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盛世风波>第一百零八章 贾贲战死张巡守雍丘 鲁炅出兵正臣战平卢(四)

惊慌失措唐军听到锣声,身向后转,潮水般涌回城门,乱成一团。贾贲正在前冲,知道是张巡在背后捣鬼,带住马头回头怒视城头。

他只顾生气,忘记了前面的燕朝骑兵,骑兵蜂拥而来,他奋勇抵御,但他手下的兵已经溃退,一人之力如何能挡大队铁骑,被打下马来。

蜂拥的战马踩踏在他的身上,追杀唐兵。城楼上箭如雨下,向追赶的骑兵和退得慢的唐军倾泄。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骑兵,后面的人看到城楼上羽箭密集,自动控制速度,并向后撤退。

前面的骑兵一面拨打或躲避箭头,一面缓慢后退。那些中箭的唐兵,身上带着箭,一个个亡命的向城门奔跑,只要能动,都不会停止。令狐潮组织弓箭手向城楼对射,城楼上的许多唐兵被箭矢射中,伤亡很大。张巡命令他们躲避,龟缩在城垛后面,隐藏起来。护城河的吊桥已经拉起来了,城门已经关好。有护城河阻隔,燕军无法通过。令狐潮命令进攻的骑兵退回,清理战场,帮助那些受伤的军士包扎治疗。

两个士兵将贾贲的尸体抬到他的面前,令狐潮拿着马鞭,就想抽几鞭。看到尸体已经被马蹄踩踏不成样子,举起的马鞭又放了下来,深深的叹息一声,挥挥手,让士兵抬走。

张巡命令南霁云、雷万春、王郎、蒋凌风带领军士守卫城楼。自己带领一帮人到城中,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年轻力壮之人守城,作长期打算。

令狐潮组织进攻,首先控制城楼上唐兵弓箭手的射击。集中弓驽向城楼狂射,试图压制住唐兵。南霁云和雷万春是侠士出身,懂得武艺,他们指挥军士利用城垛保护,在敌方弓箭密集的时候,就龟缩躲避,敌人稍微放松,便回击反攻。

燕军有武器先进,军士训练有素的优势,但也有缺乏防护和弓驽仰射的不足。唐军有箭法不准,兵士素质差的劣势,但有很好的防护工事和俯射的优势。

双方各有优劣,而且雍丘城中有几万百姓,有充足的后备兵源,足可以与敌人周旋。令狐潮连续进攻了几天,军队在护城河上架桥,都被城楼上的弓箭阻止。始终没有成功,占不到便宜。部队长时间进攻没有效果,十分疲惫。他无计可施,只有退兵,去陈留向李庭望报告。

贾贲战死后,张巡领导雍丘军民英勇奋战,守住了雍丘,从而也赢得了军民的信任。他将战况上报李祗,李祗即委命张巡为雍丘县令率领军民继续抗击叛军。保住雍丘就保住了唐朝东面的门户,止住了燕军向东扩展的计划,也挫伤了东进燕军的士气,意义重大。

武令珣、毕思琛按照安禄山命令,带兵向南推进,企图攻克南阳、占领襄阳,扼守汉水水道,截断唐朝富庶的江淮地区及荆州、长沙郡等地与长安的水运通道,阻断长安的粮食及战争物资供应。如果计划得逞,长江中下游丰富的物资不能运往西北,北方抗击燕军的部队缺乏必要的战争物资,军心动摇,很可能被瓦解或各个击破。长安城中的官员也会分化,一些与安禄山有过交往的官员就会倒向燕朝一边,形势将急转直下。

唐玄宗当然知道南阳、襄阳的重要性,任命战功显赫有作战经验的鲁炅为山南节度使兼御史大夫。统领岭南、黔中、山南东道的唐军阻挡燕军进攻。

鲁炅当时名将,身材高大,武艺高强,曾经得到皇甫惟明的重视,从军二十年,略通经史,而且作战经验丰富。因为有战功显赫,先被任命为左羽林长,后调到安西节度使哥舒翰麾下。在破吐蕃石堡城,收河曲等战争中,战功卓越,升任左武卫将军,后又任右领军大将军,赐紫金鱼袋。

在朝中他也是重量级的知名将军,久经沙场,能力和胆识都是一流的。他到南阳之后,厉兵秣马组建了五万军队,向唐玄宗请求向北迎击叛军。唐玄宗的圣旨已经到达,同意他进军。

这道圣旨正迎合了他的心意,他雄心勃勃,按照他的计划,不但要守住南阳,阻止安禄山的燕军南下,而且还要向北进攻,打败南下的燕朝军队,从而进军洛阳,想一举夺取燕国的都城。

鲁炅按到圣旨后,立即调动山南、岭南以及黔中的唐军共五万多人向北挺进,军令一出,五万军队,排成五列纵队,在官道上向北推进。行军途中,接到探子报告,洛阳的燕军南下,正浩浩荡荡向南阳开来。两军遭遇,先要占领有利地形。从地图上看到不远处有一条河流,当地人称滍水。鲁炅便将军队屯于叶县北的滍水之南,等待叛军的到来。

天气寒冷河面封冻,为了有效抗击燕军的铁骑,唐军在营地构筑栅栏,四面挖掘壕沟,在自己一侧的冰面上,铺了一道草墙,必要时点燃柴草,以河流为屏障,阻挡燕军。构建了稳固的防守,鲁炅认为万无一失,便亲自动员,提高士气。在他的鼓动之下,唐军士气高涨,一个个摩拳擦掌,表现出要与叛军抗战到底的气概。

武令珣、毕思琛带领精锐之师直逼寨门,大队骑兵在河对岸安营扎寨。他们在营门外一箭之地,来回驰骋,鼓噪叫骂,耀武扬威。燕军将唐军视若无物,丝毫不把他们五万人放在眼里,要激怒唐军。那些从没打过仗的唐军将领,认为自己的兵多,占有优势,都想建立军功,要求冲出寨门,渡过河去,与燕军一决高下。鲁炅认为,燕军士气正盛,骑兵的冲击力很大,而唐军几乎都是步兵,不宜于阔野之中对攻,严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八章 贾贲战死张巡守雍丘 鲁炅出兵正臣战平卢(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