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创业民国>第四十八章 日军来攻

日军休整一个月后卷土重来,鉴于前两次的作战失败。北野川此次不仅派出河野联队还让龙啸天派出熟悉王洋的杨雄团一起进攻莱县。杨雄早就想报王洋一炮之仇,此次跟着日本人一起。所以这次他异常的嚣张。日军以铃木中队为先锋,部队浩浩荡荡的就杀往丰南镇。此次日军加伪军有近六千人马。而王洋的保安团经过补充有三千人马:编为三个主力营、一个补充营、警卫连、炮兵连、运输连和团直属部队。李清河表示可利用老姑岭的工事阻挡日军的进攻,再派主力部队攻他的侧翼。王洋觉得有道理,奇正之术,可行。但一看军情通报,杨雄也来了,这就不行啦。上次杨雄就栽在自己手上,他能想不到自己会用同样的手法对付日军。他可是目前敌军中最了解自己的人,那自己就得想过一个法子,不能再用派兵阻截,侧翼偷袭的战术啦。那自己应该怎么办呢,王洋思索着。

王洋看着地图想着可以在哪搞一下日军。就算打不败他,浪费他的弹药也能减轻老姑岭的压力。想着想着就看见邺县啦,邺县是进攻莱县必经的路上。日军要来莱县,必定要在邺县住一晚与驻扎在这里的铃木中队汇合。王洋想着他杨雄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敢派兵去邺县攻打他。所以这是王洋出其不意的一招,他连夜带领一连和警卫连出发,趁夜潜伏到邺县附近。此次日军出动的人数较多,县城住不下。所以杨雄的人马驻扎在城外的村庄。王洋一看心里说道:“天助我也啊。杨雄,看老子今天给你来个猛虎掏心,让你丫的做汉奸。”他命令道:“战斗打响后,一连一排负责派人在杨雄的营地四处点火,其他两个排负责把日军阻击在城内。警卫连直插杨雄的指挥部。特战队混入城内炸日军的军火库,搞乱日军不让他出城增援。得手后在十里庄会合。”之所以制定这个计划,是因为日军人数众多,直接攻击日军到时很难脱身。而杨雄团处在城外,属于孤悬在外。战斗力相对日军来说比较弱,攻击容易得手。打掉杨雄容易震慑日本人,打乱他们的作战意图。这样就可以挫败日军的这次进攻。

杨雄想到王洋明天会在战场上耍诡计,他特别嘱咐河野,让他明天加强对炮兵和后勤的保护。河野鉴于上回的炮兵阵地被他炸掉了,表示同意杨雄的看法。还特地想出一招将计就计的法子对付王洋。他们想不到王洋会在大军压境之下还敢带着小股部队外出百里来对付自己。河野相信一群地方保安团是没有这么高的军事素质的。他们也就会偷偷摸摸的搞两下。所以他放松了警惕。

凌晨四点,王洋命令行动。一排士兵潜入村庄开始放火,大龙趁机带领警卫连直插杨雄的指挥部。一时间杨雄的宿营地枪声大起。杨雄一听有人来偷袭,看见营地四面枪声,以为王洋大举进攻,吓的赶紧在自己的警卫护送下逃往县城。这一逃让打阻击的弟兄撞上了,赶紧派人追击。幸亏杨雄身经百战,让他逃了出去。士兵要打阻击不敢深追才让杨雄逃过一劫。与此同时墩子趁着城外打的热闹,炸了日军的军火库。杨雄的部队在指挥部被袭后乱作一团。王洋带领卫队跟在警卫连的后面来到杨雄的指挥部,一看知道这家伙狼狈逃跑,要不能也不会把自己行军打仗时带着的娘们丢下。王洋下令补充枪支弹药,炸毁剩余物资撤退。此役王洋所部阵亡一人,伤三人。

天亮之后,杨雄得知王洋撤退后才敢回营。他看见自己的营地被王洋炸的千疮百孔的大骂王洋狗日的。杨雄收拢残部,王洋的这次袭击打死打伤他一百多人,有两百多人失踪。把他的弹药全部炸毁了。与此同时日军的全部弹药被毁,十六名日军士兵被杀。这次日军攻打王洋,由于弹药被毁。杨雄团遭受毁灭性打击,这让这次进攻,还没到莱县就被迫停止。这次的失败北野川把河野降职处理,大骂河野是个废物并召回杨雄的部队。派吉田大佐接任联队长一职。吉田一上任并没有急着去进攻,而是开始收集王洋的资料。发现王洋这个人不简单,顿时对王洋有一丝的敬佩。他决定要打败王洋,挽回大日本皇军在龙城丢失的颜面。知道王洋诡计多端,打仗不按章法,喜欢出其不意。还从当阳之战发现保安团不擅阵地战。吉田决定对王洋进行稳扎稳打的战法。迫使他进行阵地战,发挥日军阵地战的优势,一举消灭王洋这支抗日武装。

一周之后,吉田联队补充完弹药,开始直杀莱县。这次吉田还向北野川要了一个炮兵大队。王洋一看这吉田气汹汹的杀来,赶紧召开军事会议。军官们一致同意这仗要打。他们认为莱县有坚固的防御工事,能够阻挡日军的进攻。汤姆认为日军来势汹汹,拥有炮火优势。就目前的工事和保安团的实力坚持不了三天,建议向战区求援。王洋想着自己这个龙城抗日救国军司令是自己封的。战区怎么会管自己啊。莱县这种弹丸之地,毫无战略地位战区是看不上的。再者自己也不想向战区求援。那样做的结果是战区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自己。就算上天可怜,让战区的收留自己。自己也会落到个炮灰的下场。所以他思前想后决定先阻敌,为莱县的工厂设施转移赢得时间,之后转入游击战。王洋的决定得到所有军官的同意。他们一致同意保卫莱县,保卫家乡。

日军行动迅速一路杀奔丰南镇,很快日军就摆开架势。王洋要带部队阻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 日军来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