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吴绍刚从泸州府城出发,开始了第一次的微服私访。
大宋官场尚没有微服私访的习惯,任何的官员出门,都是前呼后拥的,生怕细节安排的不到位,生怕自己的身份老百姓不知道,而民间流传的皇上微服私访拜访李师师的事情,那完全是杜撰,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吴绍刚却是真正的微服私访。
跟随在他身边的人一共十人,除开陆秀夫,其余就是袁世春和八名亲卫了。
这些亲卫是经过认真挑选的,个个都有着万夫不当之勇。
吴绍刚的穿着,看上去就是商贾人家的子弟,陆秀夫自然是读书人,陪在吴绍刚的身边,袁世春等人则是随从的打扮,当然这也的阵势,老百姓看见之后,也会感觉到吴绍刚一定是富家子弟,且是非同一般的富贵人家子弟。
商队的装扮,是最适合目前情况的。
潼川府路遭遇大难不久,不大可能出现游历的读书人,唯一能够出现的就是商队了,毕竟商贾是需要赚钱的,而且新任的防御使大人,据说是很支持商贸交易的。
吴绍刚的微服私访,遭遇到了陆秀夫的反对,陆秀夫认为吴绍刚大可以公开的出巡,看看府州县的情况如何,且能够询问诸多的官吏,没有必要暗地里出去看。
这一切倒是在吴绍刚的预料之中。
吴绍刚没有听从陆秀夫的劝解,他直截了当的告诉陆秀夫,微服私访能够获得更加真实的情况,能够避开各级官吏的迎来送往,更能够不被各级官吏所糊弄。
吴绍刚还告诉陆秀夫,大宋朝廷这种报喜不报忧、上下欺骗的情况已经很常见,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吴绍刚最终坚持了微服私访,他还不客气的告诉陆秀夫,做任何的事情都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要死板硬套古人所说过的话语和道理,不懂得转圜之人,是难以真正取得成功,凡成大事者吗,不会被细节所困扰。
陆秀夫无法反驳,面红耳赤,毕竟有些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吴绍刚第一个目的地是渠州。
渠州紧靠着夔州府路所属的达州和忠州等地,尽管指挥且参与潼川府路之战,不过吴绍刚却没有到过渠州。
渠州距离泸州八百里地,吴邵刚计划六天左右时间赶到,他此番微服私访,想到的还是掌握下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这可不是游山玩水,沿途不可能轻松。
每天的行程在一百二十里地以上,这要是换做平原地方,不是特别困难,毕竟都是骑马,可要是在潼川府路,就不是那么轻松,因为这一带道路难行。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潼川府路正好属于蜀道的范畴。
如此的行军强度,吴邵刚、袁世春和八名亲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军队强化训练的强度,远远比这个大,但陆秀夫就不一定能够很快适应了。
吴邵刚可不会想着专门照顾陆秀夫,对于这类读书人,吴邵刚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读书人能力是有的,学识肯定也是不错的,可惜就是过于看重自身之能力和学识,自命清高,以至于对其他一些事物,都有了藐视的意思。
殊不知还有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尤其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读书人还真的没有太大的作用,不能够舞枪弄棒上战场,不能够济世安邦,每日里还自我陶醉,弄些什么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让人心烦。
吴邵刚没有那么多高屋建瓴的认识,他看人识人的最直接要求,就是能够为自身所用。
陆秀夫必须要适应各种各样的情况,遭受诸多的磨砺,今后才真的算是有用之人。
行军两天的时间,吴邵刚一行快马加鞭,已经赶路近三百里。
陆秀夫的脸色发白,下马的时候,浑身都在颤抖,几乎站立不稳。
吃饭的时候,吴邵刚一直都在关注陆秀夫,可能是肚子饿的受不了,拿不稳筷子的陆秀夫,彻底放下斯文,最终用手吃饭了。
这一幕让吴邵刚的脸上露出微笑。
“陆司马,连续两天的行军,是不是感觉到劳累和困顿。”
陆秀夫无力点头,甚至都懒得回答,他表现出来的状况隐瞒不了任何人,要知道在行军的过程之中,吴邵刚等人都是精神饱满,唯独他一人,老是落在最后,还表现出来体力不济。
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害羞的,陆秀夫本来就是读书人,对于军旅的事宜,肯定不适应。
“陆司马,不管你是怎么看的,我以为既然来到潼川府路,那就需要适应,这种适应不仅仅是很好的署理官府事宜,还有体力方面的储备,潼川府路与京城、两淮地方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里山高林密,道路难行,若是没有充沛的体力,怕是难以适应。”
陆秀夫看了看吴邵刚,终于开口。
“大人说的是,不过下官是读书人,体力方面存在缺陷,这等的事宜短时间之内难以弥补,下官今后一定会尽力。”
吴邵刚冷眼看了看陆秀夫,这番话语,真切表现出其心态。
“陆司马,你是不是觉得官吏只要在衙门之中,好好的署理政务即可,至于说这实地踏勘、消耗体力的事宜,不需要亲力亲为,若是那样做,有损读书人之尊严。”
陆秀夫看着吴邵刚,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明显是默认。
吴邵刚有些恼火,甚至是愤怒。
“陆司马,亲力亲为乃是府州县衙门官吏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