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盛世风波>第一百三十六章 跟踪追击田乾真报信 唐臣投燕安禄山重用4

田乾真一路马不停蹄,急行军追赶唐玄宗。由于休整的时间较长,拉开的距离相隔甚远。虽然骑兵的奔行很快,但也需要时间。到达马嵬驿的时候,仍然不见唐朝君臣的踪影。侦探消息的祝林森报告:“启禀元帅,唐朝君臣三天前在马嵬驿住了一夜,据当地的百姓讲,军队闹了一个夜晚,杀了很多人。在马嵬驿后山的竹林里现许多新坟,其中有一座坟非常特别。”田乾真说道:“军队就在这里过夜,你想办法找到驿将,搞清楚唐朝在这里究竟生了什么?”“是﹗”祝林森领令而去。

田乾真的军队十分规矩,住在驿站,用自带的军粮做饭,没有惊动当地的百姓。祝林森打探唐朝在马嵬驿生的情况,却遇到了难题,普通老百姓都不知道,驿将早就不知去向。

田乾真在观看那座特别的坟墓,围着坟墓转了一圈说道:“按书中记载,除了没有立碑外,这样的墓葬象是皇室重要成员的墓葬。只有皇妃、太子、王子才有这样的规格。究竟是谁的呢?”林仕勇说道:“元帅开棺检查不就知道了,何必这样猜测,还要调查。”

田乾真说道:“我们虽然是敌对双方,但皇室成员还是要尊重的,不能随便动其坟墓。再说已经四天了,这热的天,尸体早就腐烂,面目全非。除了衣着之外,辨别不清面相了。”

祝林森化装成唐朝的官员,自称是唐朝中使冯神威。因为他只知道冯神威,反正唐朝的官员都跑了,没有人认识他。到百姓当中暗中打听马嵬驿的事情。真还让他找到了驿将,弄清楚了马嵬驿生的事件。当即向田乾真报告:“启禀元帅,那座坟墓的事搞清楚了,那是杨贵妃的。李隆基杀了杨贵妃和杨国忠一伙。任命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留在长安附近继续抵抗我们大燕的军队。李隆基带着唐朝的大臣继续向成都逃遁,他们行动缓慢,我军如果加追赶,三天便可追上。”

田乾真很想追上唐玄宗,但是军队出潼关后,一路强行军,连续三天的日夜追击,已经十分疲劳。如果继续急行军,两天后即使能够追赶上唐朝君臣,也成了强弩之末,那时候要想促到唐玄宗就难了。当即下令在马嵬驿休整一天,然后一鼓作气追击唐朝,出其不意,捉拿唐玄宗。

第二天正准备出的时候,安禄山的圣旨到了,要他镇守潼关,他很不理解。他的愿望是尽快推翻唐朝,结束战争,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他还想继续追击,但安禄山的圣旨他不能不执行,因此犹豫了一下。

正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韩德霖报告:“启禀元帅,唐朝君臣知道我军推进得快,他们也加快了度,拼命向汉中赶路,甚至丢下轻重物资和伤病员,离栈道只有三天的路程了,如果三天内追赶不上,他们肯定会烧毁栈道,截断进入蜀地的道路。”

田乾真心想,没想到只犹豫了一下,就错过了时机。既然不能快追赶上,就只好作长久作战的打算。当即说道:“没有栈道入蜀就难了,但也不是不能进入。昔年魏国大将邓艾就是从山路进入蜀国,捉到了刘禅。汉朝的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证明还是有路出入。我们暂且在此地安营,待本帅奏明皇上,再行进攻成都,活捉唐朝君臣。”

田乾真的奏折到了燕朝,张通儒上奏:“启奏皇上,田将军上表说,他带兵追赶唐朝君臣。于六月十九到达马嵬,了解到六月十四日,唐玄宗在马嵬驿杀了杨国忠和杨贵妃。六月十五他和太子李亨分道扬镳,唐玄宗继续去蜀地,李亨去向不明。他上奏请求继续带兵追赶李隆基,进入成都捉拿唐朝君臣。请皇上注意李亨的动向,乘他没有与唐朝军镇结合时,将其歼灭。”

安禄山接过田乾真的奏折放在桌案上说道:“可惜,这两个人死得实在可惜。四天的路程,他追赶不上了。命令他退回守潼关,同时命令李归仁,密切注意李亨的落脚地点,他与李隆基分开,对我们燕朝是一大威胁。一定要除掉他。他的落脚地点,估计在朔方军的灵武。命令李归仁集结军队,进攻灵武。”张通儒上前说道:“谨尊圣旨,臣马上草拟。”

安禄山又拿起田乾真的奏折,看过之后说道:“想不到李亨关键时候能站出来,杀掉了杨国忠和杨贵妃姐妹。看来这个一直被认为软弱的太子,并不软弱。对此朕深感不安,过去朕一直低看了他,现在看来,他才是燕朝的劲敌。”

朝堂之上,官员都在议论唐朝的马嵬之变。安禄山说道:“杨国忠死得太早了,如果让他到达剑南,控制唐玄宗和唐朝政权,对燕朝就有利得多。杨贵妃更不应该死,朕十分挽惜,没想到这个大美人已经魂断香消。朕和她一起跳胡旋舞时,就特别兴奋。”他只为杨贵妃和杨国忠的死感到可惜,却忽视了田乾真的建议。

就在这时大殿的大门开了,信使送带了孙孝哲的奏折,张通儒将奏折读给安禄山听。安禄山对台下的群臣说道:“我朝大军已经进入长安,长安是几朝的都城,居民几十万,如何管理?众位爱卿上奏办法。”

达奚珣请奏:“启奏皇上,唐朝主力被歼,弃都城逃跑。燕朝要争取民心。臣奏请孙将军以安民为主,减少杀戮,施用仁政。”

严庄上奏:“长安是唐朝的京城,里面一定有来不及逃跑的皇亲国戚和杨国忠的死党,这些人不能赦免。安民是一方面,捉拿唐朝皇室人员也是一方面。孙孝哲将军方法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六章 跟踪追击田乾真报信 唐臣投燕安禄山重用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