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舌尖上的大宋>第1980章:冰糖葫芦儿(上)

再说杨怀仁觉得家里其实也不缺肉食,就算在赵煦葬礼期间,他也绝没有亏待了自己的孩子们。

今天老百姓开了荤,那就没必要非要在今天和百姓们争抢,杨怀仁继续走,在熙熙攘攘的西市门口,他看到了一个卖冰糖葫芦的,这让他喜笑颜开。

冰糖葫芦儿可是好东西,又好吃又好玩,红红的果子寓意红红火火,串在一根竹签上让人看着就觉得喜庆,当然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的。

卖冰糖葫芦的小贩是个年轻人,看起来年纪不大,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

但他制作冰糖葫芦的手法却非常熟练,杨怀仁看着他双手麻利地穿着早已洗净的山楂果,又顾着一口熬着糖浆的铁锅,一点儿也没有慌乱的意思。

等手上的葫芦串儿攒够了,便散开排成一排,让葫芦串儿大头朝下淹进了糖浆之中,来回翻一次,便可以拿出来了。

一排葫芦串儿往干净的微微抹了果油的铁板上一放,糖浆遇冷凝固,很快便形成了一面半透明的糖旗。

小贩再把这些糖葫芦串儿小心的拿起来的时候,冰糖葫芦便硬成型了,他手法也很轻巧,每一个冰糖葫芦的糖旗不但造型各异,而且一点儿也没有遭到破坏。

最后把冰糖葫芦往一根稻草杆儿扎成的稻草束上,便可以任食客们挑选了。

糖葫芦的制作其实并不复杂,山楂果也取自纯天然的山上的野生山楂树,熬制的糖浆也没有什么添加剂,是非常健康的小零食。

只是宜的价格原因,冰糖葫芦才可以卖上三文钱一根,这个价钱在当时其实不算便宜,不过也不能说贵,食材的成本加上小贩的手艺,这个价格算是比较实惠的。

小贩大概也是刚刚才摆出摊子来,为了吸引食客的注意,他忙碌的同时也不时喊上一嗓子,“糖葫芦儿,好吃的糖葫芦儿,三文钱一串,十文钱四串喽……”

声音很清亮,加上小贩自带喜庆的音调,杨怀仁觉得不仅可以从街头传到街尾,而且还仿佛有了些回声似的。

这种回声确实很容易唤醒人们心底里对冰糖葫芦的味道的美好回忆,然后便不自觉地望过来,再看见红彤彤的红果儿,便难以抑制吃上一串的冲动了。

杨怀仁刚走近了,小贩头也不抬,却早已经把杨怀仁的穿着打扮瞧了个仔细,微微一抬头,恭敬地附身示意了一下,笑道,“这位官老爷,给家里孩子带上几串?”

杨怀仁倒是很享受这种感觉,并不是因为小贩喊他官老爷,而是和东京城里的其他小贩子一样,也许敬畏你是个当官的,但并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和你差距太大,便害怕你或是怎么样。

大概是因为京城里当官的人多,人家见得也多,何况人家也不过是个做点小生意糊口的小贩,没有必要害怕你,所以待人接物上略微显得轻浮了些,却讨人喜欢。

杨怀仁回想起当年何之韵故意整自己的时候搞笑的一幕,不禁莞尔,笑问道,“你这糖葫芦怎么卖的?”

小贩子很机灵,也是懂得看人下菜碟的道理,知道像这种当官的也不差几串糖葫芦的钱,而且往往这种人一次买的多,大都是带回家给家里女眷和孩子们吃的。

本着薄利多销的初衷,他笑着答道,“小底卖的价钱绝对实惠,单买的话三文钱一串,买的多呢,可以算您十文钱四串。”

这价钱和他刚才吆喝的价钱一样,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不过小贩故意压低了声音,表情鬼鬼祟祟地似的又补充了一句,“大官人一看就是要的多的,小底可以算您十文钱五串,怎么样?就当是今天的开张买卖了。”

杨怀仁心里笑了,这倒是个精明的,听起来好像他自己把价格降了五成,明显是赔本赚吆喝了,可实际上他这种小吃生意,更注重走量。

古代这种做生意的小贩子其实很早就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们这种小买卖,成本本来就不高,自己的手艺和力气其实也值不了多少钱,只有把销量搞上去了,他们最后赚的钱才真的多。

尽管这样贬低了自己的手艺和劳动力的价值,但最终结果是人家多赚了钱,即便多干一些活累了一些,他们也是觉得值得的。

说实话杨怀仁心里是非常欣赏这个年轻的糖葫芦小贩子的,要手艺人家有手艺,这个年纪就出来赚钱养家,凭着劳动来赚钱,比起那些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和整天瞎晃悠的地痞无赖们,人家算得上是当代的五好青年了。

也不要觉得冰糖葫芦制作简单,就觉得小贩的手艺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没有足够的时间成本,看似简单的手艺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练就的。

就说这些山楂果儿,京城近郊的山上就有的是野生的山楂树,可并没有多少人肯下力气去山上打了山楂回来卖钱。

而且杨怀仁看了他刚才制作的步骤,这些山楂果都是去了核儿的,可以说人家用了心,也下了力气。

杨怀仁还想到,虽然之前冰糖葫芦并不算是皇帝葬礼期间的禁忌,但想来红彤彤的山楂果也不像是能当街叫卖的东西,因为冰糖葫芦看起来就太喜庆了,和皇帝葬礼期间的气氛也截然相反。

过年期间本来也是人家糖葫芦小贩生意忙碌,也是最赚钱的季节,可因为葬礼禁忌的事情,同样也耽误了人家的生意,甚至影响到人家的生活。

一想到这里,杨怀仁便觉得这个糖葫芦小贩不容易,心中早打算让他今天多赚一些,于是装出


状态提示:第1980章:冰糖葫芦儿(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