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里上上下下都很高兴,只有陶燕高兴之余,摸了摸自己瘪瘪的肚子。
杨文林粗枝大叶的没看见,乐怡推了推他,给他使个眼色,他这才看到自己媳妇愁着个眉。晚上回到院子问清楚情况后,先是哈哈大笑,接着见她怒瞪自己,又赶紧收了笑意,劝她莫急,难得的说了几句情话,陶燕这才笑着宽下心来。
几天过去了,居然一点消息都没有,静淑急了,可偏偏又不能表现出来。这几日早请安晚用膳的,姑祖母和往常一样,丝毫未见有何不同,她揪着帕子忍着。
她每天的欲言又止,老夫人看在眼里,不是不心动,只是有些事情不能那么做罢了!她再宠唯一的孙女儿,也不能害了别人去,更何况还是从小在她身旁长大的侄孙女。
主意确实是个好主意,或许将来实在没办法了,也只好如此。
但,最后和王嬷嬷商量后,还是决定将这事告诉柳氏,别人不能说,但柳氏是怡儿亲娘,以后还得照应着她,所以,她最好是知道此事。
柳氏听老夫人说完后,手脚冰凉,脸色霎时变的惨白,王嬷嬷赶紧将热茶递到她手上,她机械的喝了口,呆呆的看着地面。她可怜的孩子啊,自从回京后就如此的不顺!对,就是回京后,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让让她开开心心的留在边城,环境是艰苦些,可总比这般受罪的好啊。只是边城嫁人又不太好嫁,难道这世上就没有两头都好的事了?非要这般折磨不可吗?她胡思乱想着,心思极乱。
“娘,大夫只是说有些难,并不一定是不能,是不是?”
“这?”李大夫说很难的,至于太医怎么说的,她们不知道,但燕子桢说的并不是太难,她们有些不信,毕竟那孩子用情至深,有些话自然是偏帮着的。
老夫人没有说什么,见她情绪缓了过来,接着将静淑的想法说了,并问她怎么看。
若说前面的事让她备受打击,再听到这个事,她则激动的反对不已。
“这是什么话,我们杨家为什么要去做这样的事情,说了出去也真是让人笑掉了大牙!”柳氏将她受到的刺激都发泄了出来:“再说了,她这么大个姑娘,说这些也不觉得害臊,她到底存的什么心思?难怪这么大年纪了也不肯订亲,感情是看上太子殿下了不成?”
她气的失了方寸,不管不顾的说了出来。
王嬷嬷看着老夫人黯淡的脸色,上前拉住不停走动的柳氏:“二夫人,你先别着急,有话慢慢说。”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慢慢说。”她抬头红着眼看着王嬷嬷,见她使劲的使眼色,她朝婆母看过去,这才惊觉自己说的太实在了。
王嬷嬷见她不吭气了,松了口气。
柳氏捂住自己的胸口,屋子里安静了下来。
老夫人长长的叹了口气,柳氏说的话戳到了她的心,是啊,她们杨家要做这样的事吗?
“娘,对不起,是媳妇太着急了,说话失了分寸。”柳氏担心的是她这么说静淑,怕婆母不高兴,毕竟是她的侄孙女。
她回来也才几年,没有和那孩子有太多接触,但她说这些话,她就不高兴。凭什么说怡儿一定生不出孩子!再说了,一个正常的姑娘家,放着自己好好的日子不过,谁愿意去这么做!哼,真要这样,还不如去母留子呢!当谁是傻子呢,她这心思简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分明就是想借机进太子府!
越想越生气,可也只能憋着,婆母的脸色很不好看了。
“你说的有道理,是我想岔了。”
“不是,娘也是关心怡儿,只是媳妇觉得这种做法不可取罢了。”
“好,今儿过来也是将事情与你这个做母亲的说清楚,免得以后你们怨我没告诉你们。既然你觉得不可取,那就当这事儿没发生过,也别去怪静淑,不管她是好意还是其他意思,过了便就过了。”老夫人觉得自己担心了这么多天,好像是白担心了一般,被儿媳妇一口便给堵了回来,心情说不出的失落。
“娘...”柳氏知道她这是不高兴了,着急的想开口。
“我知道了,我也不是那不通情理的,你且先回去吧,我也累了。”老夫人却不想再听。
柳氏着急的看了眼王嬷嬷,王嬷嬷明白的点点头,示意她先回去。
“那娘早些休息,媳妇先回去了。”
“嗯,回去吧。”
柳氏行了礼,回去了。
第二天一早,请完安后,老夫人将静淑单独留了下来。
静淑知道这是有了结果了,不由紧张的手心冒汗,她垂下眼睛掩饰住激动,乖巧的立在一旁等候着。
可听到姑祖母的拒绝后,她很是不敢相信,颤抖着声音再问了一遍。
老夫人见她失魂落魄的样子,再想到昨晚柳氏说的话,不由的凝了凝眉。
静淑素白着脸,说知道了,怕被看出端倪,不敢多停留,回了自己的院子。
连着几天,家中的气氛怪怪的,倒也不是所有人,就是祖母和母亲,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问她们,她们又都笑着说没事。问了王嬷嬷,王嬷嬷笑着让她安心准备待嫁,哪有什么事呢。
乐怡自然不信,可她们就是不开口,她也只好将疑惑放在心底。
快到年关了,这几日燕子桢忙于朝中事务,没有天天过来,她就安心的绣着嫁妆。当然了,大件的东西不需要她做,比如太子妃的几套服饰,那都是由宫里提供的,她要做的是一些小物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