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十四章 适应,从身体到心理的蜕变
啦!

杨文斌,先是取一两米长的棉线,将线头蘸水捻成一个尖头,从针鼻中穿过去,再在另一边将线头一拉,纫好针,留出一米多长的线头,在线尾结个结,然后左手按着被面,将两个被面拽着,贴在一起,开始缝了起来。

具体的步骤是,用食指和拇指捏着针,将针尖儿用力穿进被面里,得掌握好力度,既不能穿透,也不能穿不到棉花。然后隔一两厘米的距离,将针尖从被里再穿出来,将线从被里拽出来,然后,在外面留出0.2-0.3厘米的距离,再将针扎下去,如此反复。开始缝起来。

但是,由于判断不好针脚的距离,左手的拇指,经常被自己右从下面伸出的针尖扎到,也不知流了几回血。当时他想,古代的女子做女工也是不容易,估计都得经过手被扎出血的初级阶段,练熟练了,才能穿针引线,运针如飞吧。

逼着这群老爷们做针线活儿,也就是部队能干出来,要是在地方,交给缝纫铺,交上几元钱,完活儿去取就可以了。

默念着孟子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杨文斌蹲下身子,跪在被上,耐心地缝着。

那几名前来指导的战士,看杨文斌像是会做被子的样子,就去帮助李德生、刘长生等其他几个学员去做活了。

同样是干活啊,一起开始剪的,一起开始缝合的,但是缝合的速度可就大不一样了。

眼瞅着快到收假的时间啦!其他的学员,在战士的帮助下,有的已经缝合完了,将被子重新叠了起来。而杨文斌的被子,却还有近三分之一的边子留在那里,斜放在地面上。

杨文斌心里很急,恨不得多长两只手,尽快做完,手中的动作就快了起来,可是越着急,针却越扎手。

这时已经做完了被子的,副班长王永锋走了过来,他从另一面,拿起针帮着缝了起来。协作的工作就是快,没用半小时,两人就将剩余的部分缝完了。杨文斌,向副班长投去感激的眼神,说,“谢谢!”。王永锋说:“没什么,赶紧将被子叠起来吧,快收拾卫生啦!”在大伙的互相帮助下,做了三个小时左右,到了四点,队里规定的收假时间,大伙的被子终于全部都重新做完了。

第二天早晨,为了提高叠被子的质量,杨文斌又提前了十分钟,起床叠被子。

天微微放亮,他就悄悄地下了床,将被子抱下床,轻轻开门,来到走廊,借着昏黄的灯光,叠、压、揉、捏了二十多分钟,终于将被子初步捏成了型。

“叮铃铃”,当早检查铃响的时候,他将床单往床上一撂,就又急匆匆跑出门。

铃声就是命令,没有办法,只得先跟着队伍去食堂,吃早饭。没有来得及喝粥,也没有吃咸菜,匆匆往嘴里塞了两个馒头就回来继续收拾,忙得满头大汗,上午操课集合前终于忙完了。

周日本想写几封家信的,谁知一拿起笔来,才写几个字,立刻便又有事,抽不出时间来。

回想大学时的时间真很充裕,上课爱听就听,不爱听时能做些自己想做的事。自习课和其他业余时间就更多了。

“人在拥有时,不会珍惜自己拥有,只有当失去时,才能感觉出它的富贵来,而那时,你却不再拥有!珍惜现在吧!过去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杨文斌暗想。

来到一个新环境,出除了生活上的适应之外,还要有心理上的适应。

杨文斌从小学到大学,自己一直担任班干部,问题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别人强。

在学校,凭学习成绩,当然如此,而在部队,情况则大大变化了。

在这里,凭的是体格,是气力,是胆识,是能力,是综合素质。仅有理论知识和奉献精神是不够的。

论体魄、气质、胆识、声音和同伴相比,杨文武感觉差距很大。

但是,他也具有某些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在短期内很难表现出来,只有经长期的实践才能发挥出来。

因此,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环境,尽管他暂时未被重视,但是如果他凭自身努力学到了真实本领,将来下到部队才会被重视。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关键看你是不是金子。

“塞翁失马,安知祸福”,杨文斌安慰自己,“这样,自己岂不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学习军事,整理内务,尽管锻炼机会也相应少了,但是自己平时应该多观察,多思考,看别人是如何带兵的,看别人是如何工作的,如果换了自己,面临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自己能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自己应充分利用这段时光,踏踏实实地学习,经受住平凡的考验,不要在暂时的不得志面前消沉,沦丧,要善于利用它,驾驭它,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总之,切记,看教员是如何教的,队长是如何管理的,在接受他们所传授的知识,服从其管理的同时,要虚心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这才是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

“不要气馁,努力适应部队吧!改变自己懒散的作风,做事先规划好,统筹安排。单位时间内的速度一定要尽可能的快。”

“适应这个环境,从一点一滴做起,切实改变自己!”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适应,从身体到心理的蜕变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