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茶奴互市,二是联姻。
吐谷浑内存在大量的过剩奴隶,这些牲畜一样的存在有的是来自于各个部落之间相互吞并的战争,有的是来自于和西域诸部作战时的俘虏。
他们数量众多,除了少部分是用来干活,其他的大部分人都是直接杀掉,或用于祭祀、或用于取乐。而广武郡到处都在施工建设,急需大量人口。所以张骏干脆对吐延提议:以凉州之茶换吐谷浑之奴。
此举是双方各取所需,对吐谷浑而言反倒是减轻了负担,所以张骏不怕吐延不答应。
第二件事,明月郡主本就到了出阁的年龄,嫁给大凉的少将军似乎也无不妥,总比那个羌人部族的野小子强吧?此时吐延可以一言而决,并无和朝臣商议的必要。
吐谷浑的中军之内,吐延当即召集王室亲戚、各部贵族商议租地和茶奴互市之事······
因不久前见过匈奴人,匈奴信使提醒吐谷浑,凉州和大汉的战事一旦缓和,就会腾出手对付青海地区;这些年吐谷浑虽然名义上还尊奉大晋,但自从晋室南迁后就断绝往来许久了,着实十分独立,就差一个名分而已······
于是有贵族认为应该联盟匈奴,让大汉国重新册封吐延为王,甚至可以把凉州之地也划给吐谷浑做牧场。
一个贵族便直言不讳道:“所谓茶奴互市,凉州就是想要奴隶嘛。若是答应他们,汉儿将来会有更多的战士来对付咱们。”
姜聪却道:“就算咱们吐谷浑不加入互市,凉州张氏也能从西域等地换取奴隶。”
刚才那人道:“咱们什么都不缺,却要损失人口。中原的茶叶虽好,却对增强吐谷浑的军力毫无用处。”
姜聪道:“我看凉军披挂的那种盔甲却是不错,据说可以刀枪不入。咱们倒是可以试试用奴隶换盔甲。”
“都是你的好儿子招惹是非,若不是凉军找上门来兴师问罪,何必这么麻烦?”
姜聪怒道:“大王还没定我的罪,你有什么资格大言不惭!”
他说罢对坐在主位上一言不发的吐延执礼,进言道:“北有凉人,南有中原,我吐谷浑人仅在青海之地容身,王上为族人长久之计,万望慎重;吾观凉军并不似传言中那般弱,反倒是战力很强,他们敢与汉国正面角逐,甚至于主动进攻,绝非咱们可敌,切不可轻易与之翻脸。”
李彝殷点头称是,张骏麾下的龙骧军确实让他印象深刻。同时他内心也认为吐谷浑脱离大晋的名分独自立国壮大的时机还不到。大晋虽然南迁,但依然占据着天下一多半的土地和绝大部分人口,不能小觑。大势不乐观,没必要急着站队。
其实这些年吐谷浑不断壮大,已不受中原节制,但只要名义上朝奉中原,中原也厚恩封赏。实在不必要铤而走险。
吐延一面琢磨,一面伸手摸着自己的鬓发和脸颊,入手处的皱纹沟壑提醒他,岁数不饶人了。心中的大业抱负,恐怕得交给子孙后代去完成······
现在,若能为后人留下比较宽松的形势、养精蓄锐的机遇,便是力所能及的事儿了。
他不禁看向站在下首的女儿明月这个丫头从小就当做男儿教育,虽不期待他能接受王位但至少不能让女婿的势力窃夺吐谷浑的国祚。看来是应该给她寻个如意郎君了,那个张骏似乎就不错。汉儿上不了高原,所以不用担心凉州会攻占青海,反而能作为强援巩固女儿的地位。
想到这里,吐延终于开口道:“匈奴人不过是信口雌黄,本王观之,凉州的少将军对吐谷浑还是颇有诚心。可派人前去姑臧同其叔父商议此事。”
姜聪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媳妇已经没有了,还一心一意的提议道:“可提出互市换盔甲,然后咱们答应和睦来往······至于租地嘛,先拖着再说。等他们走了,难道还能再回来不成?要知道,高原是咱们的天下,汉儿就是想占,也站不住脚的。”
一个贵族道:“我们不要茶叶,要盔甲,会引起凉州张氏的猜忌。”
姜聪不以为然道:“吐谷浑四面都是威胁,我们何必掩饰尚武之风?凉人实在要猜忌,也无办法。”
吐延不置可否,只宣布散会,说他自己要再考虑一番。
ps:书写到这里已经过了五十万了,其实说实话,一开始只是抱着是一时的态度,根本就没想过能坚持这么久。在这里要感谢师父“七月新番”,是他把我领进写小说的这个行业中,不厌其烦的帮我改小说的开头,帮我改大纲,甚至一开始我的作品每写完一章都要让其审阅。“七月新番”为我做了很多,也更体现出学生时代的同窗之谊比走入社会后要纯洁的多。
上个月发了稿费,貌似还没请师父好好吃一顿,略感愧疚。另外,此书的扑街也很对不起“七月新番”的付出。总说第一次写书、经验不足之类的借口搪塞,其实归根到底还是玉米太懒惰。没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怎么能去期待小说火起来呢?
玉米知道这本书的节奏很烂,爽点也没突出,基本上属于不讨喜的类型,再加上写得完全是一个许多人闻所未闻的时代和王朝,不扑街才怪。没有扑到下水道里,玉米已经要烧高香了。唯一觉得歉疚的,就是对不起一路走来的书友们,没有你们每天的投票、打赏和评论鼓励,玉米可能早就放弃了。这本书走到现在,有你们百分之其实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