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体感三国战纪之证道>第六十六话 三灾消弭
可一个都跑不掉,这你可得想出清楚了。”

见张闿又陷入了纠结的沉思,旁边的军师狗头也跟着劝道:“张帅,降了吧,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哎!这位兄弟有见识。张闿,你不过为钱而已,何须搭上一条命?曹家跑了,陶刺史也十分震怒,你不如就势降了,再找机会向刺史大人申请去捉拿曹氏兄弟。这样你也就能明正言顺的找他们报仇了呀,何苦在这找死呢?”

张闿听了这番话,终于心动了,又权衡了半天,狠狠咬着牙道:“好吧!降了,张闿降了!”

“这就对了嘛!”我一把抓起他的手腕,就往城里走。“受降的事情就交给下人了!走!我请你好好吃上一顿!”

张闿投降了,他怎么也想不到,把他们包围起来的,不过只是彭城各县的百姓而已。他们高举旗帜,擂鼓呐喊,目的就是要影响马贼们的士气。事实证明,这招也的确收到了奇效。陶谦得知张闿归降,自然高兴万分,下令将这五千贼寇只留下五百精壮,剩余的则化为各地百姓,而张闿也被封为骑都尉,任陶谦部将。

筹划了一个月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想想也该去糜竺的彭城商号瞧瞧了。这日,我匆匆处理完手头上政务,刚要跟童无涯出门,忽听杂役来报:“国相大人,糜别驾拜见。”

“哦?”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快请,奉茶。”话音未落,糜竺已经大步流星走了进来,一见着我,上来就先躬身作揖。

“哎呀!博峰啊,你可真是好手段啊!”

我也赶紧回礼,笑道:“糜兄,过奖了。来,咱去内堂说话。”

把他让进内堂,两人隔桌席地而坐,没多久,杂役也将茶具端了上来。我一边斟茶一边问道:“糜兄,什么事竟劳你大驾光临啊?”

“呵呵,自然是来兑现承诺咯!”言罢,从胸前摸出一张纸递到我手上。我接过来一看,竟然是一张契约书。大意便是糜竺将彭城商号转赠与我,所有收益都归我所有。

我看着这张契约书,乐得喜笑颜开,急忙说道:“多谢糜兄,那在下可就却之不恭啦?”

糜竺笑道:“你啊,就安心收下吧。以一计消三祸,照我说啊,这点酬劳都算委屈你了。”

“哎~”我忙摆手道:“我这人啊,最大的好处就是知足常乐。就像这家商号,您要多给几家,我也不是不能收,可收了又没能力管,到最后反而咱俩都有亏损。像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我欧阳信是不干地。”

“呵呵,看来你是个天生的商人,懂得趋利避害,这可是本能啊。罢了,我看你也不会将这每年十几万铢的生意放在眼里。毕竟,五年之后,你可能比我糜家还要富有。”

“哦?糜兄何出此言?”

糜竺神秘一笑,从怀出掏出一个一尺长的长方形物件。双手左右一分,竟是一把檀木折扇。“博峰,这东西,可是出自你的想法?”

“哟!做出来了?”我赶紧接到手里一看,只见这把折扇作工还算精细,不过扇面上的字可真是绝了,遒劲有力,凤飞龙舞,虽然同为飞白体,比之蔡文姬的字却又更添了几分大气,若是我没看错的话,这一定是出自蔡邕之手。扇骨皆用檀香木所制,轻轻一扇,凉风伴着一股独有的香气扑面而来,使人身心舒畅无比。

“这是我从市集上购来的,仅这一把乘凉之物,竟可售到五百铢的高价,而且还供不应求?从商这么多年,糜竺自认也见过一些世面,却第一次被一样东西惊艳到。我算过,这些材料的成本也就在一百铢左右,但加上蔡大人的手笔,此扇的利润竟能高达五倍,实在是闻所未闻啊!”

我这也是第一次看到实品,也确实没想到魏西寒会这么心灵手巧。信手扇着香风,那种感觉着实让人陶醉,不由也笑道:“糜兄若喜欢,回头我让西寒送你几把。只是这就是一把扇子,您觉得靠这个做营生,能长久吗?”

“绝对可以!若单纯是把扇子,可能过了暑季,就鲜有人问津了。可你将文化揉在其中,使其具有了极高的收藏价值,底蕴超出了扇子本身,这便绝对可以成为一种发财致富的道路。”说到这里,糜竺忽然想到了什么,手指习惯性的敲了几下桌几道:“博峰,我有个想法。你不若广募文人,请他们为你的生意增添生辉如何?”

我想了想,点头道:“可以是可以,不过文人向来都生俱傲骨,大多有才之人也视钱财如粪土,他们宁可餐风饮露,也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想来若要成就此事,恐怕不会这么简单。”

“博峰说的有道理,却只见其一不见其二。文人虽不爱钱财,可有慕才之心。蔡邕蔡大人如今已闲居在府上,仅以他的名声,许多文人宁可不要酬劳也愿与之同事。过几日,我还将请一位大贤来徐州作客。此人久仰蔡大人才名,早就想结识一番,你如能请他襄助,必然又会引得一批才子来投。”

“此人是谁!?”

糜竺淡淡一笑。“此人姓张名芝,字伯英,敦煌郡人,乃前任大司农张奂之子。他与其弟张昶二人自小就醉心书法,以帛习字,以池浣之,久而久之竟连家中池塘也如黑墨一般。他兄弟二人尤擅草书,张芝更有‘草圣’的美名。前些日子,张老太爷病故,张芝为此一直郁郁寡欢,我便想邀请他到徐州来散散心,也正好结识一下蔡邕蔡大人。”

我闻言大喜,忙作揖道:“若能请得‘


状态提示:第六十六话 三灾消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