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丹亲王一直都没有离开山东,其麾下的大军几乎都驻扎在济南府。
海州、邳州、徐州、沂州和滕州等地,悉数被明军占据,剩下的莒州,明军倒是没有趁虚而入,故而现如今的莒州,成为了中间地带,蒙军与明军的斥候,很多时候深入到莒州去侦查消息,当然从名义上面来说,莒州还是大元朝廷直接掌控的,至少州县的官吏是大元朝廷任命的,可惜的是,在莒州为官的诸多官吏,只要是能够想到办法的,都是迫不及待的离开,留守在这里的官吏,每日里也是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厄运就会到来。
合丹亲王很关注莒州的局势,凭着多年征伐的经验,他知道莒州若是出现什么异动,则意味着明军会对整个的山东展开进攻了,而明军一旦完全占据了山东,燕京与大名府等地,必定遭受到威胁。
合丹亲王将自身的这些见解,没有一丝保留的禀报给了皇上和朝廷,他希望自身的奏折得到皇上与朝廷的重视,进而加强蒙军在山东兵力方面的部署。
合丹亲王的这个目的达到了。
忽必烈与大元朝廷,对于山东的局势是异常关注的,就在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前往漠北草原而去的时候,忽必烈就已经开始关注山东的局势,对于合丹亲王的每一份奏折,都是高度的重视,仔细阅读的同时,还要询问诸多的情况。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忽必烈开始逐渐加强山东方向的防御。
尽管忽必烈认为,蒙军是一定能够打败明军的,可是保住燕京和大名府等地,还是当前最为主要的任务,这就需要蒙军在山东占据绝对的主动权。
当年李璮在山东叛乱的时候,忽必烈同样是高度紧张的,派遣重兵围剿李璮,最终彻底打败了李璮,且还清除了朝中与李璮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王文统,现如今的局势,与当年有几分相似,只不过那个时候,整个的山东都出现了问题。
强悍的蒙古铁骑,陆续的开进山东,虽然说指挥这些蒙古铁骑作战的依旧是合丹亲王,但实际上的作战部署,已经全部都是忽必烈亲自过问与负责了,可以说没有忽必烈的命令,合丹亲王是轻易不敢调动大军作战的。
这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合丹亲王对于这样的安排,倒是没有太大的意见,毕竟现如今的情况不一样了,要知道明军的力量已经是无比强大,对于大元朝廷来说,经不起什么折腾了,若是朝廷最为精锐的蒙古铁骑,也在山东战败,则整个的大元朝廷都危险了。
如此关键的战斗,或者说是战役,皇上亲自来指挥,就没有什么奇怪的。
当然,这样的局势,对于真正需要指挥作战的合丹亲王来说,也是很不利的,毕竟战场上的战绩稍纵即逝,若是什么事情都需要得到皇上的圣旨以及朝廷的敕书,这战不打也罢,对此合丹亲王有着充足的信心,他相信到了关键时刻,皇上是会授权的。
合丹亲王的心思,谁也难以猜透,可其自身是明白的,征南大军的全军覆没,以及阿术的阵亡,合丹亲王虽说没有直接的责任,但有说不清楚的地方,毕竟合丹亲王曾经算计兀良合台以及阿术等人,这件事情皇上很是清楚,偏偏此次驰援阿术的就是合丹亲王,在阿术遭遇到明军强有力进攻的时候,负责驰援的合丹亲王,最终没有能够突破明军的防线,在阿术麾下的征南大军被剿灭之后,被迫撤回到济南府。
出现如此的局面,皇上会怎么看,朝中的众人会怎么看。
可以说面对这等的局势,合丹亲王根本无法解释。
好在皇上没有追究此事,这也让合丹亲王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内心稍微轻松了一些。
作为多年征伐的蒙古亲王,合丹亲王多次担任指挥作战的主帅,不管遭遇到多么困难的局面,都是想方设法的克服,且获取了作战的胜利,可是在面对明军的作战之中,他感觉到了恐惧,感觉到了无力,不知道为什么,明军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甚至超过了蒙军。
这样的感受,合丹亲王不敢说出来,有些时候,他甚至期望皇上御驾亲征,率领大军与明军作战,一举打败和剿灭明军。
随着前往山东的军士的增加,合丹亲王的压力大增,他已经感觉到了皇上的决心,也相信在山东这块地盘上面,蒙军与明军之间的决战,很有可能要展开,如此关键的战斗,合丹亲王没有指挥的信心,甚至感觉到畏惧。
此战若是失败,意味着什么,合丹亲王是很清楚的。
朝中的其他亲王,在朝廷作战失败之后,还可以回到漠北草原去,回到老家去集聚力量,可他这个指挥作战的亲王,就不可能有此等的机会了,怕是不要想着能够活下去。
到了三月底,合丹亲王已经处于焦虑之中。
驻扎在济南府周遭的蒙古铁骑,总兵力超过了十万人,加上从周围调迁过来的新附军,总兵力已经超过二十万人,且这二十余万人的大军,是以蒙古铁骑为主的,其战斗力是绝不一般的。
就算是当年剿灭阿不里哥的叛乱,朝廷也从未派遣过如此多的大军。
而且大都方向,还有蒙古铁骑不断朝着山东的方向而来。
终于,忍不住的合丹亲王,给皇上写去了一份奏折,这份奏折不同于以前的奏折,在奏折里面,合丹亲王说出了自身的认识,认为大元朝廷与明军之间的大战,很有可能在数月时间之内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