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末高顺>第137章起义爆发(三更)

这次,皇帝的动作非常迅速。

首先抓捕中常侍封谞和徐奉两人下狱,他可不希望身边出现对他不忠的人,这些宦官贪污受贿皆可容忍,若是背叛、不忠,则绝不姑息。

其次,命令钩盾令周斌带领三公、太尉等府的掾属,案验宫、省、直、卫及京师百姓,凡是参与太平道者,皆尽抓捕;周斌不负陛下所托,大肆捕杀太平道教徒,诛连千余人,稳定了洛阳秩序,消除了潜在的危险。

最后,命河南尹何进立即抓捕马元义,何进不负所望,根据唐周的密报,很快抓捕到太平道荆州渠帅马元义并一千多太平道信徒。

没有任何犹豫,刘宏直接命人将其车裂于市;并封何进为慎侯,以表其功。

荆州渠帅马元义被车裂的事情狠狠的动摇了太平道信徒的信念。

皇帝的一系列雷厉风行的举动,立刻化解了太平道直接攻陷洛阳的危机;太平道要想在顷刻之间挥兵洛阳,灭了洛阳朝廷的计划已破灭。

起义尚未爆发,大渠帅马元义提前牺牲,丧失了直接摧毁洛阳朝廷的机会,也打乱了张角的一次完美布局。

计划中的皇宫政变没有了,计划中的洛阳城兵变没有了,直捣洛阳城的计划受到很大的影响。

洛阳消息传回冀州,张角三兄弟得知之后心中大惧。

张梁问道:“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张宝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请大兄下令吧。”

张角说道:“进则生,退则死,我等已无选择,立即传令各地渠帅,即刻起事。”

既然计划被打乱,张角决定提前起义,非常果断。

二月二十五日,张角等人宣布起义,自称为“天公将军”,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其弟张宝为“地功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

因为起义者头绑黄巾,所以史称为黄巾起义或黄巾之乱。

随后几天内,各地渠帅接到张角命令,全部起义,打了各地官府一个措手不及,黄巾军势如破竹,所到城池一鼓而下;毫无准备下,郡县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三月初五,皇帝刘宏见太平道如此厉害,忙任命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五营士驻扎于都亭,修理器械,以保卫京师;又在函谷关、大谷、广成、伊厥、轩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关口、渡口,设置都尉驻防,确保京师万无一失。

皇帝刘宏只想保住洛阳,对各地的黄巾贼并不想立即去镇压,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

本来各大臣见到皇帝最近坚决果断、雷厉风行,接下来应该派兵镇压各地的乱贼,可是几天过去了,陛下仍然毫无动静,各大臣心中不由大急。

北地太守皇甫嵩上谏要求皇帝解除党禁,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提升士气,以便尽快出兵。

陛下没有搭理,直接压下奏章,让他出钱、出马,连门都没有,这老家伙太不了解皇帝的性格了。

而宦官吕强对皇帝建言:“陛下,党人禁锢多年,积怨甚深,若不赦免,一旦党人与黄巾联合,必将危及朝廷。”

这次没有提钱的事情,皇帝采纳其建议,在壬子日大赦党人,发还各徙徒。

各地星火急报,大臣心急如焚。

皇帝刘宏为了做样子,便任命太仆邓盛接替辞职的杨赐为太尉,与大将军共商出兵事宜。

邓盛初任太尉,一些事情拿不定主意,便寻司徒袁隗协商。

袁隗笑道:“呵呵,邓太尉还是不了解咱们这位陛下啊。”

“袁司徒,此话何意?”

“一切尽在陛下掌握中,我等何必操心?”

邓盛虚心的说道:“请袁司徒明示!”

袁司徒道:“杨赐、刘陶以及众多大臣曾上书陛下,言张角信徒者众,昔日必遭其祸;陛下不信;未几,唐周告密,言张角欲起事,陛下便雷厉风行的抓捕洛阳太平教信徒,立抓封谞和徐奉等人,车裂马元义,而未有下文;三月,黄巾贼尽起,陛下命何进为大将军,命汝为太尉,仅仅派军固守八关,而未派兵横扫乱贼,何也?”

“何也?”邓盛不解。

袁隗笑道:“呵呵,唐周乃陛下之人,而乱贼乃陛下掌中刀尔,欲除者乃世家大族,此乃借刀杀人之计也!”

邓盛被震惊的半天没说话,不过他也不傻,若唐周不是陛下的人,其作为太平道高层人士,何故要告密?且其到达京城后径直去告密,连点犹豫都没有,非常不合常理,这肯定是演戏给众人看;若其不是陛下的人,陛下为何如此轻易的相信一外人之言,而不相信所倚重的大臣?迷迷糊糊中返回府邸,不再上书言出兵之事。

皇宫中,皇帝被上书请求出兵的奏章弄的心烦,问张让道:“张常侍对此有何看法?”

“等!”

“等?何意?”

张让说道:“陛下,幽州刺史曾报,他们早就猜测太平道会作乱,联合广阳郡太守刘卫,委托高顺招4000强兵,分别驻守蓟县和涿县,已严阵以待,必保幽州无虞;广阳郡太守刘卫报,高顺以护乌桓校尉府的名义在幽、冀两州招兵近万,屯兵蓟县;臣想等待幽州的奏章,看其是否忠于陛下,若没有陛下的命令,其便顺利剿灭幽州黄巾乱贼,保幽州平安,则证实其忠于陛下,可为陛下所用;可随时命高顺带兵南下,乱贼必被一扫而空;若其不忠于陛下,则宜早做打算,臣建


状态提示:第137章起义爆发(三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