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文娱救世主>第37章 没有钢琴引发的血案
》简单而已,换首歌我就抓瞎了。”

《菊花台》确实很简单。音节极少,节奏由舒缓,几乎没有变奏。

只处理基调的时候,后世优酷上甚至有中学物理老师上传过“只用一根铁丝和一块磁铁就弹出《菊花台》的视频。”

顾诚并没有练过古筝,如果说他的钢琴小提琴还能勉强有个六七级水平装装逼、拍电视的时候能够靠反复练熟一小段片段来蒙混过关。那么他的古筝最多就sān_jí水平,全靠触类旁通随便厮混的。

稍有不慎,就会出丑。

幸好顾诚心态好,从来不怕出丑。

短短七八个音的婉转前奏之后,周洁伦就开始唱了。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菊花台》不长,周洁伦因为不是自弹自唱,即兴的时候很难协调,往往一个音陡然一转起高了,顾诚的演奏却跟不上。

旁听的人一听就知道这个曲子双方事先没排练过,完全是看了今晚前几个项目之后,临时改的。

“看来顾诚和他手下的艺人创作能力也不怎么样嘛。”

“话不能这么说,他们只是年轻,没参加过今晚这样的场合,准备岔了。”

那些富商和标榜“科班出身”的歌唱家、演奏家们,在那儿窃窃私语。

很快,歌已经唱到了最后一句“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周洁伦一阵陡然拔高,顾诚的演奏却没有跟上,不知不觉地往下继续回环,完全弹错了。

周洁伦只能硬生生扯着往上走,把曲子结束掉,尴尬地鞠了个躬。

顾诚坐在古筝前,默默想了十几秒钟,觉得心中有一丝狐疑和灵感,始终抓不住。他无意识地抄起古筝旁一把不知道谁丢在那儿的折扇,给自己扇了几下冷静冷静,微笑着解释:“刚才怪我,是我弹错了。伦哥唱得很好。”

“顾总够多才多艺了……”

“已经很好了……这说明顾总真性情,想到就做,不瞻前顾后。”

顾诚把折扇一拢,拱手制止了那些言不由衷的赞美:“这是我第一次用古筝弹《菊花台》,觉得有点奇怪,抱歉耽误大家几分钟,一起参详参详。”

说罢他也不下场,不给主持人开口的机会,拿起古筝重新开始从头演奏《菊花台》。

因为曲子并不高明,今晚到场的专业演奏家们内心已经有些不屑起来。

“那么明显的错误,自己居然都不知道错在哪里——《菊花台》最后一句当中,有一个全曲唯一的不符合中国风的音符,要左手按弦或者调节雁柱才能弹出来。两只手都放在雁柱右边,弹一辈子都不可能弹出《菊花台》来!”

这一点,起码有十几个音乐家看出来了,但是大家碍着顾诚的面子,并不点破。

很快,顾诚又弹到了最后一句“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这一句的音符,本该是“553-71(高音)123-21”

顾诚这辈子,玩过古筝,也玩过钢琴,但他并不像那些古筝达人一样,追求用古筝演奏钢琴曲。他一辈子只用古筝表现过传统“中国风”的韵律。

《菊花台》也好,胡伟立版的《笑傲江湖》也好,亦或是黄霑的《沧海一声笑》也好。

正统的“中国风”曲子,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只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对应西洋音乐的“123-56”。也就是说,古曲是没有“4”和“7”这两个音的。

周洁伦谱的《菊花台》,是典型的中国风,但又不完全是,因为全曲有唯一的一个音不符合这个规律,那就是最后一句“徒留我孤单在湖面”中的“孤”字。

这个“孤”字,是全曲孤一个“7”的音,显得极为“孤”,极为桀骜,也为收尾时的挣扎带上了几分神韵。

后世周氏所有中国风,从《青花瓷》到《兰亭序》,都显得比《菊花台》“中正平和”许多,就是因为少了这个作怪的妖音。

顾诚再次弹到这里,而他的双手依然还在雁柱的右侧,没有调整“6”这根弦的振幅长短,所以“553-71”自然又被错弹成了“553-61”。

一次孤傲的挣扎向上,似乎没有找到突破口,被扯后腿撤了回来。

顾诚茫然如本能地拨弄琴弦,似乎在寻找问题。本该结束的曲子,被无意识地冗余重复回环冲刷着,再一次踩到这个点,再一次地错。

无数谐律的碎片似乎在这一刻于他脑海中出现了混同,驳杂,让他越错越离谱。

豁然之间,顾诚似乎把很多错误的碎片错误地融合在了一起,一段奇怪的衔接,在他指尖流泻开来。

“兰亭行贴,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

这……这是什么鬼?弹错音,居然错出一首新曲子来?

所有科班出身的“音乐家”们,这一刻都震惊了。

周洁伦更是震惊到无以复加。

他是最明白自己谱曲的《菊花台》中,最后一句玩的那个小把戏的,当时他认为那个“孤单”的“孤”字一定要那么唱,才能做到点睛全曲的效果,抒发出胸中的无尽寥落。

没想到,顾诚在把“55371”错弹成“55361”,连续几次错误回环冲不上去之后,自然而然推导出了一首全曲没有一个险音的新曲来。

用笑傲江湖里的梅庄黄钟公评语来说,那


状态提示:第37章 没有钢琴引发的血案--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