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决战第三帝国>第六百五十章 国营农场

不过这一策略至少在冬季来临顿河冰封之前是成功的,因为它不但利用顿河掩护了南方集团军群进攻的侧翼,还利用大量的仆从国军队分散了苏军兵力……苏军在此之前一直以为德军的目标还会是莫斯科,所以判断德军随时都会渡过顿河北上。

其结果就是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主力被拖在顿河上游沿岸无法动弹。以至于朱可夫想要集结一个集团军救援斯大林格勒都有困难……

朱可夫一赶到叶廖缅科设在小伊万诺夫卡的指挥部后,马上就着手组建发起反攻的部队,这支部队的番号就是近卫第1集团军。

这个集团军在此之前是不存在的,朱可夫以原本做为后备部队的第2集团军为基础,然后再编入5个近卫步兵师(37、38、39、40、41步兵师)组建而成。

就像之前所说的,近卫步兵师都是苏军中战斗力强、装备好乃至立过功有战斗经验的精锐部队,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可夫这一仗的意图不仅仅只是救援斯大林格勒这么简单。

事实也的确如此。

朱可夫在与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莫斯卡连科商议后,定下的战略目标是:“科特卢班,攻下这里,就可以把突入科特卢班以东地区的德国军队全部包围在其中,同时也可以与斯大林格取得联系!”

但是在实际的行动中却遇到了困难……近卫第1集团军的部队分散在各地,它们需要时间向科特卢班以北25公里处的萨德基村附近集结。

这说起来似乎是很容易的事,就是把编入近卫第1集团军的部队全都派往萨德基村,但实际却有许多问题。

首先是这些编入近卫第1集团军的几个师相当一部份分布在顿河以北的防线上,所以首先要有部队去接手他们的防区,否则就会把顿河沿岸暴露在德国人面前。

其次,有些近卫步兵师距离萨德基村很远,带着装备尤其是严重依赖公路的坦克调动在几天内赶到目的地基本不可能。

同时也没有这必要,因为这就会造成西部坦克东调,东部坦克西调这样完全是浪费燃料和资源的事情。

于是朱可夫就命令只需要人员赶到,互相接手对方重装备。

因此,就会产生装备如何互换的问题,更严重的还是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军队因为坦克损失严重,根本就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坦克进行互换。

炮兵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以至于近卫步兵第39师赶到斯大林格勒后能接收到的火炮只有19门,坦克12辆。其它师的情况也差不多。

而在这种情况下朱可夫无法发起进攻,他只能等待更多的装备和物资运到前线。

于是朱可夫马上就给斯大林打了个电话:“斯大林同志,近卫第1集团军正在组建,部队给养和装备遇到困难,我们至少需要两天的时间准备,现在进攻无论如何不行,否则部队会遭到无谓的损失!”

朱可夫这话说得在情在理,人虽然到了而且还是精锐,但是没有装备没有弹药就那样让他们抱着一杆枪上去冲锋,那实际上跟“惩戒营”的炮灰没有多大区别。

但斯大林却不理会这一套。

“朱可夫同志!”斯大林讽刺道:“你是不是以为敌人会等你慢腾腾的准备好了再进攻斯大林格勒?如果你们不立即实施进攻,敌人可能只需要一个猛攻就能拿下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同志!”朱可夫不同意这一判断:“斯大林格勒万分危急,但一、两天敌人还不可能占领它,我请求准予按原定日期进攻!”

斯大林想了想,就回答道:“好吧,按原定日期进攻。到时,你应把德国人赶到斯大林格勒以南,也就是重新夺回卡拉奇港恢复其附近的顿河防线!”

朱可夫听着这话不由有些愣了,虽然他的确集结了精锐部队,但是要将强悍的德国军队赶出通道恢复之前的防线也期望太高了。

从这方面说,斯大林也同样缺乏对战场形势正确客观的判断。

在朱可夫紧锣密鼓的做准备的时候,第21装甲师终于得到了一段难得的休息时间。

第21装甲师往南朝斯大林格勒推进了七公里就遭遇到一道师级别的抵抗,第21装甲师没有发起强攻,因为他们的任务已变更为试探斯大林格勒外围的坚固防线……薄弱的防御就直接用坦克推掉,坚固的防线就交给步兵师。

因此第21装甲师又调头开往重要的节点也就是防线中部科特卢班。

幸运的是,途中经过位于斯大林格勒外郊的试验田国营农场……苏联此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其特色就是拥有这样大片土地由国家所有的国营农场。

第21装甲师开到这里时看到的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庄稼和蔬菜,里头正有大批的苏联官兵正在忙着收割,显然是知道德国人就来了而进行的抢收,另一面似乎还有人在用拖拉机毁坏来不及抢收的作物以使其不落入德国人手里……

德国士兵看到这一幕当然不会让他们继续下去,坦克炮在斯莱因上校的命令转向了拖拉机,稍作调整然后就“轰”的一声,将一辆拖拉机炸上了天。

其它百姓一看这架式,赶忙惊慌失措的逃离了“现场”,这其中也包括拖拉机司机,丢下拖拉机撒退就逃,一部份苏军士兵却不自量力的举枪还击,但随着一阵机枪声过后,他们就一排排的被打倒在地。

“上帝!”维尔纳从车上跳了下来,看着眼前这一幕后就兴奋的回头望向秦川,叫道:“少校,


状态提示:第六百五十章 国营农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