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223章 朝官变动

冯云山暗自夸赞着李鸿章这个主意的高明,一眼便看见了当今内阁不足的核心所在。想想还真有些错怪住曾观澜,他本就能力有限,又有些性格木讷,一直作为自己的贴身幕僚,替自己打理帝国政务,却一直没有提出多扩充几名副手,导致内阁在这几年的地位日渐衰减,反倒让各部出了头,直接代替内阁向自己禀报各项事务,这出了曾观澜自己没能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外,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有些政治小白了。

不过,就算李鸿章没主动提起这匝,很可能自己也会在不久之后便启动这个程序,效仿后世的政务院体系或是某常委会执政体系,给民主之光打开一丝缝隙。

“微臣谢过陛下!既如此,微臣敢不肝脑涂地,舍身事主?”李鸿章重新跪倒,恭恭谨谨地重新磕头谢恩。

冯云山挥挥手:“平身吧。日后爱卿与朕要经常相对,就不要老是来这些繁文缛节的磕头谢恩了,做好内阁事务,替朕治理好帝国,让帝国强盛,让华夏亿万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最好的谢恩。”

李鸿章脸色微红,点头称是。

冯云山又道:“既然角色要转换,爱卿就需尽快做好准备。另外,爱卿对西洋国家的方方面面要多了解,如今时代和世事在飞速发展变化,稍有懈怠,便要被其他国家超越。中华帝国如今看似强大,却是朕一手推动,再加上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世界第一,这才堪堪在列强之中站稳脚跟。我们本就起步晚,若是再不摸透那些西洋国家的底子,一不小心就要被洋人反超甚至又骑在头上。

因此,你趁这段时间多了解下西方国家的人文经济和社会状况。我中华帝国与那新建不久的美利坚联邦有些类似,那美利坚以工商立国,又从一成立开始变是个纯粹的民权国家,与我们中华帝国政体不一样,虽不能强求相同,但我们可以稍稍改变,比如内阁制,其实也是相差不多了。他们是内阁对选举他们的议会负责,而议会又对选举他们的民众负责,而我们帝国则是内阁制对朕负责,朕其实也是对整个国家,对所有的百姓负责,实际是一样的。

多学习下那美利坚的一些具体政务方法。比如,他们有极致周详的规划,有条不紊的秩序,工业和商业的标准,甚至设备机器的零部件的标准化和工人技术等级以及工资的标准化,实业兴国,预算制度,等等都值得你多了解效仿。”

李鸿章连连点头应允,心中一阵敞亮,他有些明白皇帝的思路了。

自从面前的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开创了中华帝国之后,就一直进行改革尝试,不断推进西方的先进理念,教育、医护、殖产兴业、商贸流通、军事训练乃至武器装备等等,各方面进行改革。皇帝一方面不想亲自过多的理会政事,一方面又想让中华帝国进行改革,让帝国富强。这么说来,除了经济社会变革之外,其实际,莫非皇帝是想通过先行经济改革,最终行使社会变革乃至政治,或是说国体的改革?

想到这里,李鸿章吓了一大跳,胸口猛地发紧。

尽管这个念头无比的荒谬,他却不知为何,感觉这似乎就是事情的本来面目。皇帝从头到尾,都好像跟满清的皇帝不同,从来没有想过要大权独揽,像满清皇帝那样事事过问,将一切大权抓在手中还时刻提防着被推翻皇位,整天风声鹤唳,将谋反叛逆作为严密监控的重罪时刻盯牢。

而当今的天子,好像并不怎么在意这些,反而主动推出内阁制,将手中的所有权利都摔给内阁总理一人,巴不得他自己不沾政务,安享天下太平。

当然,李鸿章也明白,当今天子是开国之君,整个帝国和百万讨虏军都是他一手打造的,所有的重臣和将领也都是他一手提起来的,威望和权势已经到达顶峰得无以复加,因此,不必像满清皇帝那般,因为是继承祖上的江山,得来太易且没有基础根基而忧心皇位不稳。

但从平时的各种政务和迹象都表面,皇帝是个明君,不是放纵声色的吃喝玩乐的昏君,而是真的不太想理繁杂的政务。就比如说臣子向天子所行的跪拜之礼,太过平常了,但皇帝却三番四次地劝朝中大臣不要动不动就跪拜,还规定除正式大朝会之外,都不得跪拜,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也不得跪拜,这样的平等思想,不正是西方的奇怪思想么?

李鸿章虽然也不大理解这种奇怪的思想,但也清楚,这些足以表明皇帝的改革方向是走向何方的。而且,正因为皇帝口口声声效仿西方先进制度,学习西方强国富民之法,李鸿章才会大胆猜测,皇帝很可能也有效仿西方那些小国的君主立宪制或是共和制,有改革政体的心思。

冯云山又盘问了李鸿章一些江苏地方上的政务,从兴修工厂到培育产业,从兴办学堂到发展教育,提倡士农工商四民平等,规劝地方乡绅和望族进城,开始实业,流通工商贸易,繁殖教育医疗交通等公益,放松路引和保甲户籍管理,推动就业自由,提高生产力。

李鸿章更为明白,向冯云山道:“陛下教诲,微臣醒悟了。国之强弱系于百姓之贫富,而百姓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以往的包括满清在内的历代王朝,物产皆是田间土地所出,余者少量矿产与手工艺作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是陛下所说的农耕之国。而今西方诸国,大兴殖产兴业,都是走工业道路。

微臣也明白了,帝国的物产之


状态提示:第1223章 朝官变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