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049章 乱战

只有8艘军舰的东印度舰队甚至忘记了上前去攻击,舰队所有的人,都被中华帝国的两支舰队表现出来的恐怖画面给吓呆了。

对方的炮弹不但数量多,而且单炮弹的威力,让每艘军舰都不敢上前尝试。等威廉堡彻底被摧毁的时候,中华帝国的军舰继续往前靠拢,东印度舰队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后撤。但也只能拖延一点点时间而已,后面的支流上游,越来越窄,最多航行十余公里距离,便只能通航数百吨数十吨的小型军舰,其他的舰队中的中大型军舰全部得搁浅,没了中大型军舰,这支原本军舰就不多的舰队,还有什么战力?

而见东印度舰队往上游逃走,韦俊并没有太过在意,他的目标主要还是加尔各答。他只是派了3艘巡洋舰和2o余艘小型护卫舰和蒸汽炮艇等追击东印度舰队,其余的5o多艘军舰慢慢开始变化阵型,列成一条沿着河流的纵队,以船侧板最强的火力面对准加尔各答城。

一来,这样可以集合将近3o艘军舰的火力击中打击加尔各答城,二来,被岸上的火炮命中的机会也少。

就在中华帝国的舰队开始变阵的时候,加尔各答城内冲出数匹快马,一名英军军官领着几名士兵举着白旗,来到威廉堡旁边,再次要求和谈。

韦俊直接拒绝,让布坎南出面要求印度总都坎宁亲自出面,前来已经是废墟的威廉堡投降。没有什么和谈,只能无条件投降,让这名英军军官将这话带回。

与此同时,第六野战兵团中的步兵第6师和步兵第8师已经抵达了威廉堡的下游3公里处的一个恒河边上的村庄,早在舰队轰击威廉堡的时候,两个步兵师便开始在运兵船上开始登6。而这个登6也异常的简单,岸上没有任何敌人,英军的哨所或是炮台之类的全部已经被前面的舰队清扫一空。步兵师中的工兵团直接用划艇先行靠岸,将一艘最大的运兵船和河岸之间搭设了浮桥,其他的运兵船上的步兵通过浮桥浩浩荡荡地冲向岸边。而装载火炮等武器的船只,也慢慢靠岸,在水手和士兵的费力搬运之下,来到这座河岸边上的村庄里。

村庄早就空无一人,一片狼藉。村庄里的原住民几个月前就已经逃走,后来被围攻加尔各答的孟加拉叛军占用一段时间,在讨虏军的军舰出现前一天,孟加拉叛军全部撤走。

六野的步兵第6师和步兵第8师的两万多名士兵全部铺开,尽管这个村子曾经是五千人的大村落,也完全挤不下,何况还有很多的野战炮等武器不断从河岸运来,最后延伸开来,变成了将近3公里长的战线,围绕着加尔各答。

步兵第6师和步兵第8师的师长分别是塔齐布和林利通,此次攻打加尔各答,总指挥官当然是印度洋舰队司令韦俊,而6军方面的指挥,原本定下来是六野第7步兵师师长林始,但因为林始在锡兰岛,韦俊便下令这两个步兵师以塔齐布为主将。

塔布齐虽然是满族镶黄旗人,但如今随着满清王朝的灭亡,满族迅衰落下来,满族与汉族的仇恨也烟消云散,甚至残余的满人连仇恨的勇气都没有了。塔布齐的家眷全部在长沙城中幸福地生活着,从原本的小心翼翼到如今的自由自在,而塔布齐也跟其他的大批原本追随曾国藩的湘军将领一样,受到皇帝冯云山的重用,已经死心塌地忠于中华帝国。

而另一名步兵第8师的师长林利通,本名叫大久保利通,因为认当初的中华帝国特使林鸿年为父亲,改名为林利通,如今更是以自己姓林、成为汉人而自豪,领着上万名从九州岛、四国岛和本州岛招募的由日本武士组成的步兵第8师,奔赴这印度来征伐英军。当然,若是林利通想叛乱,也是可以的,不过,整个步兵第8师的中下层军官,都是中华帝国的老的讨虏军士兵担任,恐怕他还没动叛乱,便已被身边的警卫营之类的一枪毙命了。

不过,塔齐布还是没有让两个步兵师直接朝加尔各答城内进攻,而是将村外西南面布下一道战壕,似乎担心害怕有人进攻一般。而实际上,这不过是塔齐布的一个习惯而已,他在湘军当中一直跟随曾国藩,遇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扎营,必定先要布下壕沟,做好稳妥的防守后再放心扎营。

而就在中华帝国的军队准备向加尔各答进攻的同时,加尔各答的英军早就开始了动作。过3万名英军从加尔各答的东北面冲出,向驻守在这里的近3万缅甸军主力进攻;将近1万英军,从加尔各答的东南面突击,向驻守在这里的2万孟加拉叛军起猛烈的冲锋。

缅甸军队和孟加拉叛军虽然看似勇猛,但火力和士兵的军事素质哪里是英军的对手,很快便被击溃,短短的两个小时的战斗,便有2千多人战死,上万人受伤,甚至其中有不少是溃逃时候被踩踏致伤。

自从叛军围困加尔各答以来,以往也被加尔各答城内的英军攻打击溃数次,但每次并没有远程追击,而是抢夺一些粮食等物资后便重新回城,待第二天现,叛军又密密麻麻地围困加尔各答。

有两次,英军进行了远程追击,一直追至距离加尔各答城东面6公里处,一下便闯入孟加拉叛军和缅甸军队的埋伏,顿时折损了数百的英军。加尔各答城东5公里之外,便是树林密布,地形奇特,而孟加拉叛军又是本地土著居多,熟知地形,埋伏在侧,击伤叛军人数众多,英军难以在加尔各答城外那样轻易击溃叛军。再加上英军的士兵有限,战死一百便少


状态提示:第1049章 乱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