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郑三早饭都没吃就急冲冲地出门,要步行几十里的山路,还有积雪,不走早点,晚上不一定能赶回家。
志文娘做饭的手艺的确不错,这粗粝的高粱糊糊,也被她弄得还能入口,志文吃出了高粱原本的香甜。
凭着这一手好厨艺,四里八乡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的,都请她主厨。遇上家境好,手头也大方点的,还能从主家带点剩菜回来吃。
刚进腊月,村里的秀才老爷就开始为年祭做准备了,怕忙不过来,志文娘被请去帮厨。
和兄妹俩吃了早饭,留了些吃的,让郑志文晌午热了和囡囡一块吃,照顾好囡囡,志文娘也出门了。
临出门前乐滋滋地告诉志文兄妹,说今晚应该能带点好吃的剩菜回来了,听得刚从后世穿越过来,前世已经多少年没吃过别人剩菜的郑志文暗暗撇嘴。
收拾好碗筷,志文感觉病已经完全好了,看看门外风小了不少,就打算趁着肚里有食,身上有劲儿,出门踩踩点,探探路,了解下周围情况。
牵着囡囡出了门,看看不远处的小村子,再看看自己和囡囡这小胳膊小腿儿,还有那层积雪,志文就打消去村子的这个念头,兄妹俩很有可能在半路上就回不来了。
算了,就在自己家窑洞的这个小山包周围转转吧。
地方不大,周围七七八八的有四五户人家,都是在这山包挖窑洞住。
偶尔遇上个把大人,囡囡远远地就喊上了,叔、姨什么的叫得挺甜。志文也就跟着喊,一开始还担心不认识人,喊人吧,不知道叫啥,不喊吧,又没有礼貌,这下好了。
旁边两户人家姓胡,一家兄弟两个,叫大柱和二柱,大柱要比志文大点,十多岁了,二柱和志文差不多,另外一家姐妹两个,就叫大妮和二妮,五六岁的样子。名字真够简单的,不过想想古代的识字率,志文也就释然。
自己的名字居然没那么简单粗暴,志文心里有点疑惑。
和这兄弟姐妹四人聊了会儿天,总算知道这村子叫前山村,县城叫什么小孩子就不知道了,还没去过。
村里的秀才老爷是大户,村里的地大部分都是他的,志文娘这两天去帮厨的就是他们家。
提到秀才老爷,几个小孩莫名地兴奋起来了。
“志文,你娘去给秀才老爷做饭了?”这是大柱在问,眼里跳动着羡慕嫉妒恨的光芒。
“是啊。”志文被这眼神弄得莫名奇妙。
“囡囡,你上次分我吃的那小块烙饼可真好吃啊,香的我都舍不得咽下去了。”二妮边流口水边说。
这地主家的烙饼,肯定放油了,能不好吃嘛。志文心里吐着槽,算是明白大柱那迷样眼神的由来了。
“我娘要是今天再带烙饼回来,明天分些给大家吃。”囡囡倒是不小气。
“志文,你家今年还租不租地种了?”大妮却是有点看不上自家妹子那没出息的样子,转移了话题。
什么情况,我不知道啊。志文暗暗叫苦,拿眼睛斜瞟囡囡,指望小丫头能回答。
“爹说了,租地种田还没他在县城给人做家俬赚的钱多呢,还是不种了。”囡囡倒没让他失望。
“俺爹说了,庄户人种田才是根本,”大妮哼了一声,“不种田就是不务正业。”
还要再说,大柱连忙开口打断,“好了好了,我们小孩子别管那么多。”可不能让大妮把人得罪死了,以后还得混点吃的呢。
原来是到自家面前找优越感来了。
“你们家都种着地?”志文突然开口。
“那当然。”大柱和大妮居然异口同声地回答,二柱和二妮连连点头,一副我骄傲的神情。
到底是农业社会啊,这手工业者被农业工作者鄙视。
“自家的地?”志文是真不知道这两家的情况。
四个小孩却是一下子泄了气,有气无力地回答:“租的,租秀才老爷的。”
志文暗自撇撇嘴,还不是给人打工的,口中却道:“哦,那咱们几家都是给秀才老爷家做事,一样的,一样的。”
又站起身,“囡囡,饿了吧,回家吃饭了。”
四个熊孩子彻底没声了,倒是眼里的熊熊火焰把志文给吓了一大跳。
囡囡胸膛抬得高高的,志文被拉着走了好大一截路,见那四个小孩还在原地没动,这时间不早了啊。
“囡囡,他们咋不回家吃饭呢?”肚子不饿吗,志文心想。
声音还有点大,四个小孩都听见了,头全低了下去。
“别逗他们了,哥哥,”囡囡拉着志文的手晃了两下,低声说道,“咱们家中午的这顿,爹娘是不让声张的,不过村里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了。”
啊?自己这是用三顿饭,在吃两顿饭的人面前炫了个富?
志文呆了。
吃完饭,志文不打算出去转了。一是问不出什么,二是节省体力,就算比其他家多吃一顿,那么点吃的,能干啥,走两步就消化得差不多了,还是躺着吧。
晚饭一开始是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进行的。
志文娘果然带回了囡囡期盼已久的剩菜——一条吃剩一半的红烧鲤鱼,那四个熊孩子明天没得吃了,这鱼可不够一家四口分的。
志文本不在意这剩菜的,不过咕咕叫的肚子还是出卖了他,全然不顾他的面子。
郑三也赶在晚饭吃完前回来了,两手空空的,看来是没拿到工钱,见着志文娘有点悻悻的。
志文娘没露出太失望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