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魏天亮实在是太忙了,这使他感到了肩头担子的沉重。白天要带领部队在工地奋战,晚上回来又有做不完的工作。他宿舍的灯光总是最后一盏熄灭。学习文件,研究材料,审阅报表,掌握全连每个人的思想动态。魏天亮知道,领导是这个集体的主心骨,领导班子的团结是单位集体前进的动力,作为指导员如何当好这一班人的班长是尤为重要的。白副指导员平素里对自己有些意见,尤其是自己代理指导员之后,更显得心态失衡,自己应该积极主动地和他交换意见,多做自我批评,团结一心和这位老领导共同挑起党交给的这付担子。
在一个星月交辉的夜晚,魏天亮约出了白清明,二人在连部后面筛满月光的山坡上坐了下来。
这正是全国全军大搞“忠字化”活动的时期,营区布满毛主席语录,群众用各种形式如绘画、石刻、刺绣等努力描绘着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把“三忠于,四无限”做到日常生活化,就连两个人说话之前也要先背诵一段相应的毛主席语录,象打电话,一头拿起电话筒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斗私批修!”,另一头则马上回答:“为人民服务”,这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时尚。魏天亮作为政治指导员更必须带头执行。于是他从上衣兜里掏出红宝书翻开折起一角的页面,二人立刻恭敬地立正。“让我们一起翻开《最高指示》129页”,魏天亮说。两个人手捧红宝书在树枝筛落的月光下一字一句地读起来:“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里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读毕毛主席语录,两个人坐下来,魏天亮刚要开口说话,白清明一下子站起来说:“请翻开《最高指示》204页,”魏天亮急忙站起来,两个人一齐诵读:“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读罢二人坐了下来。谁知还没等魏天亮开口说话,白清明又猛地站起来说:“让我们一起学习《最高指示》,翻开237页。”“共产党员决不可以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决不可把自己关进房子里,自吹自擂称王称霸。”两个人又齐声诵读。在这个时候,即使是念上一百遍,谁也不敢嫌麻烦,更不敢显出不高兴的样子,因为毛主席语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你不喜欢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那就是喜欢资产阶级的***理论,那还了得!那不成了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分子?魏天亮知道副指导员对自己有意见,有意干扰交谈,可是又不能说出来。他想,随他吧,毛主席的话是指路明灯,学得越多越有益。虽然如此,白清明也不能无休止地起来坐下,那样也说不定让对方抓住小辫子,几次之后,他坐下来不再言语。魏天亮也下了决心,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花。只能谈好,不能谈坏。于是他反复自我批评,意在得到谅解,化解隔阂。可是白清明犹如一块凉冰,没有一丁点儿溶化的意思。魏天亮知道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他便借时间已晚,缓和气氛,中止谈话以待后谈。
回到连部,豆腐块样的被子上有通信员放的一封信。信是姐姐寄来的,大意是:那位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姑娘,因为误听谣言说魏天亮在越南战场上负了重伤,已成终生残废。她追求的是年轻有为的魏天亮,而不是要伺候一辈子的残废军人。良禽择木而栖,所以便和棉麻公司革委会的一位造反先锋又海枯石烂了。魏天亮这段时间没有接到她的来信,没有了无休止的纠缠,乐得清静,现在知道了原委,心里一阵轻松,庆幸得到了解脱。可是接下来的内容,又让他的心揪了起来。
魏天亮了解哥哥是一个争强好胜的青年,可是现在言语中却透出一种玩世不恭的味道,这让魏天亮疑惑不解。他除了担心母亲,又担心起哥哥来了,心里愁云骤然而生,不过很快就被肩上的担子冲散了。全连二、三百人的面孔又都挤进了他的脑海,一个个问题等着他去梳理,一项项工作等着他去解决,大脑的屏幕上又映现出一个个急待考虑的问题:施工任务土方工程已完,马上要进行路面铺设;片石需求量猛增,需突击开采,兵力需重新调整。更要抓好防空防特、反轰炸和抢修。还有党组织建设,党员发展,骨干培养,老兵探亲,以及马上迎来的“送旧迎新”,班排领导的重新安排,新兵教育……等等,等等。一个连队就是一个大家庭,大事小情,千头万绪,如何能管理得井井有条呢?他想起毛主席的教导:“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他清醒了过来,是啊,要想工作有条不紊,那就需要把所有问题进行梳理,哪些是需要提交党支部研究的,哪些是需要和领导班子商量的,哪些是需要发动群众解决的,哪些是要立即处理的,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就是要抓主要矛盾,想到这里,他更有了底气。他想: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有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有班子同事的热情帮助,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只要彻底抛弃私心杂念,还会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还会有什么样的重担挑不起来呢?想到这里,他信心十足地把拳头一握,心里说:“干吧!一定要完全彻底地完成党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