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异时空大宋>周末资料之百科体陆游陆放翁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宋国两浙路越州山阴人。著名诗人、政治活动家、军事家,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其故事后来被西夏吟游诗人索思丕鸦改编成其四大悲剧之一的《陆游与唐婉》。世宗绍兴二十三年赴汴京应试进士,取为第一,绍兴二十八年,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绍兴三十二年,孝宗即位,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得以重用。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孝宗淳熙二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从此开始了陆游经营青唐的传奇历史。

淳熙五年,陆游官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廷对十三策都得到两府的嘉许,枢密院派他到陕西、羌边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淳熙六年秋,陆游从提举陕西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羌边都督府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西宁任所。后改任青海都护府长史,谋划精密,处置妥当,使得青海逐渐内化。

在任上,陆游言传身教,传播汉学,一面对羌人、吐蕃各部落中愿意归顺宋廷的实行怀柔政策,另一面,对于与西北方西夏人时有勾结的几个部落实行分化打击和茶盐禁运的措施。双管齐下,恩威并用,使得青海逐渐汉风浓厚。更荐拔人才,将辛弃疾从义勇之中选出,使其立下了雪域万里追凶,扬威绝壁的不世功业。

对待南方的吐蕃诸部,陆游一直采取积极进取的策略,只是长期因为宋廷把斗争的目光放在两北而对西南雪域重视不足。直到淳熙十三年春,宋枢密院才通过了“大陆政策”,将控制吐蕃,震慑天竺作为既定国策,陆游才真正得到了用武之地。

当时吐蕃王国内部混乱不堪,各部族酋长之间厮杀不已,这就给了陆游以可乘之机。淳熙十三年秋,他改任青海路军备大使,节度吐蕃诸羌军民一体事宜,成为宋朝有史以来头一位真正拥有兵权的节度使。虽然当时他手上全部可以调集的人马不过区区五千之数。同年,枢密院批准他设立关西军,从关中征募了六千壮士入青,又在当地招募汉化了的土羌一万四千人,开始向拉萨施加压力。

淳熙十五年九月,陆游以吐蕃老王去世,新王迟迟未立的名义,强行派遣使者进入拉萨,册封了诸王子中最年幼的昂将澈萨为吐蕃王,三个月后,昂将澈萨被人毒死在王宫之中,宋军借口“衣带诏”,以勤王保民的名义于次年春季越过山口开进吐蕃境内。五月,宋军先后在察木多和博窝打败吐蕃部族联军,九月,正是开进拉萨,完成了对吐蕃形式上的军事战略。

但是占领拉萨并不意味着完成对吐蕃的征服。当时与宋国一同争夺吐蕃的还有北方的夏国和南方的尼泊尔王国。从宋国对吐蕃的进军一开始,夏国的于阗方面开始增加兵力,并且逐渐的通过喀喇昆仑山口从西路向拉萨进军。到了淳熙十六年的秋季,宋国在拉萨的兵力有五千人,西宁有一万三千人,其余另有数千人散步在这片广袤的绝壁上。而夏国除去已经进入吐蕃境内的两千五百人外,在于阗方面就集中了三万人的大军。

在但是无论是宋国还是夏国都没有彻底撕破脸皮的打算:宋国的重心在于南方,而夏国的主力也在和辽人争夺阿提拉六月肥美的草场。于是,在经过艰苦的外交谈判之后,西夏承认了宋国对吐蕃的宗主权,即吐蕃是宋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吐蕃国王的废立、继承是宋国的内政,其他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干涉。做为回报,宋国解除一部分对夏出口武器禁运,并将承诺尊重吐蕃人的传统信仰,共同抵御天方教的颠覆性传教活动。

解决掉西夏之后,陆游的精力便转移到对南方山地之国尼泊尔的攻略上去了。在许下给吐蕃贵族们向南掠夺,便有财富、美女和人口的美好愿景之后,杀气腾腾的吐蕃骑兵在宋国将领的带领下越过喜马拉雅山口,开始了对尼泊尔山地的围攻。

虽然火炮等重型武器很难越过崎岖的山路,从遥远的cd或者兰州送到拉萨来,但是在农奴们的血汗和牺牲下,到了绍熙元年,加德满城仍然在火炮声中轰然崩塌。从此陆游麾下的精兵又多了一支雇佣军:廓尔喀山地步兵。

依仗着廓尔喀山地步兵和吐蕃骑兵的冲击力,在换装了宋国最好的火枪和手雷之后,陆游正式的向枢密院建议,对北天竺发动一次彻底的扫荡,并且他希望能够得到南洋舰队的支持——在夏季,双方很有可能轻而易举的在加尔各答会师。但是宋国枢密院在评估了这次海陆并进的风险之后,认为高温、疫病和洪水的危险可能会使这次行动功亏一篑,因此要求陆游从天竺撤出兵力,“做猛虎在山之势”。

结束了对西南雪域的征服之后,陆游被征召回内地,在汴京他受到四级会议的一致欢呼,并被皇帝封为“定远侯”这个光荣的称号。

由于此时的陆游已经年纪很大了,他被内阁安排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一年后,以越国公、加太子少保衔致仕,从此归隐山林,颐养天年。

陆游的经历,代表了他那一个时代的宋国人的


状态提示:周末资料之百科体陆游陆放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