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创业民国>第六十二章 土八路

王洋来中条山已经有一个多月啦,平时就是训练部队。再一个就是让李清河去结交16师和其他各部的各级军官。日军对于中条山这个盲肠一直是想切除来着。经过前面的几次作战都没有取得进展,这一次又开始了对中条山的进攻。这是王洋第一次参加国军的大会战。还是有些感兴趣的,毕竟以后自己的部队发展壮大啦。与日军进行大的战役的是避免不了的。现在参加也可以学习一下大战役的作战经验。这次的中条山防御战,钱文有意让新编一团放在最前线。这样损失的就不是自己的心腹队伍,但是有功却是自己的。对于这样的安排,16师各部都心知肚明。王洋也很清楚这是国军一贯的伎俩。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什么,那只能硬着头皮去执行。

王洋也很清楚自己一味的执行上级的各种命令。对自己的发展是不利的,拼光了自己的老本,上级又不怎么愿意补充那自己还是会被淘汰。但是不执行也不行因为这样就是抗命。不仅要上军事法庭,也会给周仲乐带来不利的影响。部队一样会被吞并掉。现在执行和不执行命令部队还是发展不了。王洋想着要找一个好的办法应对。想了一夜,他决定这样做:分兵两路,一部执行上级命令。一部由自己带着去深入日军后方。袭击日军的运输线,获取日军的物资,为自己今后打回龙城做准备。以牺牲一些利益换取更大的利益。王洋召开军官会议,做了如下的部署:自己带着警卫连潜入后方。其他各部由大龙负责执行师部的命令。对于这个部署其他人是不同意的。一来这大战时候主官脱离前线,这可是死罪。二来,这深入后方,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任务。这个危险不应该由王洋去冒。所以大家不同意。但是为了能够截获日军物资来发展自己,取得早日壮大自己好打回龙城。大家也只好这样啦。李清河建议让其他人去做这个事,王洋必须留下。王洋很清楚阵地防守战。这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比自己厉害。但要说道游击战,自己可比他们强多啦。谁叫自己见识比他们多呢(后世网络发达的原因)。王洋制止了他们的提议。并且让李清河想办法对付上级的巡查。面对王洋的命令大家只要执行。

日军的进攻开始,王洋带着警卫连在特战队的带领下,往日军后方隐秘前进。由于特战队对山西整个地方都进行了侦察,所以对这里的情况是了如指掌。王洋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让部队全部换了普通民众的服装,打扮成民间抗日武装。部队夜间行军了一个晚上,向敌后行进了五十多里。本来王洋是想打日军的兵站的,但是现在带出来的部队有限。就算打下来,到时想拿走,时间上有点来不及。毕竟日军的机动性很强。所以王洋选择了日军的运输线。王洋想着以一个警卫连两百多人,拿下日军的运输部队应该不难。而且有意远离共产党的游击区。因为共产党打伏击是老手,会引起日军的注意而增派护送人员。自己这点兵力不好拿下。

王洋最终选择从晋城通往前线的公路,这条运输线所承载的军需物资。正是送往攻击16师前线的田木联队。拿下对这个联队的军需供给,也能减轻自己团的正面压力。王洋派兵选择了一个绝佳的伏击地点。开始埋伏下来,并派特战队前往晋城查探。日军现在派大队人马前来围攻中条山,所以晋城留守的兵力应该不多,以特战队的能力。趁机搞点事发点财还是可以的。

王洋带着部队在路上埋伏了一天,这守株待兔的日子,对王洋来说确实不好过。自己的新编一团,在前面跟日军打了一天。情况还不知道怎么样。这时有人来报说前面来了一队人马。不像国军,拿的武器五花八门的。王洋根据这个描述,说道:“土八路来了。”大家不解。王洋这时说道:“蚂蚱,让部队原地不动埋伏。小刀,走、我两去会会他们。”

王洋带着小刀站在土八路来的路上,土八路军的尖兵看见前方路上站着两个立刻拿枪警惕起来。王洋示意小刀向对面的士兵喊话。小刀喊道:“前面的土八路听着,我们大队长想跟你们领导谈谈。”土八路尖兵赶紧把这事报告给了他们的领头的齐政委。齐政委很奇怪对方到底是什么人,他想着来人应该不是敌人要不能的会早就打了他们的埋伏啦。他想着不管对方什么人,先见见再说。

齐政委带着警卫员来到王洋这里,很客气的对王洋自报家门的说道:“在下晋城县县大队政委齐阳。”王洋这时也回应道:“第二战区下属的中条山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王子君”。齐政委一听说道:“原来是王大队长,不知王大队长找我来什么事。”王洋说道:“没什么,只想说这一带好像不是你们八路的地盘。不知道你们来这做什么。”齐政委回答道:“日军占领的地方,都是我们八路军的游击区。日军进攻中条山,根据第二战区的卫司令跟我们八路军的协议。我们是来协助作战的。”王洋知道八路军的消息灵通,他们来这也是为了袭击运输线的。看来日军的运输队快到了。肯定不能让他们分一杯羹啊。所以王洋说道:“有劳啦,现在这里有我们。你们请回吧。”齐政委知道王洋是有意想赶他们走。他估计王洋也是冲物资来的。但是自己可不想现在走,走了就什么都捞不到啦。所以他继续说道:“话可不能这样说,这打击小鬼子。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都是为了打鬼子。”王洋知道他


状态提示:第六十二章 土八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