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重生之文华>第458章 提前返校

徐畅然提前几天回到学校,没有在家里过元宵节。回来才发现其他人早就到校,寝室里他是最晚到校的一个。

在家上网不方便,这是提前回校的一个重要原因。回校后看了一些期货方面的消息,橡胶已到高位,仍然没有下跌的迹象,徐畅然只是简单看了看就不再理它。以前认为自己在橡胶上打了大胜仗,现在觉得很窝囊,抓住那么大的历史机遇,却只赚了几十万元,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失败,都不好意思给人说是做期货。

在期货论坛上,发现讨论豆粕的帖子很多,不少人想把资金投到豆粕,认为今年会大涨。豆类节前涨了一波,从去年底的1900元涨到2200元。

虽然对豆类的转基因概念有些厌恶,徐畅然不得不关注起豆粕来。本来想着有色金属,但成交量不理想,加上自己操作过豆粕,对其属性有一定了解。

去年期货取得很大发展,很多人开始把资金投入到期货上来,而且开始下单的品种集中在豆粕上,每手占用的资金少,这也是豆粕火爆的原因之一吧。

徐畅然没有急于下单,他不着急,期货对他来说不是做,而是玩,没有感觉就不下单,不会给自己找理由下单,比如要赚生活费啊,要买房啊,要娶媳妇啊这些理由。

把它看作一种艺术,或者一种自然现象,或者一种宇宙规律,带着兴趣去研究它,感悟其中的奥秘,至于赚钱,是附带产品,不靠它养家糊口,也许这种心态更适合普通人操作期货吧,

汪曦林借来一堆影碟,放在他的桌子上,徐畅然去挑了一下,发现一张《细细的红线》,这部电影他知道一点信息,很感兴趣,但一直没找到碟子,几年前拍出来后,在奥斯卡上败给所谓宣传主流价值观的《拯救大兵雷恩》,被一些人看作是奥斯卡越来越肤浅和堕落的又一象征。

开学前的一个下午,徐畅然午睡后从床上爬起,悄然坐到电脑桌前,汪曦林和江仁书还在午睡,他把影碟放进电脑,戴上耳机,开始看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

作为一部战争电影,开头的描写出乎意料,太平洋地区土著部落的生活,掉队的美军混杂其中,现代化的美军和原始的土著形成对比,散文诗般的电影语言透出一股哲思,缓慢的镜头隐隐表达着某种真谛。

随后这种恬淡的生活终结了,夕阳下的大海,舰艇在前进,军人在甲板上谈话抽烟,是大战前最后的平静,对未来的焦虑体现在微皱的眉头中。

一声令下,登陆开始,海滩上没有爆发战斗,队伍向丛林进发,死亡的景象开始出现。在瓜达卡纳尔战役中,首先登陆的是美军陆战队一师,而影片中的主体是后面登陆的陆军205师,他们的任务是210阵地上死守的日军。

接下来是长达55分钟的攻占山头阵地的战斗,据说这是电影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战斗,那种真实和残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几个美军士兵成功冲到一块大石头后面,把地堡里的日军消灭,取得胜利,才让人松了一口气。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上午时分,清风拂过太平洋岛屿山坡上一人多高的野草,大片的野草在阳光的照射下起伏,反射着金色的光芒,在这迷人的美景中,美军士兵端着长枪在草丛中跳跃和躲避,向山头进发,随时可能被机枪点射击中,让生命终结在这一刻。看完后,徐畅然觉得这是电影史上拍得最好的一场战斗,

这场战斗结束后,士兵们只是稍事休息,又开始了残酷的战斗,在大雾弥漫的森林中,端着枪四处瞄准,慢慢向前推进,刺耳的枪声响起,有人倒下,其他人则开枪还击,继续向前冲锋。

影片最后,一群日军追击一位勇敢的美军士兵,在令人揪心的追击中,美军士兵终于被追上了,他没有选择投降,而是举枪向敌人射击,影片噶然而止。

徐畅然被这部电影深深震撼,以致于汪曦林和江仁书已经起床都不知道,美军士兵在山坡上的草丛中跳跃,随着枪声响起而倒下的场景在脑海中久久浮现,诗意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在残酷的现实中绽放的,战争片拍到这个份上,怕是很难超越了。

就这部在徐畅然看来可以排进他观影史上前三名,甚至是第一名的电影,居然在美国不温不火,倒是在欧洲受到推崇,得到柏林金熊奖。奥斯卡这个小金人病得不轻啊,或者说,美国文化怎么了,变得这么轻浮?

不过,换个角度一想,又释然了。美国文化仍然保持着那种泥沙俱下的雄浑力量,这部电影不就是美国拍出来的吗?这不正是多元化的表现吗?欧洲人虽然懂得欣赏这部电影,但他们拍不出来,他们有优秀的导演,也不乏优秀的演员,但拍不出这种史诗级别的电影,这不是艺术感觉的问题,而是国家整体实力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听讲座时教授说过,电影是一种通用语言,在21世纪会成为国家文化和国家实力的象征。奥斯卡虽然不待见这部电影,但仍然是美国拍出来的,奥斯卡虽然向全球推销好莱坞的肤浅文化,但美国人还是能拍出严肃作品,给他们一席生存空间。思索这部电影的境遇,感觉很有意思。

徐畅然问汪曦林这些影碟哪里买的,汪曦林说应该是电脑城,十元一张,有些常客能拿到7、8元一张,徐畅然决定什么时候去看看,像《细细的红线》这种影碟是值得买的。

开学第二天晚上,江仁书在寝室里吆喝,问


状态提示:第458章 提前返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