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叛逆枭雄>第245章独立自主之路

总统府内,国府的几位重量级人物云集。总统段其瑞道:“最近葛总长异常繁忙,今天是我强行把他找来,商议苏方提出中苏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大使通商等重大事宜。目前,苏俄在国际舞台异常孤立,中国已经向世界宣布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因此对于苏方提出的要求我们没有理由拒绝。”

总理徐世昌道:“总统,如果我们于苏俄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势必影响于美英法等国的关系,是否得不偿失、因小失大。”杨度赞成道:“我们是否征求美英法等国的意见,再做决定?”众人七嘴八舌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葛云飞始终没有吭声。“葛总长,你的意见非常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此关系到对外政策和国家的信誉,何去何从?”

葛云飞面色严峻道:“既然我们对外宣称不结盟,不干涉别国内政,于所有国家友好交往,就要言而有信。既然我们奉行独立自主建国方针,就要不受任何干扰的贯彻执行。何谓海纳百川?何谓有容乃大,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让它发扬光大是我等义不容辞的责任。至于中国于什么样的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无需看别人的眼色。苏俄于我们有漫长的边境线,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长远看对于国家利大于弊。”

见众人不吭声葛云飞接道:“诸位,其实一个强大的苏俄对我们有利,欧洲列强对于苏俄谈虎色变,自然会形成对立。如此这般,欧美就会把精力用在苏俄身上,这对于我们在世界范围内获取经济利益大有好处。虽然我们的军事实力在东亚崛起,但只是国土防御,因此欧美列强会视我们没有威胁。什么叫蚌埠相争渔翁得利,想必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

总统段其瑞道:“葛总长言简意骇,让大家心头一亮。看来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把握当代展望未来说说简单,可是到了决策的当口并不容易。”徐世昌唏嘘道:“高瞻远瞩非葛总长莫属,我等必须转变固有思维方式,从新审视这个世界。”杨度道:“这段时间我一直于葛总长在一起,看来固有的思维方式,不是朝夕能改变的。”

外交部长唐绍仪道:“古人云:远交近攻,总长颠覆这个传统的观念,就是告诉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审时度势。尤其是在国际舞台,与时俱进、如何拿捏,是考量我们的智慧。儒家思想提倡和谐共赢,时下中国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我们干吗己人忧天、庸人自扰。”“诸位,我再说一遍,今日之中国已经脱胎换骨,民族的自信心尤为重要,这是我们于世界各国交往的基石。”

总统段祺瑞道:“既然大家达成共识,那就通知苏方派遣代表磋商,尽快于苏俄建立双边睦邻友好关系。”杨度似乎想起什么问道:“如果苏方提出远东共和国的问题,我们如何应对?”葛云飞笑道:“远东共和国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至于苏俄承认不承认与我们也没有关系。我们于远东共和国保持友好关系,就是宣告我们不结盟和独立自主的国策,是表里如一。”

“葛总长,由你挂帅全权于苏俄代表谈判!”段祺瑞一锤定音。12月下旬,以苏俄外交部长契切林为首的政府代表团到达库伦,然后乘坐军用飞机直达北京南苑机场。同等身份,外长唐绍仪到机场迎接,然后苏方代表下榻帝国大厦,中苏谈判地点拟定在帝国大厦内进行。事先葛云飞做了预案,并通过中央情报局对契切林有了初步的了解。

“葛兄,苏方代表已经进驻帝国大厦,据说撒切林这个人物不一般,今年苏方已经于40国建交,承认其合法地位,契切林功不可没。”杨度一阵风走进办公室。葛云飞笑道:“我通过情报局,搞到了契切林的详细资料。此人今年47岁,其母有蒙古人血统。契切林出生在坦波夫一座庄园里,其祖先是由意大利迁徙而来。”

葛云飞侃侃而谈接道:“契切林的母亲出身纳雷什金娜家族,其纳雷什金娜是彼得大帝的母亲,可见他的出身十分显贵。他的父亲曾是沙皇外交部的官员,后来契切林也进入外交部。由于他精通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原以为凭借自身优势很快升迁,可是他失望了。后来契切林去了德国,在德国柏林居住不久又移居法国巴黎。”

“契切林为了远大抱负,成为一名理想主义者。去年初他在英国伦敦居住期间,对英国反战组织给于帮助,因而被英国当局投入监狱牢房。当时苏俄外长托洛斯基,要求英国当局释放契切林,并声明,如果英国当局不允许契切林离开英国,我们不会让一名英国公民离开俄国。契切林回到俄国成为外交部人民委员。”

“契切林在协助托洛斯基处理困难重重的外交事务中,显露出其与众不同的外交才华。苏俄内外交困,为了摆脱困境必须于德国签订停战协议。当时德国要价很高,托洛斯基不愿意接受。关键时刻,契切林临危受命,冒着身背骂名的风险,顺利于德国签订了停战条约,为苏俄新生政权巩固赢取了宝贵的时间。”

“由于契切林的卓越表现,是年5月被正式任命为外交部长。一年多来,契切林在外交舞台表现出色,先后与周边国家及40国建立了睦邻友好的外交关系。远东是苏俄的心腹大患,契切林此番前来,不会提出苟刻的条件,中苏之间边境线的从新确立,按照我


状态提示:第245章独立自主之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