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洪英传>第104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推荐期间,求票,求收藏,求订阅)

朱由校并不理会旁人,却饶有兴致地笑道:“噢?殷爱卿想到一句什么诗句呢?”

殷复声含笑,扫一眼周遭,“禀陛下,微臣想到的诗句是,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其中一句。”

“哦?是哪一句呢?”朱由校问道。

“此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 ~ ”

闻言,刚才还在唏嘘不断的官员们,半张着嘴巴,好似吞了苍蝇。

一个个面红耳赤,说不清是气的,还是羞的。

朱由校是史上比较出名,不通文墨的木匠皇帝。他乍听这诗句并无什么特别。但看百官这表情,这诗句却不那么简单。

这时候,朱由校身边儿的小太监很有眼力劲儿的凑上前,小声在朱由校耳边道:“陛下,殷给事这诗的下半句是:听取蛙声一片。”

“嗯?”朱由校愣了愣,突然间恍然大悟,“噗嗤”一声,打破了朝堂上尴尬的死寂。

“好个狂儿!”邹元标吹胡子瞪眼道:“吾等朝堂议政,汝竟敢口出羞辱之词?”说着向上一揖,“陛下,今日若不治这狂儿之罪,吾等不服!”

“吾等不服 ~ !”

朱由校没说话,复将目光移向殷复声。

殷复声淡然道:“议政?敢问诸位大人,方才除了聒噪之声,可有议出应对诸事之策啊?”

“哼!”户部尚书汪应蛟轻慢道:“朝堂上,议的是社稷之事,家国大事,岂是朝夕可以定论的?”

“就是,就是……”

“真是小儿无知。”

又是一顿讥讽。

殷复声哼笑一声,云淡风轻道:“其它政事,下官不敢断言。但是,方才几位大人所奏之事,在下官看来,倒也并非难事。”

又在这里大放厥词!

百官呲牙咧嘴地怒视殷复声。

邹元标冷哼一声,“噢?呵呵,既然如此,那本官倒愿闻其详了。”

殷复声转身向上奏道:“禀陛下,辽地战事非朝夕可定。应对辽东难民不断内迁,还有各地灾民,不能一味赈济,需寻一长久之策。”

“那么,殷爱卿可有良策?”朱由校问道。

“陛下可令有司团练难民之中精壮之人,赴边守关。再发谷赈灾,许以厚利,令难民垦荒耕田。如此,边关得兵,百姓得田,乃利国利民之长久之策也。”

朱由校点头,以为有理。

殷复声继续道:“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边关守卫,当择贤能之仕为将帅,不计出身,不lùn_gōng名。凡刀马纯熟,通晓兵法者皆可任用。至于矿监扰民一事,臣以为,矿监需撤,而矿税不可撤。可改换通晓地矿之人,专立有司,负责此事。”

听到这儿,东林党和阉党之人皆是眉心微蹙。

朱由校默念,“通晓地矿之人……?这样的人才需何处寻找呢?”

“陛下,我大明虽然地大物博,人才济济,然此等人才却甚少。微臣阅历尚浅,识人不多,嗯……”

殷复声迟疑片刻道:“臣突然想到一人,或许他懂得地矿之学,或是,认识有此才能之人。”

“噢?爱卿快讲!是何人?”

“此人名叫徐光启。”

殷复声话音一落,他身边默默站立一人,可吃惊不小。

眨巴眨巴眼睛,诧异地盯着殷复声。

此人正是詹士府少詹士徐光启。

殷复声并不认识他,向上举荐时,根本不理睬旁边的人。好似旁边儿根本没徐光启这么个人似的。

这画面太诡异。

周围之人无不奇怪。

朱由校看着殷复声和徐光启二人,一个昂首挺胸,言之凿凿,一个一脸的吃惊,恍如隔世。

“嗤 ~ ”朱由校经不住笑了,“殷爱卿,你举荐的这个徐光启,现在作何营生啊?”

殷复声一愣,“陛下,徐大人乃朝廷官员,陛下怎会不认识他?”

朱由校哭笑不得。

“殷爱卿,非是朕不识徐少詹士,而是你不识得吧。”朱由校笑道:“徐卿家就在朝堂之上,殷爱卿,竟然无视。”

殷复声一听,哟,这么大的科学家就在这儿啊,那得看看。

心里想着,便抻脖子四下寻找。唯独忽视了离自己最近的徐光启。

此时,朱由校实在忍不住了,喊了一声,“徐卿家 ~ !”

“臣在。”

殷复声正找人呢,猛听得耳边一声,吓了一跳。

但见离他最近的一个中年人上前一步。

原来就在身边。

难怪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离的越近越看不见。

“徐卿家,殷卿家方才所言,你懂得地矿之学?或是,熟识此类人才?”

徐光启欲言又止,稍有迟疑道:“陛下,臣谈不上精通,倒是熟读过几本此类著作。至于,相关人才,臣不敢妄荐,待臣回去细细调查之后,再回陛下。”

朱由校点点头,再次好奇地看着殷复声,“殷爱卿,你既然不识徐卿家,又焉能如此了解他呢?”

告你们我从未来来的?

那不是自己作死嘛。

殷复声眼珠一转,编故事。

“回禀陛下,微臣年幼时,家乡有一算命先生,人称半仙。此人曾对微臣言,臣将会入朝为官,还告诫微臣,待臣入朝,定要向陛下引荐数人,以保我大明江山万世永固。”

闻言,朱由校大喜。“殷爱卿既已为官,如此可见,那仙人言之无误呀。那么,他还让你向朕举荐何人那?”

殷复声低头


状态提示:第104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推荐期间,求票,求收藏,求订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