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崛起在大明>第二十四章 行踪走漏

米脂县衙门,后衙之中,县令晏子宾正在练习着书法,笔墨行走之间,虽是行云流水,笔走游蛇,却蕴含着一丝焦躁之意,尤其是在官字封笔的最后一画,拿捏毛笔的手明显抖动了一下,恰在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顿时收起了笔,抬头望了过去。

只见行文师爷快步走了进来,形色匆匆的样子,还未站稳,就立即兴奋地报喜道:“大人,好消息,好消息,逃跑的李鸿基有消息了!”

“真的?李鸿基现在在哪里?人抓住了吗?”晏子宾一喜,连连追问道。

“大人,人还没有抓到。不过,已经有了可靠的消息,人就躲在城北六十里的壶芦山,藏在高立功的家中!”

“哪还愣着干什么?赶紧的去抓啊,带着衙役将逃犯捉拿归案......”

忽的一下子,晏子宾的声音戛然而止,这才反应过来,转而说道:“等一下师爷,听你刚刚的意思,逃犯李鸿基不是一个人潜逃的,高立功也不是无故消失,而是两人沆瀣一气,暗中勾结,高立功协助李鸿基逃走的?”

“是的,大人,根据目前掌握的消息,确实如此,他们二人曾经一起在银川的驿站当差。根据那边反馈回来的消息讲,他们两个的关系非常好,形同结拜兄弟。而且,再次检查当日越狱的狱室情况,种种迹象都表明,就是大牢里存在内鬼,李鸿基被人私自放跑得!”

啪的一声,晏子宾猛地一拍桌子,气愤道:“好啊~好你个高立功,吃里扒外的东西,枉费本官器重于他,将其安置在牢狱里,当一个狱卒这样的闲差!”

“现在,立即,马上,师爷,你去通知三班衙役,立即集合,前往壶芦山,捉拿李鸿基与高立功二人,死活不论,事成之后,本官重重有赏!”

然而,师爷并未离去,依旧站在那里,迟疑地说道:“大人,小的还有一件事情向你禀报,同样的重要,非常紧急,牵涉到高立功。”

“别婆婆妈妈的,快说,究竟是什么事情?还能比抓逃犯要紧?”晏子宾不满的催促道。

“启禀大人,山西那边发过来了一个公函,说高立功是反贼头头高迎祥的侄子,希望咱们米脂县配合他们,抓捕高立功兄妹三人。”师爷没敢再耽搁,快速说道。

闻听此言,晏子宾顿时眼前一亮,直冒精光,自语道:“高迎祥可是众多反贼队伍中极有声望的一支,凶明远播。如果咱们米脂县抓住了他的侄子侄女,那可就是为朝廷剿匪大业立了大功,说不定就能升官一级,受到朝廷的重视!”

“不错,大人,正是如此。”师爷附和道。

县令晏子宾越想越高兴,越想越激动,就差抓耳挠腮了,忍不住嘀咕道:“真是一石二鸟,既立了功劳,又能狠狠地赚一笔!”

随即,心中转念一想,似乎想到了什么,县令又说道:“对了,此次抓捕行动危险性很大,务必要一击即中。然而,不仅李鸿基身手了得,高家兄妹三人更是武功高超,仅仅是三班衙役捕头,靠他们那些酒囊饭袋的身手,有些不牢稳。”

“嗯~这样,师爷,你拿着本官的令箭,前往卫所借调一支百人的队伍,咱们在壶芦山的路上会合。如此一来,才能确保完全,即便李鸿基与高家兄妹四人武艺再如何高强,也架不住人多!”

说了这么久,师爷等得就是这一句话,身为师爷,经常与衙门里的衙役捕头接触、打交道,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就凭衙门里的那些衙役,欺负欺负老百姓还行,真枪真刀的和李鸿基、高立功之辈干起来,根本就不是个!

虽然军政分开,但堂堂的县太爷,还是能从卫所里借调出一个百人的队伍。

看着知县取出令牌,师爷就是一阵心中激动,赶紧迎了上去,连忙接过来,谄媚道:“大人,您放心,我一定借调到兵马,前往壶芦山,与你会合!”

“行,赶紧去吧,我这边也要立即行动,免得夜长梦多,让他们给跑了~”县令晏子宾催促道,当先而行,向外面走去,面色荡漾着红光,很是兴奋,好像已经捉拿到目标一般。

米脂县某个富人之家,书房之中,本该离开米脂城的师爷居然在这里,在他的对面坐着一人,一身举人的打扮,正是艾诏艾举人,想要将李鸿基置之于死地者。

“艾举人,刚刚得到确切的消息,李鸿基就躲藏在壶芦山高家。这不,小的刚得到消息,一有抽身的机会,就前来向你禀报了。”

艾举人放下手中的一本线装书,这才打量起衙门的行文师爷,看着对方一脸讨好的样子,心中了然,也就知道了对方的来意,并未点破,而是取出二百两的银票,交给了对方。

“胡师爷,你们这次去捉拿李鸿基这个凶狠的歹人,对方自持身手了得,一定不会束手待擒,到时候,势必会有一场血腥打斗,难免会有所伤亡,不如下手为强,保住自己的小命。给,这些银子就当医药费,买酒喝,帮衬帮衬在衙门里当差的兄弟们。”

“身为米脂县的一员,我艾诏就是一个小小的举人,文不能治国,武不能上战场,你们这些衙门中人为保一方平安,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拿出这点银两,犒劳一下大家,还望不要客气,不要推辞啊~胡师爷。”

说话之间,行文师爷心中一动,暗道,这个艾老爷还真是一个老狐狸,做事滴水不漏,想要兄弟们宰了李鸿基,却不明说,直接假借犒劳名义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章 行踪走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