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元末之夺明江山>第126章 来自海上的威胁

繁荣三府,施行屯田制度是重要一策,而鼓励行商也必不可少,谈到官商合作实行跨区域行商,李恪忽然饶有兴趣地向邓愈问道:“既然要行商,就要有卖品,不知吴王想要行销什么物品?”

李恪这一问,却是将邓愈问住了。

邓愈重生前也看过不少穿越小说,那些穿越主角大多通过发明肥皂、香水、或者酿制蒸馏酒等产品迅速积累大量财富。

此刻轮到邓愈需要通过经商,来迅速获取财富时,邓愈一时间竟不知盗版后世什么商品为好。

一时间,邓愈颇感头疼,想着想着,脑海中突然闪过历史上张士诚的生平事迹:盐贩子出身,称王建国后,通过把持东南沿海盐业成为汉末最富有的诸侯!

想到这里,邓愈将自己打算重点发展盐业的想法告诉李恪,李恪沉思一阵,也觉得这点子可行。

随后,邓愈提议在吴国各县开辟低税的交易坊市,并由邓愈的心腹组建海运商队,发展与高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海运贸易。

同时,邓愈计划将盱眙、泗州的招贤馆推广到吴国各县去,并且,他还打算建个有教无类,为吴国吸纳和培养实用人才的书院。

“创建书院,不分贵贱教化国民,这是好事!”听懂了邓愈的意思,李恪微微颔首。

之后,谈到如何稳定地方的问题,邓愈提议将伤兵和退伍老兵,任命为各地的亭长。

历次战役中,破虏军积累下来了不少伤兵,有些伤愈后,也不适合再上战场,邓愈不愿意抛弃他们,正好借着整顿地方,将他们委任为基层官吏。

这些亭长的忠诚度足够高,又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过,眼睛雪亮,身体虽然不适合激烈的战斗,但对付两三个蟊贼无赖却是完全没啥问题。

“这法子好,既可以稳定地方,又有助于解决将士们的后顾之忧,如果能与军屯制度结合在一起,或许可以做到藏兵于民。”

邓愈与李恪就这样不断地探讨着如何繁荣吴国的问题,到了夜间三更,方才各自散去。

看着李恪渐渐远去的身影,邓愈朗声大笑,感慨自己太过幸运,有了李恪协助,他便可以从繁琐的政务中解脱出来。

————

1355年9月,朱元璋率军攻占乌江镇,并于乌江江畔祭拜西楚霸王项羽。

1355年10月,朱元璋率军占领和州。

1356年12月,两支红巾军的巢湖水军归附朱元璋,朱元璋得之大喜,与徐达对视一眼后,朗声大笑道:“东风至矣!”

1356年1月,朱元璋率军从和洲东渡长江,先克采石,后破太平,大军休整十天后,一鼓作气攻入集庆,将它改名为‘应天府’。

于此,朱元璋根基初成!!!

同月,邓愈以胡大海、常遇春为主将,分兵两路,一路攻打扬州、泰州、泰兴,一路攻打如皋和通州,两路大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攻下五县县城。

就在大军扫荡五县辖地,准备收尾时,常遇春却是遇到了大麻烦。

“伯仁居然也会求援?”

收到常遇春的告急文书,邓愈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尽管邓愈与常遇春相处的时间并不太长,但他对常遇春颇为了解,这个喜欢单骑踏阵,战必突前的猛将,哪里是个会主动求援,邀请友军来分战功的主?

既然如此,那通州地界内又哪来这么强大的敌人,强大到让常遇春求援的程度?

“的确有些麻烦……”

看完整封书信,邓愈知道为什么连常遇春都要求援,他遇到的对手比较特殊,是以张大虎(匪号斜眼彪)为首的海贼,再加上一路诸侯(方国珍)!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东南沿海地带出现海贼并不奇怪,尽管元朝在航海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但也没有禁海令一类的东西。

按照常遇春信中的说法:单是斜眼彪的数千海贼,构不成太大威胁,顶多花点时间就是,但再加上方国珍,就很麻烦了。

方国珍,字子詹,身材高大魁梧,面色黝黑,力气赛过奔马,有四个兄弟,世代以行船海上贩盐为业,因为被仇人诬告通匪,被迫逃到海上,聚众数千,往来劫掠。

元末乱世来临,方国珍首义反元,七战七捷,他拥有一支成熟的海军,海上战力强过各路义军、甚至整个元朝,堪称元末第一。

斜眼彪的数千海贼属于方国珍的外围势力,控制通州沿海地带,老巢在崇明岛。

以常遇春统领过万吴军的实力,从斜眼彪手中夺取通州沿海地带,并不算太难,但战事一起,麻烦便接连不断。

斜眼彪这人十分狡诈,在陆地上吃过常遇春的亏后,便采取反复袭扰的方式,不再和常遇春正面交锋。

吴国当前还没有海军,要想剿灭一击便退的斜眼彪很难,更糟糕的是,如果斜眼彪得到方国珍的支援,那问题的棘手程度更会成倍增长。

想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只能设法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军,然而,在所有兵种当中,海军的消耗无疑是最大的,无论财力还是时间。

目前,吴国的资源有限,想要建设海军就只能削减其他部队的开支,建立起来的海军,对于攻略中原又没有特别明显的帮助,实在是得不偿失。

况且,海军的建设周期很长,在海军形成战力之前,要如何处理与方国珍的关系?是放任方国珍的外围势力不断袭扰自家地盘?还是先打了再说?

一系列的问题涌现出来,


状态提示:第126章 来自海上的威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