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昭华>第八十章 东安

东安县确确实实是一个不大的地方,正是因为不大的地方,而地理位置还算优越,所以行政隶属变化频繁,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封疆,秦时分属渔阳郡、广阳郡,汉、唐时属幽州、蓟州,宋时属河北东路,辽时属南京道,元时属中书省,如今是划分到了北平府治下。

东安县是一个小村镇,很多地方不能匹配一县之地的名称,但是却有一座极大的养济院,除了里面服务的人少之外,一应设施都很完善,能容纳至少三千人的地方,如今只有百十来个孤寡老人和小儿。

“这地方足够了,”徐王妃道:“就算是殿下那里周全不过来,这里也可以分担一大部分。”

“而且看这里的炊具米薪,也都全备。”张昭华点头道:“支米煮饭,日给两餐,绰绰有余。看来当初确实是用心建了,咱们以来才上手地快。”

她们如今已经到东安县的养济院里住下了,本来王妃是想一个人去的,但是张昭华死活都要跟上,她的考究是这样的,如果王妃离开北平,北平就不算中心了,当然不需要居中筹策了,各地的药材和救援物资到北平也不会停留,只会先发往东安,然后从东安运到直沽,所以王妃口中的留守事大就不成立,而且府中还有永安和葛长史,都是心中有丘壑的人,有他们就够了。

当然张昭华觉得,燕王和王妃都在外面奔波,自己一个做人子的,居然在安逸之地不用奔忙,实在是不合情理。高炽和高煦都跟燕王去了直沽,高燧和道衍在北平庆寿寺募捐物资,几个郡主都不适合抛头露面,留在府中守好家就行。

她要跟着去,王妃只好同意,两人一路上只有十五六个侍卫护送,快马加鞭来了东安,万幸发现她们来得及时,居然还没有灾民走到东安。倒是东安县知道王妃来了,都扶老携幼争相一睹——看样子是根本不知道东边发了大水的事情。

县令和典吏也都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王妃为什么来了此地。由此可见北平一省之地政令是如何拖沓,到现在了甚至还没有布政使发出的告谕,等他们知道了原因,倒还算镇定,也明白王妃为什么来这个地方,因为这里就是阻挡灾民前行和安置流徙灾民的地方。

“此地是在宋朝神宗时期修建的南、北福田院的基础上修建的,前元至正年间福田院荒废且一半毁于兵灾,国朝洪武三年时候建制起来,除了原有的房屋二百三十七间之外,又多建了房屋50间,可以多收容三四百人。”

县令这么说,同时拿着账簿道:“每年拨给的粮食和柴薪都如数记录了,还有乡绅殷富捐资捐物的记录,还有王妃娘娘每年送来的东西,全都如数用在了院里。”

条条账目分明,且看养济院里如今居住的人,也确实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王妃就道:“县尊功高劳重,着实辛苦。只是如今灾情紧急,怕是还要劳烦县尊周全劳累了。”

“一方有难,合该施以援手,臣所做都是应该,”县令谦逊道:“只是方才听娘娘说,直沽那里已经有疫病了,来不及遮拦的灾民沿途北上来到小县,若是有人带来了疫病,也就到此为止了,不会再蔓延去更远的地方。”

王妃就点点头,却听县令道:“养济院里多是鳏、寡、孤、独、残,还有疾病无依之人,加起来也有百五十人。如果用这地方安置灾民,那这些人是迁出去还是继续留置在院中呢?”

这就是个问题了,如果真的有灾民携带疫病来到东安,被安置在养济院里,那么最先传染的就是原先住在这里的这些身体抵抗力低下的人,所以王妃也是想好了:“叫他们全部迁出去,不知道县尊有安置他们的地方吗?”

“可以将他们送遣到北平养济院中,”县令道:“也不用催*,沿途卫所护送,令驿站奉给衣食。”

王妃摇摇头:“不可能去北平,也不会有卫所官兵护送。”

因为来的时候,她们车驾所经过的各个县城,王妃就吩咐紧闭城门,只许面东而行,不许放一个从东边县城过来的人进城了。况且沿途卫所官兵早在燕王经过时就已经被抽调了很大一部分,剩下的也有使命,要护送药材。

“既然如此,”县尊沉吟道:“就让本地家家供养一个人,费用由县衙出。”

要不然说人心淳朴呢,东安县被张榜安民之后,对这项决议并无异议,而且甚至还自发募捐了东西到养济院来。

当天下午的时候果然就有灾民蹒跚而来了,一进来就被安置到院里,院中有五口大锅架着火,烧煮金银花汤和艾草,住进来的每个灾民都要用这汤盥洗全身,还要将衣服都脱下烧掉,换上早已准备好的衣服,而随行的药局医士每一个人都仔细诊过,有疑似病症的就立马隔开,和其余健康的灾民分开居住,从下午到晚上一共有一百多名灾民抵达东安,幸运的是只有一名疑似有病的人,医士还在温病和疫病之间徘徊,这还要看下一步这个病人的发病情况。

这些灾民的情况其实比张昭华原先设想的要好得多,他们其实都是在大水中保全了全家,只是房屋被淹了而已,甚至很有一部分人在北平都有亲戚,北上是投奔亲戚去的。

“盐场淹了几千人,”灾民中有几个能描述地清楚的:“俺们来时,那里还在发大水,一场之后又淹一场,但是根本拦不住要去那里寻人的人,大家都疯了。”

可以想象直沽那里,估计已经成了修罗


状态提示:第八十章 东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