过一篇和你差不多的论文,但是不成熟,所以没有发表。”

“啊,老师您也写过?那我的思路就是对的咯?”赵勇刚见到好几个同学论文在选题的时候就被打回来,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你现在还是个思路,方向没什么问题,本科毕业不难的。如果你能深化一下,具体的算法能形成案例的话,这样的质量在《自然》上发表都不是没有可能。”

刘卫平已经工作快十年了,和这些毛头小伙打交道的本事还是绰绰有余。“怎么样?有没有考虑继续深造下去,来考我的研究生。”刘卫平终于将自己的想法亮了出来。

“这个我自己做不了主,我得写信回家征求爸爸妈妈意见。”赵勇刚抓抓脑袋。

“不用写信了,你用老师办公室电话打回去,尽早决定,老师名额有限,其它同学想念研究生的也不少。”刘卫平急着要敲定。

还好,赵勇刚父母是知识分子,既然老师开口让他念研究生,自然不会反对。赵勇刚不用像其它同学忙着毕业论文和联系分配工作单位了,跟着刘卫平一边准备研究生考试,一边做起脉冲波的研究来。

刘卫平仔细的将石田崇光的思路讲给他听,也将自己在东大的研究成果都告诉了赵勇刚,他希望这个天才年轻人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赵勇刚果然聪明,没多久就消化了老师前面的积累,“刘老师,按照石田教授的思路,我们缺的是计算资源啊,您在日本还有小型机,我们这儿什么也没有,只有几台工作站。”赵勇刚找到了刘卫平一语点破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小赵,别慌,我让你念研究生前就思考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向国家自然科技基金申请立项,这样的课题即使在日本也是超前了不知多少年,我想这样的项目报到科技基金委一定没问题,后面有进展再申请国家或者上海市重大立项,最不行的办法我还可以找上海电话局,我和他们领导关系很好,请他们资助也是条路子。”刘卫平给赵勇刚不遗余力的打气。

其实年纪轻轻的赵勇刚有自己的想法,他虽然呆在**的校园里,可商品经济的思想早已将他洗了脑,他来到上海才两年就学会了到交大后面练摊,弄些学生的袜子鞋子来卖,今天谁看了也不会入法眼,但是在当时绝对是高大上的创业项目,二十年后凭这样的资历可以树碑立传上商学院的讲坛。

刘卫平这点都没看出来,说明他真的只是个学校里的副教授。刘卫平给赵勇刚思路一说,小伙子就发现了里面的商机,比尔盖茨时年不过37岁,凭借dos操作系统起家,1992年已经挤身全球十大富豪,赵勇刚看到了自己未来的路,他给父母写信征求意见只不过是随口的说辞,他内心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毫不迟疑投身刘卫平。所以当刘卫平让他准备自然科技基金申请材料的时候,赵勇刚通宵达旦,很快搞了出来。

暑假的时候,科技基金有几个委员正好到交大开会,刘卫平大着胆子带着赵勇刚将材料送了进去,想听听委员的意见,没想到这些学部委员都是老学究,不要说支持刘卫平了,连看得懂能理解的也没有几个,没说几句话就要将他们打发出来。

刘卫平心高气傲,争辩的时候顶撞了其中一个老头,几个人联合起来把两个年轻人骂的狗血喷头,学术权威的地位怎么能允许两个嘴上没毛的人来挑战。

刘卫平回来气的把材料撕的粉粉碎,赵勇刚比刘卫平小了十多岁,脑瓜子可比老师世故的多了,一眼就看到了背后的问题所在。

过了两天,他来给刘卫平辞行了,“老师,我仔细想过了,我不想留在上海发展了,我也不要念研究生,我想去深圳。”

“什么?去深圳?去念书还是工作,深圳没有什么大学啊?分配工作已经结束了,你到深圳什么打算?”刘卫平十分不理解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想法。

“股票,老师你听说了吗,去深圳直要买到股票就能发财。”赵勇刚对刘卫平挺诚实,也没有什么隐瞒。

“股票?你懂什么?你哪里知道其中利害,老师五年前在日本,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比特币--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