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征服之全面战争>237 让人失望的线列步兵

天才【2345xs.cc 2345小说网】本站地址:.,!无广告!

一枚枚实心铁弹被满头大汗的炮兵塞进刚刚用毛刷清理过的炮口,在实心铁弹塞进炮口后,早已站在旁边的拿着捅杆的炮兵上前狠狠的压实了12磅步兵野战炮的炮弹和黑火药,确保实心铁弹与黑火药之间的空隙被尽可能的压缩,增加气密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沉重的实心铁球射的更远。

“开炮!”随着唯一一个不用干活的炮兵指挥官下令,负责点火的炮兵举着烧的通红的打火器,精准的探入12磅步兵野战炮后面炮膛上预留的小口子中,在点燃里面黑火药的一瞬间,剧烈燃尽的黑火药顿时爆发出动力强横的膨胀空气,将前面压在自己身上的实心铁弹狠狠的推出了炮膛,射向近千米外的目标地点。

上百门12磅步兵野战炮之所以单单只用实心铁弹轰击联盟军正面主力,说白了就是因为射程和角度问题。

霰弹对步兵和骑兵的大面杀伤力是很可观,但正因为每一次霰弹齐射,都会给敌军步兵带来灾难性的杀伤,所以在野外战场上,只要不是占据全面优势的敌军指挥官,是不会让步兵大队正面冲击敌方大规模火炮阵地的。

就算是冲,也是冲击火炮数量不多的阵地,林皓达部署的火炮阵地大眼一望,数十门火炮平铺开来,只有脑子抽筋的联盟军指挥官才会下令让自家士兵去自杀……

这已经不是勇气可以替代的了!

在战场上,只要避开正面冲击火炮阵地,斜向轰击的火炮根本无法将射程过近的霰弹砸进敌人的人堆里,顶多也就能用霰弹刮到边边角角罢了。

这可是数万人排开的战场横面,中路近卫军团所在的防线,站在这一头望向另一头,都看不到俩翼布置的火炮……

可以想象,这种战场的面积有多大,任何一个十万级别以上的战场,都宽阔的超出人类视野区,总指挥统帅往往只能看到中路正面的战场情况,俩翼的军队其实早已在地平线之外,需要依靠通讯骑兵来回汇报战斗情况。

要不是12磅步兵野战炮实心铁弹的有效射程属实给力,根本无法摆成如此宽广的交叉射击阵地来,如此宽广的战场横面,想要用霰弹射击进攻中路近卫军团的联盟军,效率就太低太低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便大多数欧陆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将火炮集中运用的威力够大,但还是喜欢将火炮分散放进正面步兵团之间的空隙中,这样一来就可以直面轰击进攻的敌军步兵队,虽说火力被大大分离,但至少等敌人靠近时,可以打上一俩轮霰弹射击。

当然,由于火炮被分散到各处步兵军阵方向,一个地方顶多也就一俩门火炮,使得瞬间火力远远无法达到打崩敌军士气的地步,只能用来增加火力杀伤力,而无法如同林皓达此时的布置这样,单靠实心弹轰击就将后续联盟军士兵打出一串串血路!

不过,要想取得林皓达此时的战果,前提是要配置有足够多的火炮,火炮数量少了,集中起来使用的效果还不如摆在步兵阵线中央。

在这个第一个工业革命刚刚起步的时代里,受限于生产力的发展,滑膛炮的铸造工作繁杂,成本颇高,远比组建步兵来的昂贵,所以各国政府的火炮绝对数量往往很难提升,一个军团能配有俩位数的火炮,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纯步兵和骑兵的军团比比皆是。

还有一点让欧陆各国不愿意花费重金铸造火炮的缘由就是,滑膛炮的实心弹杀伤力真的不咋地,霰弹在野战战场上使用还很少,顶多也就能在骑兵冲阵时,起到一些作用。

空心方阵里的火炮用霰弹轰击冲不进来的骑兵部队,那可是妥妥的大杀器,当年的马穆鲁克就是这么被拿破仑用空心方阵配合火炮屠杀殆尽的。

要说将火炮排在正面,顶在最前方,那更是自杀的行为,敌人完全可以用少量步兵牵制摆满了正面的火炮部队,然后迂回侧击,火炮阵地落下后,转向轰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转向后还非常容易误伤友军!

这就是为何排队枪毙时代发展带最后,一般都是中路摆上步兵阵线,俩翼摆上火炮部队,或者步兵和火炮部队混搭摆在一起的原因。

实在是真实的战场上,战场横面的距离太过宽泛,用俩翼炮兵掩护中路步兵没问题,但让俩翼步兵掩护中路炮兵那就是浪费火力和傻缺行为了……

其实,对步兵杀伤力最高的还要属于榴弹炮,然而,林皓达没有这项技术,全面战争系统也没开启榴弹炮这个兵种,所以他只能使用12磅步兵野战炮,依靠数量优势狠狠的轰击联盟军了。

看起来,效果还是不错的,要不是联盟军在12磅步兵野战炮的交叉射击下死伤狼藉,士气跌落的厉害,战损过半的近卫第一师团恐怕已经挡不住了!

退回防线防守的近卫第一师团因为有着掩体的保护,士气再次回升,快速的装填射击让重新组织冲锋的联盟军士兵损失惨重,短短半个小时时间,近卫第一师团阵地前铺满了密密麻麻前仆后继的无套裤汉尸体,十多杆红白蓝三色旗倒在其间,每一面旗帜都代表着至少一个营队的联盟军全都死在了这里!

由于联盟军建制扩编严重,每一个营队的人数都扩充到了千人上下,光是数旗子,就有上万人死在了近卫第一师团阵线前。

而在联盟军中间部位,还有这大量尸体残缺的肉块散布在大地上,这都是


状态提示:237 让人失望的线列步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