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唐朝好地主>第1152章 朕开了一个坏头

李世民对于李超弄出来的这个新天-朝体系,很满意。虽然李超的亲家魏征坚决反对,认为这种做法有失大义。但李世民不是那种一味好名的人,他是里子面子都想要。

魏征等人还拿着礼义这些说事,李世民直接无视了他。

“出兵林邑,有把握吗?”李世民考虑的是实际的情况,这个林邑如何打,怎么打。毕竟汉末到如今,林邑虽然也从区家换到范家,但这也是立国好几百年了。与中原打了不知道多少次,都没被灭掉,总是有其厉害之处的。

“陛下,林邑是个沿海国家,而我大唐又有天下最强大的水师,因此我们进攻林邑并不难。如果仅是从陆上进攻,那么必然要面对他们北面的重点防御关卡,但我们却可以水陆并进,派水师舰队从海上绕到后面登陆进攻。”

“朕听说,林邑的战象很厉害?”

李超哈哈一笑,“战象确实挺厉害的,高大无比,但象虽大,却极胆小。当年隋军征讨林邑,用的是挖坑对付战象。而我们却不需如此,我大唐拥有火炮火枪,面对象阵,只需一阵枪炮,就能让大象惊的调头而跑,直接把他们自己的战阵给冲散了。”

“陛下,林邑不过是一南蛮小国,地东西三百里,南北不过千里,不过是借着偏居一隅,才能存活至今。我大唐真要征讨,必然马到成功。”

李世民在考虑由谁来统兵。

“文远,你觉得谁统兵南征合适?”

“臣举荐越南侯张仲坚为帅,以安南都护崔琰为先锋。”

“嗯,不错。那就以张仲坚为安南道行军大总管,以崔琰为前军总管,调水师协同征战,并调岭南三广兵马随征。文远,你赵国领有五千精锐,此次也抽次三千南征。”

“臣领旨。”李超应下。

皇帝只调赵国领的三千兵从征,却没调李超。

议事结束,李世民叫李超和长孙无忌留下。

“今日皇后下厨,一起喝两杯。”李世民笑着说道,他一手挽一个,左手李超,右手长孙无忌。

被皇帝牵着走在宫中,李超总觉得好奇怪。

这也太做态了。

到了立政殿,已经摆了一桌子好菜。

“文远,今年你虽不在朝中,但四处奔走,却立功无数啊。年初出京,先破辽南卑沙重城,给了高句丽巨大压力。今年高句丽丢了卑沙之后,几次反扑,都被你的学生尉迟宝琳击退。”

说到这事,李世民很得意。

李超此前献策,疲高句丽之计,假意做出要灭高句丽的态势,却暗中通过布下的棋子泉盖文父子挑动高句丽朝堂,让他们重兵集结到了辽东,还修起了高句丽长城。

今年卑沙一丢,唐军往卑沙城驻军五千,结果就是高句丽人吓尿了,再次往辽东增兵。同时,修长城的民夫数量又增加了二十万。

现在高句丽已经把七成的兵力调到了辽东,举国之力在修长城。

“高句丽今年的农业牲畜大受影响,粮食已经有些不足。明年春季,必然会发生饥荒。”

李超听了丝毫不奇怪,“现在还才一年,只要我们持续施压,五年,高句丽必将不攻自破。”

把那么多青壮拉来修长城,大军长驻辽东,对于一个全民皆兵的高句丽来说,这意味着大量的青壮不能在家种地放牧,粮食肯定就会不足。

一年还只是粮食不足,两年就会饥荒,三年,那就将是大饥荒。

五年,必然是全面崩溃,毕竟高句丽地盘虽大,但他们的人口也只不过几百万人而已。弄出几十万人长驻长城防线和修长城,这对他们来说,可就是不得了的事情。

“五年?”李世民摇头,五年太久了。

“朝廷最近有股风头,都在说出兵征辽。”

长孙无忌和李超都不由的摇头而笑,这股风气怎么来的,大家都明白。之前李世民为了钱,拿辽东的地卖钱,朝中许多人花大把钱买了辽东的封地。

本来嘛,皇帝说几年之后征辽,大家倒也能等。可问题是,李超在辽东的封地,却已经拿到手了啊。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看着李家拿下了辽南封地,甚至这一年来,已经在辽南建设的热火朝天,旅顺港、大连港,甚至是金山城等,登州-新罗航线持续繁荣,李家占着辽南,赚的盆满钵满。

那些买了辽东封地的人都坐不住了。

别说等五年,再等三年他们都等不及。都想着早点拿到辽东封地,当初买封地的本就是勋戚高官,他们的声音,朝廷也不能不听。

李超看着皇帝,他觉得李世民其实也想早点打高句丽的。

“陛下,眼下进攻高句丽,太早。高句丽如今重兵集结于辽东,我们只能从海上进攻。但高句丽人实力还在,眼下进攻,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啊。再等几年,高句丽就将崩盘,到时我们可以轻易的击灭高句丽。”

李超认真的劝李世民,“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持续给高句丽人压力,在辽河一线增派些兵马,在辽南增驻兵马,派水师和私掠船继续劫掠高句丽沿海地区,要做出大唐马上进攻高句丽的样子,给他们持续压力,让他们困在辽东长城一线,把他们耗死!”

长孙无忌也是赞成李超的策略。

“陛下,灭高句丽,不急于一时。先耗其国力,然后毕其功于一役,方为上策。”

李世民点了点头,“嗯,那就再等等。”

“文远,我听太子说,朝廷给你的那块封地


状态提示:第1152章 朕开了一个坏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