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之烽火传信录>第十三章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字万字情何限

第六节沈家大少爷又回来了

“紧急集合,紧急集合。所有警卫连的战士,5分钟内马上集合。”穆森的大嗓门一喊,胜过大喇叭。

师部的宽大院子里很快站满了警卫连108名战士。灰色的军装、红色的五角星、红领章,个个背着一把大砍刀,一枝步枪,斜跨着驳壳枪。年轻的脸庞闪耀着坚定和顽强,崇拜的目光看着站在台阶上的那个男人。

穆森小步跑到张慕癞面前,敬了个军礼说道:“报告师长,警卫连战士108人全部到齐,请您指示。”

“同志们,请稍息!”张慕癞满意地看着这些正值青春年少的战士们。语气激昂地说道。“经过几天来艰苦的训练,你们的身体、意志、战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你们付出辛勤汗水,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我为有你们这样的战士感到骄傲!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究竟效果怎样、提高多少,那是要通过实战才能检验出来的。如今我们部队一位负伤的红军战士,因为舍不得离开部队,在艰苦的条件下得不到很好的医治而生命垂危。为了挽救他的生命,我需要你们去敌人的心脏之中去,让最好的医生,使用最好的药品来为他治疗。

这个任务很危险,也很光荣。为什么要如此冒险?不是因为这个人是我认识的,而是因为这个人是为了同敌人厮杀负的伤。他舍不得部队,难道我们就舍得他了么?

这一次我们可以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他的生命,是因为我们把每一位红军战士都看成是我们的兄弟。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红军,只要你顶着这个光荣的名字,那么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会相互扶持,永不言弃!”

“永不言弃、永不言弃!”战士们被张慕癞的话语打动,激动地高喊,又以穆森的嗓门最为嘹亮。

“按照我交过你们的方法,根据分配给10个行动小组的不同任务,给你们半个时辰去想办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总之,半个时辰之后我们就要统一出发,目标遵义城。我会和你们穆连长一起潜入遵义城,对你们的表现进行评估。有没有信心取得胜利?”

“有!”

“解散!”

警卫连如此大的动静,早就惊动了刘世元政委,等战士们一散就跑过来对张慕癞抱怨道:“师长,你是一师之长,可不是什么连长、团长。你应该稳坐中军帐,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总是惦记着去冒险。一旦有什么危险,我怎么向周坤军团长交待?怎么向中央毛委员交待啊?”

“刘政委,我的本事你还不晓得?如果在千军万马的战场,或许危险处处。可若是在狭小的遵义城内,想要我的命的人虽多,但有这个本事的还真没碰见!这次去城里,一是为了给大山救命,二来也是考验一下警卫连战士们。放心吧政委,把骑兵团给我带好,随时做好接应准备。要知道你们才是我们安全的最大保障啊!”张慕癞说完,和穆森等人也开始紧张的化装起来。

最近几天遵义城里颇有些乱,先是王家烈,然后是郭勋祺,最后是吴奇伟,城防部队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偌大的遵义城被这些部队弄得乌烟瘴气,怨声载道。

日上三竿,城门才缓慢开启。听说周围仍有红匪的主力在活动,前一阵子连黔军的七个团都被红匪包了饺子,因而守城的士兵早早就关闭城门,很晚才开启,就是为了降低红匪偷城的风险。

城门一开,早就等候在城门两侧的民众开始涌进涌出,萧条的街道总算恢复了一点人气。

王狗子是地道的黔省遵义人,土生土长的他早年因为家境不好,早早地选择当了兵。随着红军两次进入遵义,一直在外地当兵的王狗子惦记着家里的老人,数次托人捎信过来,打探家里的情况。

红军两次入驻遵义,对穷苦百姓秋毫无犯,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这些情况王狗子的爸爸妈妈均在书信中提及,让王狗子大为放心。

这一次守城门,王狗子是因为得罪人长官才被发配下来的。过去这是个人人争抢的美差,如今匪乱剧烈,又有过被敌人偷城的经历,因而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差事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今天进城的人有点多啊!”王狗子只是隐约这么觉得,但也没在意。这城门开的晚,城外等着进城打短工的、卖菜的、杂耍的、看病的,看见城门一开都着急进城,一涌而入,把一个卖鸡蛋的乡下老婆婆的鸡蛋都挤破了好几个,老婆婆心疼的直哭。

王狗子看见老婆婆可怜的样子,想起自家的老母亲,起了恻隐之心。上前劈头盖脸的一阵枪托砸下去,果然秩序好了许多,排起了规规矩矩的长队,等待检查合格之后入城。

几个小伙子抬着一个昏迷不醒的病人走过来,一个检查的士兵看见这病人腿上缠着白布条子,往外直淌脓水,一副马上就要要死的模样,暗道晦气,也顾不得仔细查验,摆手放了过去。

王狗子内心隐隐感觉一丝不对,今天进城的人有点杂呀?只是十里八乡的青壮汉子大多都被抓了壮丁,哪里还有这么多的青壮劳力?

心通通地跳了起来,脑海里慢慢浮现出红匪的字样来。报还是不报,这又是一个问题。想起父母的来信,想起自家被红军扫的干干净净的院子里堆的满满的劈材,刚刚那丝小心思消失的无影无踪,打了个哈欠,又两眼望天地发起呆来。

同样这一天上午,来自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字万字情何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