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都市全能巨星>第74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重赛成绩10.01秒,张华松的状态不仅没有受到东瀛人的影响,反而更进一步,在风雨中跑出了10.01秒的成绩,距离东瀛人10秒整的亚洲最高纪录已经无限接近。

看到这个成绩,方建瑞等华国代表团的人顿时欣喜若狂,从休息室里狂奔出来,去找张华松庆祝。

现场观众也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既是祝贺张华松打破尘封20年的世界大运会纪录夺冠,也是为他不受东瀛人申诉事件干扰,反而更进一步,跑出了10.01秒的成绩表示敬意。

张华松笑着挥手向观众们致谢,记者们就在张华松周围疯狂拍照。

一群靠近跑道的华人观众举着一面国旗,对张华松喊道:“张华松,张华松,国旗!”

张华松擦了擦脸上的雨水,走过去跟着几个激动的华人观众拥抱了一下,被他们拉住拍了几张照片,然后接过他们准备的五星红旗,披在身上。

米国选手西蒙在没有抢跑的情况下,竟然比第一次发挥更猛,硬生生跑出了10.22秒的成绩,足足提高了0.06秒,毫无争议地获得了亚军。

他估计是被东瀛人激怒了,拿出了全部的生命力来拼搏,超常发挥,跑出了这么一个成绩。

张培萌也发挥稳定,成绩没有变化,还是10.30秒。

但令人意外的是,申诉成功获得重赛机会的东瀛人江里口匡史不仅没有跑过西蒙,反而连张培萌都没跑过。

他只跑了10.31秒,位列第四名,连季军都丢了,第三名被张培萌获得。

而这一次,没有任何人抢跑,也没有任何人有犯规动作,东瀛人连申诉的理由都找不到。

华国队成了最大的赢家。

本来只有张华松一块金牌的华国队,重赛后张培萌竟然意外的获得了铜牌,让华国队包揽了两枚奖牌。

而东瀛队,则成了全场笑柄。

昨天的第一次比赛本来可以获得一枚铜牌的江里口匡史,因为他们的申诉,导致比赛重赛。

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连铜牌都丢了,东瀛队在这次大运会男子百米比赛中颗粒无收。

比赛一结束,江里口匡史就想躲回休息室,却被十几个记者给拦住,纷纷询问他为何只跑了10.31秒。

江里口匡史找借口说这场大雨影响了他的发挥,不然他至少能战胜张培萌,不至于连铜牌都没拿到。

但是,记者们马上打脸,这场比赛的风速高达顺风1.6米/秒,即使有大雨影响,也不会让大家的速度比第一场比赛更慢。

这不,张华松和西蒙的成绩都不降反升,张华松甚至跑出了10.01秒这个无限逼近亚洲纪录的成绩。

张培萌也跑出了和第一次比赛一样的成绩,并没有受到大雨影响。

只有江里口匡史一个人在这么高的顺风风速下,不仅没有提高成绩,反而下降,连铜牌都丢了。

这一下,江里口匡史丢的不仅是铜牌,连他和东瀛队的脸皮都丢完了。

记者们的当面打脸让江里口匡史无言以对,但他的教练及时出现,说江里口匡史才18岁,是这群参赛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身体条件没有张华松几人好,成绩不升反降绝对是正常的。

这个解释还算合情合理,记者们还算比较理解。

但是,新华社的记者可不想这样放过东瀛人。

特别是,在东瀛人的卑鄙手段下,张华松的成绩不降反升,在重赛中冒着风雨跑出了10.01秒的成绩,无限接近东瀛人创造的10秒整亚洲纪录。

在不远的将来,张华松打破10秒整的亚洲纪录,成为第一个跑进10秒的亚洲人、黄种人,指日可待。

这个结果,无疑是非常提气的,新华社记者也感到非常解气和自豪。

于是,新华社的记者故意问江里口匡史和他的教练对张华松这个10.01秒的成绩的感想,以及对张华松有可能成为第一个跑进10秒的亚洲人、黄种人有什么看法。

这个就是在东瀛人伤口上撒盐了,江里口匡史和他的教练都很恼怒。

江里口匡史的教练大声说东瀛国才是亚洲百米第一强国,亚洲纪录是东瀛人的,未来第一个跑进10秒的亚洲人必定是东瀛人,张华松永远不可能战胜东瀛人。

那表情,已经有些神经质了。

另一边,张华松和张培萌跟教练们拥抱庆祝了后,就一起举着五星红旗绕场一周慢跑庆祝。跑到哪里,哪里的观众就起立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

回到百米跑道上后,张华松又到终点计时器那里和10.01秒的世界大运会新纪录合影,让记者和看台上的观众们拍照。

然后,张华松也被记者们询问他对自己在重赛的风雨中跑出10.01秒的成绩有何感想。

张华松自然不会忘了东瀛人,他狠狠的“夸”了一番东瀛队的做法,说没有他们的申诉,就没有自己10.01秒的成绩,他最感谢的,就是东瀛人。

这个回答,记者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大家纷纷笑了起来。

同时,在被亚洲记者问到他能否打破东瀛人创造的10秒整亚洲纪录时,张华松表示了绝对的信心,说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在未来打破东瀛人的10秒亚洲纪录,成为第一个跑进10秒的亚洲人、黄种人。

并且,这个时间不会太远。

顿时,几十个亚洲国家的记者都兴奋了起来。

如果张华松真的能跑进10秒的话,就将打破西方人对黄种人永远不可能跑进10秒的论断,对提升整个亚洲黄种人和短跑运动


状态提示:第74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