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阿和>五、教学

“元祥,请教一下汉中之约是怎么回事?”

“元祥,听闻北燕的一项国策就是戍蛮,漠北的蛮族到底是怎么样?你跟我讲讲。”

“元祥,士族和寒族是怎么回事,渊源很深吗……”

“元祥……”

“好啦好啦别烦了!”豫王元祥瞪圆眼睛,半是不耐半是奇怪,“你不是说讨厌看那些正经书吗?怎么问起这个?”

阿和无辜地看着他,慢慢说道:“我以为都是常识的东西,自己不知道不好,所以找些了书来看,可是越看越发现不懂的地方很多……你看,我对燕国一点都不了解,所以就想问问你……”

元祥一怔,勉强咳两声,掩饰道:“嗯,算你好学,既然嫁到我燕国来自然应该好好学些国史……”

阿和一拍手,高兴的道:“是啊,不懂得太多,又不知道问谁,只好向豫王殿下请教。”

元祥红着脸,依然嘴硬:“好吧,本王就勉为其难收你这个徒弟好了……不过本王今天府里还有事,先回去了。明天抽空过来教你。”

阿和笑眯眯的送元祥出了宫门,还不忘嘱咐道:“老师明天记得早些来,学生备下桂花酿恭候大驾。”

第二天一早,元祥兴冲冲的冲到泰成宫里,趾高气扬地一番大讲特讲,阿和便带着一班吴国过来的宫女掩饰住笑意,乖乖地做学生。

当然,阿和是个好学的好学生。每次老师要心满意足的下课时,她准会举手再问些新问题。

一般的情况是,豫王殿下脸色一变,紧跟着轻咳两声,掩饰住心虚一本正经的说,这个问题简单,但是本王今日尚有要事,这里暂且压下择日再讲。

于是翌日一早,准能看到豫王元祥又神气百倍地到泰成宫里“传道授业”。

如此持续月余,元祥居然在靖文帝考量众亲王课业的时候拔得了头筹。据说靖文帝出题“尚武”,命还在教馆里上课的所有宗亲王子当堂以此题目作文。元祥踌躇满志,旁证左引,上至先帝“汉中之约”下至国策戍蛮,洋洋洒洒的写了近千字,十分精彩。靖文帝见了大喜,连声称赞了几句,又赏了他一对玛瑙镇纸。

泰成宫这边自然也有赏赐。阿和戳着摆在桌上的一对蓝田进贡的玉如意,自言自语道:“不能吃不能玩,只能当个摆饰。”也不知道是如了谁的意。

门外朗声笑道:“朕就知道你会这么说。”靖文帝又没让通报,直接进了寝殿。

阿和连忙请安。元坤扶起她,说道:“这次豫王学业大进,都是泰成皇后的功劳。”

阿和笑道:“臣妾不敢居功。豫王殿下聪颖勤学,臣妾还要向他请教呢。”

元坤微笑:“你很聪明。”

阿和震惊:“陛下,臣妾长这么大第一次受到这样的称赞!”

“哦?”轮到元坤一愣,道:“那么,皇后在吴国时常得到什么样的称赞呢?”

“阿和真呆,不,真乖。”阿和学着吴国后宫女人的一口吴侬软语,惟妙惟肖。

元坤失笑,确实听过陪嫁来的宫女带有这种口音,又问道:“那皇后的官话怎么说得这么好?”

阿和解释道:“父王常年驻守在外,臣妾不是在京城里长大的。父王过世后才随母妃回到京城的王府。”

“原来如此。”元坤点点头,他也听闻过泰成皇后的生父端王乃是吴国有名的一员骁将。吴国崇尚风雅,朝廷重文轻武,因此勇将名将屈指可数。端王乃是吴国皇室少有的善于统兵的宗亲,深得先皇重用。如今的宣帝即位后,更是赋予这位皇弟吴国的精锐部队。可惜端王却在七年前的西南之战死于流箭……元坤忽然想到一种可能,流箭?未免太过巧合,须知西南之战后,端王就是吴国战功最高之人,又是宗室王爷,再怎么赏都只怕功高盖主……他回过神来,看着身边神色乖巧的阿和,心想,这孩子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嫁过来的。

元坤想到这里,不禁心中一软,关切道:“皇后这几日辛苦了,还喜欢什么?说说看。”

明摆着就是给赏赐,这个时候要求点封赏也不过分。

阿和听了眼睛一亮,说道:“那个,听说陛下有《镜花缘》的孤本……”

元坤失笑道:“只要这个?朕等会儿就让人给你送来。”

“陛下真好……啊不,谢陛下。”

“不过豫王的事还得让皇后多费心。对了,秋猎就快到了,这小子一直贪玩疏于演练骑射……”元坤停下来,好笑地看着瞪大双眼的阿和,她脸上似乎就写着:这个我真不会……“皇后只要带他到宫中的演武场那边去转转,朕自会安排人教他。”

“哦。”阿和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

元坤安抚地摸摸她的头,笑道:“那么皇后早点休息,朕先走了。”

***

这日,元祥又来泰成宫玩,阿和果然找了个理由,带着他到演武场附近玩。

北燕以武立国,骑射起家,自是重视皇室子孙习兵演武。当年高祖皇帝带着族人反抗中原王朝的暴政,一路骑兵快马,奇袭王都,直取河洛,奠定了如今北燕的江山。彼时南方的吴侯已经自立多年,趁此机会改元称帝。不久吴帝审时度势,与北燕结盟,借其粮米,许诺夺得天下之后以阳江为界,两国永世和好。

然而天下不是那么好取得的。前朝旧臣死守富庶的汉中地区,长达数年久攻不下,北燕高祖最终抱憾而去。继位的太宗皇帝登基之时更是内忧外患


状态提示:五、教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