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少年武宗>第二百一十五章 兵家武学录 下
我脑海中所诞生的所有想法。交往类,我与朋友亲人之间的来往谈吐以及行为。学习类,我从书本朋友老师先人以及天地之间所学到的东西。这是再回想过一天的事情以后,重新思考并且巩固自己的获得,并将其记录与本写成心得。

第十层境界,名为心正,又称至诚之道。有言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这也是儒家为了防止外魔入侵最关键和内省法最重要的阶段,也称为拨乱反正。为人谋而不忠乎,我今天有没有谋虑思考过不良好的想法。如果有,先从思想上消灭它。不能让它侵蚀我的内心,使我思想行为逐渐不端。如果没有,则巩固正念,坚定道心。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我今天和朋友亲人的交往是否做到了诚信,动作与谈吐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修改它。在以后的日子身体力行。不能言行不一,不然外魔入侵,心念不纯,难以进入精神至诚。传不习乎,书本朋友老师先人天地传授给我使我领悟的东西我是否记录下来并且复习掌握。如果没有,先将其记录下来,要花很多时间去掌握的,每天慢慢消化一点。

把自己的思想心念纯正之后,就开始身体力行,也就是身修。

此时的锻炼,正好恰和神秀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长期坚持,达到至高层次,自然恶念不生,正念不灭。所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尘垢不沾。便是慧能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大抵此意而已。

此系心法十层境界,是天下修学之共用。当今儒学诡辩,只知三言二语之经意,不悟身体精神之修炼。大错特错!

五、兵家拳学录(十层)

第一层:正练。一套拳术从起势第一个架子开始,一招一式,按照逐式要求,完整演练下来直到收势。要求头自然端正,身体不前俯后仰,掌握发劲。这是熟悉拳架的第一个过程。

第二层:反练。拳术之第一层能够熟练的演练完毕,则进入第二层。目地是为了进一步的去除练拳的时候所产生的空劲和动作不协调现象。通过换手反练,即如原来左脚开步,右手提起的起始动作,变为右脚开步,左手提起的起始动作,并以此向下递进,练习到收势。整个过程之中,动作和正练完全相反,假如正练在过程之中有左弓步右臂冲拳,则反练为右弓步左臂冲拳。通过左右互练,让身手协调一致。进一步熟悉拳架,帮助发力通畅。记住,在锻炼的过程中,依然要保持完整的拳架。

此法和第一层同时锻炼,第一层正练从起始到收势完整练完,则第二层反练从起始到收势已完全相反的动作做完。

第三层:打法。若使拳打斗,必把圈练小。一套传统拳术,分为“练法”和“打法”(通常意义上,各门各派所说的散手,就是把打法的顺序弄乱之后的表现形态)。练法是为了帮助习练者更好的掌握发劲,一举一动发劲明显。能让习练者看出来是身体哪里发了劲。如马步转弓步冲拳,可以明显看出来,有蹬腿转胯,拧腰,抖肩,冲拳这些动作。这就是练法。能让学习的人明白身体哪里要发劲,所以动作幅度要大,但是放在实战中,则会过于夸张。练法分正练、反练。

站起来直接上步冲拳,就看不出来这些动作了,但是速度更快,在实战中更实用。这就是这个练法的打法。如果还不明白,请用电脑在起点本书书评区观看练法打法影像。同时参考本书第三十章和三十一章。打法分为正打,反打。

以整套拳术而言,练法多为侧身低蹲的动作,不利于上步。而且动作幅度过于夸张,对于练习劲力有很大帮助,但是不能应用到实战。

打法则需要将拳术侧身,改为身体正面迎敌,身体直立而起,不再低蹲,整套动作以站立行走的姿势击打出来,有助于速度的提升,对于实战应敌有极大的好处。打法可以速成,但是功夫不能速成。功夫不等同于打法。

多数传统拳术中,打法无低蹲,起腿不高抬。这是打法的主要概念。打法中首讲速度,正打反打以迎面为先,抢步为要。一旦有大幅度动作产生,必然影响速度。

传统武术和现代技击的不同点在于,传统武术打法要求一鼓作气,一旦动手,打法都是连攻快打,激流直上。十几个动作一口气打出来,将对手打倒。现代竞技多是打一拳,然后拉开距离。

第三层配合第一层第二层一起练习,正打反打能够熟练的做出来的时候,第三层达成。

第四层:攻防。攻防是对练功夫,是实战交手。能够两人配合最好。攻防是打法的一个细分。第四层需要配合第一层第二层的练习。

将拳术套路(架子)练法之中的攻防动作分开,熟练的转化为打法的攻防动作。并且明白攻防之间的关系,自己所练的本套拳术中,哪个防御招式,克制哪个攻击招式(一个防御招式不一定只能防御一个攻击招式!)

之后,师兄弟两人,黑人只练习所有攻击招式的打法,白人以相应的防御动作防御黑人的攻击。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五章 兵家武学录 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