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盛世风波>第一百零三章 文武上书安禄山称帝 皇帝赐匾欧阳明志满(三)

安禄山十分振奋,他虽然很想做皇帝,但是他起兵的名义是清君侧,捉拿奸臣杨国忠。如果做得太急,贸然从事,会带来人心的不稳。他用手绺着胡须,不住的点头。然后很冷静的说道:“大家请起,有些事急不得。唐朝虽然腐败透顶,但百姓们并不知情。建立新朝廷,没那么容易。改朝换代要有百姓的支持。我开始的初衷是要捉拿杨国忠,为唐朝皇帝铲除奸臣,为民请命。用兵谏的方法逼迫朝廷改邪归正。现在看来,唐朝已经腐烂透顶,是该要改一改了。但建国还不是时候,先要让老百姓知道唐朝君臣的恶行。我很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做好父母官。”那些太守县令跪在地上高喊:“主上英明,主上万岁。”安禄山十分满意,挥挥手离开了。

张通儒、啊史那承庆、严庄、高尚、达奚珣等人带着写好的劝进书,来到到了安禄山的皇宫,行君臣之礼,一起蛊惑安禄山称帝。安禄山说道:“建立新朝廷,不是小孩过家家,有很多事情要做,应该做些准备,准备好了再说。”严庄说道:“现在已经水到渠成,皇上登基,能凝聚人心,迅速推翻腐朽的唐朝。有百姓支持,军队拥护,皇上就不要再推辞了。”

安禄山说道:“好吧,但登基大典不能这样草率吧,要做些准备。筹备工作就由张通儒、达奚珣、严庄和高尚负责。”

张通儒说道:“听从皇上的吩咐,我们按照唐朝的模式,建立朝廷机构,任命官员,然后举行登基大典。”安禄山说道:“既然你们这样迫切,那就赶快行动,三省六部的官员都安排好,大典定于大年初一举行。”

安禄山要公开称帝,与大唐王朝对立。为了保证其登基的安全,只让崔乾佑一支军队驻扎在陕郡,与潼关的唐军抗衡。其他军队驻扎在洛阳的周围,因此放慢了进攻长安的速度。使唐玄宗有了喘息的机会,重新布置防务。

达奚珣在洛阳地段上,十分熟悉,为了讨好安禄山,带着洛阳城的名流和大绅士,来拜见安禄山。这些人都是习惯见风使舵的,他们都来讨好安禄山,在他面前歌功颂德。

安禄山当然高兴,有这么多有影响、有地位的人支持他,何愁大事不成。他带着这些名流到城外参观他的军营,将军队的良好风范展示在这些人的面前。同时大摆宴席,亲自为这些人敬酒,礼贤下士,展现他王者的气概。

欧阳明在洛阳是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他对安禄山是真心的佩服。他在酒宴之上大大的歌颂了安禄山一番,表示诚心诚意的跟随安禄山,并当场宣布,仁义山庄捐献一万贯,犒赏军队。

在他的带动下,那些大绅士纷纷解囊,一千贯的,两三千贯的,着实不少。无意之中得了这许多钱财,这一下安禄山是真高兴了。他突然想起呼延宝金曾经对他说过的武林中的七大门派,仁义山庄是其中之一,武林盟主是武林中人的最高地位。他站起来,举起酒杯大声说道:“为了我们的共同利益,干杯﹗”所有的人同时站起来干杯。

“现在我宣布,仁义山庄庄主欧阳明为武林盟主,掌管天下武林,为社稷造福,为百姓造福。”安禄山没有想到,他的这个随意的举动,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欧阳明梦寐以求的希望,得来竟如此容易。他就象吃了兴奋剂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突然到安禄山面前,跪拜于地:“谢主隆恩﹗欧阳明及全体武林人士,愿供主上趋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的人生目标就是统一武林,做个一统江湖的霸主。现在朝廷赐他武林盟主的称号,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要利用这个称号做足文章,达到他的目的。

安庆绪、严庄、张通儒等人,在张罗安禄山登基的庆典。他们装饰宫殿,安排仪式,忙的不亦乐乎。

安庆绪是安禄山的次子,现在他哥哥安庆宗已经被唐玄宗斩首,他就成了嫡长子。而且多年来他一直跟随安禄山南征北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内心之中一直在盘算,皇上登基,一定要立继承人,他的太子位置无人可以取代。

严庄一直是安禄山的亲信谋臣,安禄反叛他是重要推手之一,在其身边出谋划策。现在进展顺利,差不多拿下了半壁江山,胜利在望。内心里想lùn_gōng劳,论能力,他都应该弄个宰相当当。

张通儒一直跟随安禄山,在京城做大理司直①的时候就同吉温一起投靠到安禄山的门下。安禄山提名他担任河东留后判官,他同副节度使吉温一起把持河东军镇的政事,深得器重。他想安禄山做了皇帝,他无论如何也会在朝中有一席之地,但并没有想当宰相一类的重臣。

三人都有各自的想法,都在找寻在新朝廷的位置,他们都有很高的理想,做事也特别卖力。登基的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安禄山甚为高兴。

他觉得应该去一趟少林寺,以示对佛门的重视。现在少林寺在他的地盘内,虽然有几百里路,两天时间就可以到达,并不太远。

在达奚珣的安排下,安禄山带领安庆绪、安庆和、田乾真等一干人前往嵩山,到少林寺去参拜佛祖和达摩祖师。

慧可到寺门外迎接安禄山,达奚珣在前指引,安禄山甚是排场,所带供品,都是按天子的规格。

少林寺僧众无不张口结舌,他们从没有见过这种场面。安禄山向慧可禅师讨教佛法,慧可说道:“佛门首戒杀生,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三章 文武上书安禄山称帝 皇帝赐匾欧阳明志满(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