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锦衣卫厂花基情录>64.初至书院

一路上有方嘉这个话唠,倒也不寂寞,费了半日功夫,三人便抵达了文笔峰的山脚。

文笔峰,顾名思义,远观山峰犹如一支竖立的毛笔,近看则山势险峻,重峦叠嶂,山巅云雾缭绕,有百丈飞瀑倾泻而下,于山谷平川处汇聚成一汪青翠欲滴的潭水。

晋江书院建于文笔峰的山腰,以一道天然石门作屏,依山傍水,风水绝佳,内有古木参天,曲径通幽,莲池楼阁,亭台水榭,端的是人间仙境般的地方。

晋江书院的创建者乃是一百年前的一位奇人,他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却不求功名,隐居避世,潜心治学,于四十岁时顿悟,独创心学一门,开宗立派,广纳弟子。

这位宗师深感科举八股取材的弊端,主张学子不应只局限于学习儒学经典,还须通晓六艺,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他指出,书院育才树人,不应只注重科举,更要培养全能型多元化的人才。因此,晋江书院之教学不同于其他传统书院,除了礼学和国学之外,还设立了骑射、书画、音乐、算术等功课,培养学生多种兴趣,而不拘泥于科举应试。

的教学方式在最初并不被人看好,毕竟天下读书人寒窗苦读十年,为的便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平步青云,不求闻达于天下的那是隐士。

不过,晋江书院之所以牛,是因为他们请到的夫子都是天下知名的鸿儒,不仅学问好,在学术领域上也很有影响力。所谓良师出高徒,这个道理谁都懂。

晋江书院每届招收的学子不超过五十人,选材非常严格,学生要经历层层考核,不是有钱有权就能进的。

就拿段明臣的表弟方嘉来说,虽然方小公子是个话唠,但不能掩盖他的天资极高。三岁启蒙,五岁能熟练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八岁指物作诗,十四岁初试便考中秀才,可以说是个读书的奇才,正因为这样,才会被晋江书院录取。

别小看着秀才,要知道有些人苦读一辈子都考不中秀才。秀才的待遇跟普通百姓不同,普通庶民只可以穿布衣,出远门需要官府开具路引,而有了秀才的头衔,就可以穿士族锦袍,可以不用路引就四处旅行,甚至见了县老爷都不用下跪,还有椅子坐呢!

选材制度保证了学生的高素质,天赋上佳的学生,加上良师的悉心引导,晋江书院人才辈出也就不奇怪了。

虽然书院不以科举为唯一目的,但在大齐近百年来的科举历史上,晋江书院的成绩非常优异,基本每届都有几人考中进士,一甲及第的也屡见不鲜,尤其是最近这一科连摘状元和探花桂冠,更是一举震惊天下,一时间,多少学子都以能进晋江书院读书为梦想。

文笔峰陡峭险峻,山路狭窄,车马难行,只能徒步攀登。三人在山脚下马,雇了两个挑夫挑行李跟在后面。

段明臣和顾怀清身负武功,爬起山来如履平地,边登山边欣赏风景,宛如闲庭信步。

方嘉是读书人,体力自不能跟他们相比,好在他年轻,好胜心也强,咬牙跟着他们身后吭哧吭哧的爬。

段明臣照顾方嘉,尽量走得慢一点,不时停下脚步,跟顾怀清并肩欣赏一番风景。

足足走了一个时辰,抬头望去一座庄严肃穆的汉白玉牌坊,牌坊的柱子上雕刻着鲤鱼跃龙门的图案,坊额上题“晋江书院”四个气势磅礴的大字,两侧的柱子刻有原始楹联:“九重天上书声旧,千古人间义字香”。

三人行至石门下,书院知晓方嘉今日前来入学,院监李笠亲自等候在大门处,见到他们一行人便上前问安见礼。

院监李笠三旬开外,面白微须,头戴东坡巾,身披灰色氅衣,一派儒雅。

李笠与方嘉的父亲方源是同窗,与方嘉十分熟捻,笑着问道:“方世侄,这一路可还顺利?”

方嘉也难得的收敛了调皮跳脱,一本正经的躬身行礼:“李叔叔,让您久等了。一路顺畅,多谢您挂牵。”

“这两位是……”李笠看看方嘉身旁的两位,迟疑道。

李笠身为院监,书院对外接洽和内部协调皆由他负责,他深谙人情练达,养就一双火眼金睛。虽然素不相识,但段明臣和顾怀清一看就不是普通人,段明臣身上带着冷峻肃杀的气势,顾怀清俊雅清贵,气质高华。

方嘉便给李笠引荐道:“这位是我表兄,现任锦衣卫指挥同知段明臣,那位是……东厂都督太监顾怀清顾大人。”

方嘉有个锦衣卫表兄,李笠早有耳闻,只是顾怀清这位红得发紫的东厂太监,怎么也跟着方嘉来了?

李笠眼中的讶异一闪而过,但脸上还是露出得体的笑容:“原来是段大人、顾大人,失敬失敬!两位大人来访,有失远迎,实在失礼!”

几人客套的寒暄几句,便有李笠引着进入书院。

他们穿过石牌坊,进入大殿,前殿供奉着文昌帝君,后殿则供奉孔子和三教圣贤。遵循书院的惯例,学生入学需要拜祭文昌帝君、孔圣人和三教圣贤,方嘉依礼一一跪拜敬香。

方嘉敬完香,李笠将他们三人领到东院会客厅,按照惯例,新生入学必须先拜见山长。

令人意外的是,名震天下的晋江书院的山长竟是一位女子,自号冰心。

不同于官府拨款建制的书院,晋江书院是民间书院,从创始人开始起世代相传,至今已有五代。然而前一代山长膝下无子,唯有一女,便是冰心。

冰心姑娘秉承渊博的家学,虽是女


状态提示:64.初至书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