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七十七章 悲恸,出师未捷身先死

训练仍在紧张地按计划进行着。

在训练和作战中,坦克会经常遇到天然的和人工设置的各种障碍物或狭窄通路,造成行动困难,还有可能使坦克造成损伤。

因此,熟知限制路和障碍物驾驶规则,掌握驾驶要领,正确而迅速的通过各种限制路和障碍物,充分发挥坦克的战术技术性能,顺利完成训练、作战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凡是地貌、地物等构成的限制坦克运动的狭窄通路叫限制路,比如,地雷场通道、林间通路、居民地内的胡同、隧道、桥下通路等。

在坦克驾驶训练中,通过限制路驾驶训练,一般是通过设置各种杆式限制路,其目的是训练驾驶员准确的对正方向,正确的判断坦克转向时机和转向角度,善于观察判断情况,提高驾驶技能。

杨文斌觉得,在限制路驾驶中,最难的是直线桩间限制路。

他现在清晰的记得,自己第一次过限制路的情景。

当坦克在限制路前约三十米的时候,他用“框套法”概略对正方向,距限制路约十五米时,用“三点一线法”精确对正方向,高速接近限制路。

之后,根据运动速度和地面阻力情况,进行联合制动,在距离限制路四至五米时换入一档。

然后低速平稳驶入限制路,同时,用“三点一线法”继续观察,采用第一位置转向,短促修正方向。

当前甲板距中间杆儿约二至二点五米的时候,开始第一次制动转向,至一侧稍偏离中间杆时停止。

待坦克中部驶到中间杆儿时,开始第二次制动转向,至纵轴线对正出口里侧边杆儿时停止。

待前甲板距此杆儿一点五到二米时,开始第三次制动转向,至对正限制路出口中央时停止。

当坦克尾部离开限制路后,在三至四米内,根据地形换入高一级排档,迅速离开。

练了一遍之后,杨文斌的体会是,通过直线桩间限制路,必须准确地判断在限制路内的位置,正确地掌握各次转向时机和角度。

转向时机的早晚直接影响转向角度的大小。

如果第一次转向时机早了,转身角度应该小些,转向后前进的距离就相应的长些,再进行第二次转向,否则容易压中间杆。

若第一次转向晚了,转向角度的应该大一些,前进的距离应该相应的缩短,否则会造成第二次转向过晚,使第三次转向难以对正出口而压杆。

这天上午,装甲集训队来到了南山训练场,正要按计划进行限制路实车驾驶训练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团作战值班室的通知:

南山驾驶场的实车训练,今天上午暂停半天,人员保持不动,447团有重大行动,待行动结束之后,再正常进行驾驶训练。

由于参加集训,杨文斌的消息比较闭塞。身在447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重大行动,让训练都停止了呢?

集训队,将车辆停在南山的车场,上午训练内容临时改成了维护保养车辆。

大家打开坦克发动舱盖儿,将训练用的坦克发动机、变速箱的每一个部件,每一个零件,上面的灰尘和油污擦试掉去,露出了它原来的颜色。

大约,上午十点钟的时候,一辆军用吉普车,从下面的柏油路上拐过来,向南山训练场缓缓开了过来。

吉普车的前部,挂了一条长长的黑绸子,中间绾成了一个黑色的大花,从车的两面,分左右缠绕到车的后侧。

车的后部的厢货上,放着一个大的花圈,上面扎满了白花。

“这不是灵车吗?谁去世了?搞得这么大的动静。”学员们纷纷猜测。

杨文斌,认得这辆车的车号,是447团的。

他的心里“咯噔”一下,不会是团长没了吧?

因为,自从三月份请假去东方市治病之后,团长何强一直再没有露面。

私下,听到传来的信息,都是一个比一个坏的消息。

说是癌症晚期,做了手术,但是,癌细胞已迅速扩散。

难道真的不行了?

想到,春节那个晚上,团长还和自己亲切的握手,唠着家常。

这才三四个月,一个大活人就没了,杨文斌不禁悲从中来。

这也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命运这么对人不公平吗?

38岁,正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最好时候。

但是,何强团长,却永远的离他们而去啦。

看来,现在这个灵车,是带着团长的骨灰,回到他曾经工作和战斗的地方,让他最后看一眼,他曾经工作,为之奉献的土地。

看到这个情景,学员们一个个都不禁唏嘘叹息,不管是和何强团长接触过的,还是没有接触的。

听说,何团长的家属,在滨城疗养院工作,也是部队的女干部。而他们的孩子还在上小学。

就这样,扔下她们孤儿寡母的,团长就去了。

他的家人一定更是悲伤。滨城陆军学院的院长。那位老将军,更会为白发人送黑发人而悲痛吧!

想想也真是可怜!

这只部队,自从在黄土高原诞生以来,已经六十多年,陆续有二十多人当过团长。

到了何强这任,已经是第27任了。

第一任团长,还健在,活得有滋有味的。

团里红军纪念碑上面的题词,就是他在五年前亲手书写的。

中间的历任团长,有的当了将军;有的,牺牲在了战场上;有的,已经退休了,在安度晚年。

而第27任团长,却已生命凋零,不在


状态提示:第七十七章 悲恸,出师未捷身先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