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迫降在明朝>第六十章 新任同知

沈嘉原本希望能够让陈辅克来抚顺治理民政,但现在沈嘉知道这已毫无可能,因为朝廷派来了兵部给事中萧基就任抚顺同知。

萧基在之前的奏对中,针对袁应泰招抚蒙古人的策略提出了抨击。他认为“降夷有可疑者三,有可虑者四”。后来沈阳事变,明廷显然对袁应泰的招抚策略没有明着批评,但暗地里还是向辽东硬塞了反对者之一的萧基,袁应泰对此只能自食苦果。

就任抚顺六品同知,对于七品出身的兵部给事中萧基而言,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方面官品提升,另外一方面自己的议政策略被朝议认可,这绝对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萧基拿到委任书后,几乎是拼着一口气,快马赶往关外,他希望能在抚顺这个边陲小城好好做为一番。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沈嘉始料不及,这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和节奏。沈嘉从一系列的事件后面,嗅到了危险的信号。首先萧基是个铁杆东林党人,他如果能将反对理由善意提醒袁应泰,沈嘉还能够理解。可他偏偏通过朝议,掷地有声的出声反对,这说明东林党内部的决策也并非铁板一块,甚至是混乱不已。

此外朝议质疑袁应泰的策略,影射东林党不能知人善用,但朝议的整个事件走向,却仍由东林党人把控走向,并顺利将其内部的反对派提到抚顺同知的位置,由此可见东林党人在朝中的势力几乎已是只手遮天了。

这看似一帆风顺的背后,却有着极大的隐忧,任何事情都是否极泰来。沈嘉清楚的记得东林党人正是在天启元年,二年权势滔天,结果惹得天启皇帝心中不满,这才放出自己豢养的奴才魏忠贤。结果在下一轮权力的争夺中,东林党人彻底败下阵去,从此沦落为在野政治势力。既便到了崇祯年间,东林党也只是恢复了名声,而与朝堂最高权力形同路人。

萧基对招抚蒙古人秉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这不得不让沈嘉小心,尤其目前在大规模的使用蒙古人采石挖矿,一旦被他抓到把柄,不死恐怕也要脱层皮。武官整人无非就是一顿暴打,而文官在朝堂上把持了舆论和权力,要是真玩起来,生不如死恐怕算是轻的,遗臭万年倒是很有可能,至于明着杀头,只有少根弦的文人才会用武人的思维方式去做。

“想必这位就是沈,抚两地立了大功的沈小哥了吧,哎现在已不是白身了,下官带来了朝廷朝就任抚顺东州堡守备。”

看着一脸谄笑的萧基,沈嘉却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的,躬身谢过萧基后,沈嘉转头看向陈策。

陈策微微抬头,便已明白了沈嘉的意思,于是他迈步而出道:“萧大人远道而来,我等略备薄酒,为大人接风,另外东州堡在之前在鞑子进犯时损毁严重,目前沈大人正负责抚顺城墙的修缮工作,同时沈大人还要招募兵员,就先让他暂时驻守抚顺吧。”

萧基眯着眼睛笑曰:“好说好说,有陈老大人在,一切都听陈老大人的。”

众人将萧基送至城中同知衙门,沈嘉极不情愿的下跪接了就任文书,又说了一通报国感恩的话。萧基紧接着又说道:“我来时路过辽阳,与袁经略聊了几句,袁经略认为抚顺兵强马壮,而建奴新败,士气颓废,不如我们再准备准备,针对萨尔浒城组织一次进攻,争取一战而下,不知各位心下如何?”

沈嘉心道,这袁应泰对于军事方面想法极多,但大多都缺少深思熟虑,实在不是经略的最佳人选。历史上辽阳被围时,第一日袁应泰督促守军出城作战,伤亡惨重,可他竟然没有根据形势变化,让守军撤入城内。第二日与鞑子作战时,明军大败,等想要进城时,监司高出、胡应栋等人翻墙逃走,人心离散。袁应泰没有趁机整顿城内,结果第三日城内蒙古人作乱,最后袁应泰落的一个身死城破。

前些日子袁应泰离开抚顺时,陈策等人已将抚顺情况据实相告,这才过了几日,可他竟然又凭空冒出了一个想法。在抚顺立足未稳的情况下去进攻萨尔浒城,沈嘉对这位老兄天马行空的进攻设想,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贺世贤一直没有说话,此时听道萧基催促,于是很不耐烦的说道:“鞑子新败,但实力未曾大损,贸然出击,岂有不败?当年萨尔浒之战,刘綎刘老大人就曾坚决反对仓促举兵,可朝堂力压之下,结果丧师辱国,萧大人难道忘了?”

“你。。。你。。。你,陈大人,你来说说我们该怎么办,这可是沈阳袁大人的意见。”

陈策手捏着下巴,环视一圈,却并不开口说话,只是装出一幅深思的样子。

沈嘉心道这老狐狸又开始耍滑了,但贺叔既然表态了,沈嘉自然不能落人之后,于是拱手向萧基施礼道:“萧大人远道而来,抚顺情况也未必清楚,为何不了解之后再做决定呢?当年萨尔浒之战,大明可是集中了数万将士都未能毕其功于一役,袁大人想要我们出兵这还不容易,给人,给钱就行,总不能让我光着膀子去找鞑子砍吧,你说是不是萧大人?”

陈策在一旁忍不住哈哈大笑,心道这厚颜无耻的小滑头,竟然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出来了,也罢,我倒要听听萧基如何应付。

萧基微微一怔,没想到对方反过来给他出了个难题。当初他途径辽阳,就是想修好与袁应泰的关系,毕竟马上就要一个碗里混饭吃了,可不能像当给事中的时候一样,放下碗就骂娘。还好袁应泰也是个


状态提示:第六十章 新任同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