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清变>第六十四章 奇怪的命名

看到李明方的样子,秦川不禁有些奇怪地问李明方:“老李,哪里不对吗?”

李明方诧异地问秦川:“东家,你要的这水泥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秦川对于水泥到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他只是想要这两座建筑坚固一些。当然,据说牌号越高的水泥越好,只是还不知道这个时候的水泥是不是按照牌号区分强度的,所以秦川没敢问。

李明方苦笑着道:“我说东家,若是这样,咱大清就有水泥,哪里还要从国外进口。”

“什么,大清就有水泥?我怎么没听说过?”

听李明方说大清就有水泥,秦川不由惊呀起来。

“有啊,开平那面就有水泥厂,咱们可以从那里买水泥啊。”

秦川仔细想想,他没听说过那里有什么水泥厂,他在租界里可是很认真地收集了许多信息,主要是这个时候大清到底能生产些什么东西,不过结果让秦川很是失望,所有现代一些的工业产品,大清几乎都不能生产,从铁钉到简单一些的机器设备都是如此,唯一好些的是枪炮子弹,不过这些都是官办的军工企业,一般不对外经营。

在秦川记忆里,开平那里现在倒是有个开平煤矿,这也是官办,再就有一个也搞不清生产什么东西的叫做什么细绵土厂的企业。

“老李,开平除了煤矿再就是一家绵土厂,那还有什么其它工厂?”

李明方疑惑了半晌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哦,东家,这不怪你,洋人的东西,到了咱大清,基本上都是在名字前加上一个洋字,比如什么洋火,洋钉,还有洋枪,可唯独这水泥名字起的怪些,搞不清怎么就叫成了细绵土,这细绵土厂就是水泥厂,细绵土就是水泥,前年由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开办。”

李明方所说的唐廷枢,号镜心,广东人。上过教会学堂,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香港和上海海关做过十年翻译,在怡和洋行还做过买办,有过自己的船队,开过国内最早的保险公司,早于盛宣怀做过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1876年筹办开平矿务局,建设大清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还和他的好友徐润开办过十几处矿山。

可以说,唐廷枢绝对可以称为对近代中国现代经济最有影响的人物。

秦川愣了半晌也不由哑然失笑,他还真没想到,这细绵土就是水泥。

只是既然大清前年就有水泥了,怎么未见大清那些炮台、工事,甚至楼堂馆舍使用过,还是习惯用什么糯米汁一类的东西砌筑加固。说到底,还是国人固步自封,只认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却不愿意积极接受新知识。

从当权者到各级官吏,再到普通百姓都是民智未开,这才是这个时候大清最大也是最危险的弊端。

想到这,秦川心里不由一动,接着就是一阵狂喜。

方才想起了唐廷枢,可他那个好友徐润,不仅是开平矿务局会办,还是唐廷枢最紧密的商业伙伴,尤其值得后世称道的,还是徐润和容闳一道建议资助留美幼童这件事,虽然因为一些原因,后来慈禧责令那些在美国“无法无天“的留学生回国,可这些人都基本学有所成。

在秦川的记忆中,第一批30名9至15岁的留美幼童是1872年到达美国,开始为期十五年的留学生涯。前后四批,共有120名幼童赴美。这些幼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所在学校最优秀的学生,到1880年,共有五十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弗大学。其余的学生,虽然还没读完中学,可在学校基本上都成绩优异。

由于群体表现优异,这些拖着辫子的幼童,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费留学生,更是大文豪马克.吐温的朋友,还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接见。

被责令回国时,120名留美幼童除因不守纪律先期被遣返的九名,执意不归及病故者26名外,其余94人于1881年被分三批送回国。第一批返回的21名学生被送到天津的北洋电报学堂学电报,第二批、第三批返回的学生有的去了福州船政局、上海机器局,剩下的一些人分赴北洋水师,以及北洋机器、电报、鱼雷等各局、学堂当差。

这些人不仅现在没人重用他们,后世除了詹天佑、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颜惠庆、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梁敦彦等寥寥数人有人知晓,其他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无闻。

秦川心道:“这些人相比现在都是不得志,如果能把这些人招揽到手下,那可是天大的好事。”

不过,还得先把眼前的事情解决了再办这事。这水泥倒是有了,可质量怎样他可不了解,看着一旁的亨利问道。

“亨利先生,你知道开平的水泥吗?它的质量如何?又是否可用?”

精通汉语的亨利一直乐呵呵地听着秦川和李明方的对话,见秦川发问,这才笑着点头道:“秦,要说你们大清生产的工业品有哪些值得称道的,除了你的震旦牌色布,再就是这水泥了,其它的我实在不敢恭维,你放心,这水泥的质量很好,你们现在修建的这条津榆铁路上的桥梁,就是使用它的水泥。”

吃过午饭略微休息了一会,秦川就迫不及待地给小威廉写了一封信,内容是告诉小威廉,他要的步枪改成2000支,就是这种88式。再有


状态提示:第六十四章 奇怪的命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