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景华年逾四十,却依旧生的丰神俊貌,高大儒雅,看起来十分的精神。
岁月对他似乎格外的优待,除了渐渐蓄长的胡须外,并未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痕迹。
此时,侧殿内无一丝人声,只有阅卷官员们翻阅试卷时哗啦啦的响声,以及姜景华时不时巡视时皂靴发出的“啪嗒——啪嗒——”的声音。
姜景华巡视了一会儿,见阅卷官员们个顶个的认真,且也不并没有出现任何不正常的情况,他满意地点点头,抚了抚长长的胡须,停下了巡视的脚步,转身走到了侧殿旁边的小休息室里坐下。
巡视也是要讲究时间和策略的。
在场阅卷的个个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国之栋梁,身份贵重,加之又都有着读书人的傲骨,人人都觉得自己高风亮节,正该被人仰视、尊重!
因而,若是经常性的巡视,会让阅卷官员们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不信任,很容易得罪人。
如此一来,过于尽职尽责,反倒不美。
姜景华在礼部侍郎的位置上坐了有十来年之久,深谙此道,正是个中高手!
因而,像如今这样,一个上午巡视两三回,既完成了工作,又不得罪这些同僚,最是适宜,他做起来十分的得心应手。
姜景华饮了会儿茶,又就着天光看了会儿书,间或出来巡视一会儿,转眼间,上午的阅卷就要结束了。
京师各项考试的阅卷都十分的严格,每份试卷都要最少经过三人之手,才能判定分数,若是三位阅卷官员出现意见分歧、拿不定注意,还会请主阅官员在一块儿商量,进行水平评定。
因为这个,京师考试的阅卷效率就不是很高!
因而,一个上午的时间过去,也才评定了两百多份试卷而已。
“各位大人辛苦了!礼部已备好了宴席,各位简单用一下午饭,再在庐舍里休整休整,咱们下午继续!”
等阅卷官员们离了座,纷纷站起身来,姜景华就走上前去,拱手客气了起来。
“不敢不敢!科举乃重中之重,我等能为朝廷效绵薄之力,甄选国之精英,全仰赖尚书大人的眷顾和信任,仰赖圣上的天恩呐!这是我等之幸,不言辛苦!不言辛苦!”
大家也都是眼明心活之人,官场话灌了一肚子,说起来一套一套的,纷纷客气了起来。
众人你来我往的谦虚了一会儿,姜景华就吩咐了小吏,引着各位大人前去用餐。
他则要继续留下来,进行一些收尾工作。
所谓收尾工作,就是要将阅卷之前加上的用来糊名的纸张去掉,然后将每份试卷单独封成小册,并按照一阅所得分数进行简单的分类,以便日后全部试卷改出时,统一进行计分、排名。
府试虽是分三天三场考的,但每个人的试卷却不是分开的。在一阅之前,小吏们就会将每个人三场所有的试卷封存在一起,进行糊名,以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的状况。
这种状况,就使得一阅完毕时,每个考生的成绩基本已经全部出来。
但科举主要考的是文章,自古讲究文无第一,说的就是一篇文章的变数很大,不同的人阅卷,可能成绩就不同。
因而,一阅之后,还会进行二阅。
但二阅与一阅极为不同,不再是大海捞针一般一份一份的批阅,而是只选取前两百名,每位考官再全部批阅一边,分出一二三四,这就是最终的府试排名了。
此时,小吏们正在一一拆掉糊名用纸。
姜景华站在一旁,不时地翻阅已经改出的几份,想要看一看这些考生的得分状况。
突然,一份试卷呈现在他的面前,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目光。
只因这份试卷不仅字迹清秀爽朗,且首页的策论题目十分新颖,一看就是个优秀学子写出的。
姜景华不由翻到了尾页,看了看考生的姓名。
杜鼎臣。
杜鼎臣?
是岳阁老的外孙啊!
姜景华心思动了动,开始一页一页认真的翻阅了起来。
前面三篇策论,全都写得极为精彩!
虽说岳阁老如今有向太子靠拢的趋势,而姜景华自己则拜了高阁老为座师,两人可以说是不同的阵营,明明白白的政敌。
姜景华却依旧忍不住拊掌赞叹!
真是好文笔啊!
岳阁老果真是个能人!怕是再过个十来年,这杜鼎臣就又是朝廷一大重臣了!
姜景华想着想着,就翻到了最后一页的赋得体诗赋。
通读下来,诗是好诗,只是看到诗题——
看到诗题!
姜景华就再也顾不得评判这道诗赋他答得如何了!
姜景华不禁双眼一眯,瞳孔微张,习惯性的抚起长长的胡须来。
这府试题目自己也是仔细浏览过的,怎么前几天自己就没有发现呢?
不过没关系!只要是好事,来的多晚都没有关系,更何况是这样大的好事!
天大的把柄啊!
姜景华想到这里,心“咚咚”跳的极快。
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竟然让他发现了这个大纰漏。
旁边站着的一名员外郎见姜景华长时间地翻阅这张试卷,看完之后,又驻足在那里,沉思了好一会儿,一动不动的,不由有些疑惑。
他叫道:“姜大人?姜大人?”
姜景华听到他叫自己,忙回过神来。
“呵!看了这份试卷,一时间有感而发,倒是失态了!”
姜景华虽如此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