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三国神话世界>第二百零二章 许安态度的转变

无数玩家在听到华夏区系统公告后,都蜂拥般向所在的县公告栏奔去。

现在阶段,大汉皇朝代表的就是系统,拥有正统的号召力,朝廷的很多政策法令都具有系统意义,只要玩过其他虚拟游戏的玩家都清楚这些。故而,大汉皇朝的任务,就是系统任务,系统公告出来的任务,代表的是无数的装备武器物资,代表的是经验。

现在玩家们一般都是在县城打打副本,偶尔出去野外杀杀野兽,探探险,有的玩家遇到任务就做做,不过多数人都没有遇到任务,毕竟《神话三国》中任务是非常难获得的,不像其他虚拟游戏那般,无数任务等着你来做。

而且更令无数玩家郁闷的是,《神话三国》中等级的提升非常非常难,现在玩家的平均等级不知道有没有20级。

很快,系统公告的任务细则在玩家中流传起来,战网上也第一时间被一些玩家公布出来:

任务介绍:大汉皇朝剿匪清宇,消灭贼匪气焰,让全国范围内百姓免遭受害!

任务要求:荡清县内大型、巨型以上山寨。

任务奖励:每县功勋50万,同时初步开启【赤龙积分系统】。

【赤龙积分系统】:剧情积分可向【赤龙使者】兑换物品,亦可兑换大汉皇朝功勋,赤龙积分不可交易,1000赤龙积分可兑换1点功勋。

赤龙积分系统规则1:每位玩家出战可获得10点赤龙积分,每位1阶士卒出战可获得10赤龙积分,每位2阶士卒出战可获得20赤龙积分,每位3阶士卒出战可获得50赤龙积分,每位4阶士卒出战可获得100赤龙积分,每位5阶士卒出战可获得1000赤龙积分,每位6阶士卒出战可获得10000赤龙积分……

赤龙积分系统规则2:每位初级武将出战可获得100赤龙积分,每位中级武将出战可获得1000赤龙积分,每位高级武将出战可获得10000赤龙积分,黄阶武将50000赤龙积分……

赤龙积分系统规则3:击杀敌方一位1阶士卒获得20赤龙积分,击杀敌方一位2阶士卒获得40赤龙积分,击杀敌方一位3阶士卒获得100赤龙积分,击杀敌方一位4阶士卒获得200赤龙积分,击杀敌方一位5阶士卒获得2000赤龙积分,击杀敌方一位6阶士卒获得20000赤龙积分……

赤龙积分系统规则4:击杀敌方初级武将可获得200积分,中级武将2000积分,高级武将20000积分,黄阶武将100000积分……

……(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规则,就啰嗦点,见谅。)

林牧只是看了下这些规则,就没有理会。自己目前需要回到应龙谷地,处理好事务,然后出去寻找宝藏。

看完公告后,林牧来到一个偏僻之地,从怀中拿出乾坤书页,给大家报个平安,然后告诉常胤风仲他们,自己马上回领地。

出了东冶县城,往着应龙谷地方向赶去。

狂奔一天后,林牧回到了应龙谷地的密道外的村庄中。百天后,这里已经建立了一个宽阔的村庄,文渊村。

这座领地本想起名为龙渊的,不过想了想,这是对外的城池,该装的时候还需要装一下的,以后难免需要与大汉的官员打交道,避免以后汉灵帝一个不开心,颁布一道圣旨,对那些起大逆不道的村庄名的玩家征收巨额‘忌讳费用’。

有龙、帝、皇等等字城池领地都会在此列中。在林牧认识中,这个汉灵帝刘宏可是有前科的。

其实身在大汉皇宫深处的汉灵帝和大臣哪里会知道外界小小村庄的名字,只不过是一些奸臣为了收刮玩家的财富而觐见禀报,与刘宏狼狈为奸,一起收割玩家的财富而进行的龌蹉政治行动。

这个政治行动增加了玩家对大汉皇朝的恶感,玩家们仿佛也成为了底层老百姓那样,被上层之人剥削。这也是在黄巾之乱的时候,玩家大量加入黄巾阵营的原因之一。

反正那些贪婪官员,无所不用其极。

文渊村已经是高级村庄,村内所有都是从谷地内迁移过来的,暂时来建设村庄的。

幽冥密道外的山野处,多杂草矮林,奇林怪石也随处可见,土地没有应龙谷地那么优渥平坦,水源少,条件非常艰苦。在林牧看来,这才是玩家建立领地的正确打开方式,而不是像他这样如开挂般的开局。

但在大家戮力努力下,一排排建筑整然有序建立起来,伫立在修整过的平整山地上。

林牧查看了文渊村的领地属性,因为已经是神级领地属性的镜像,所以就第一条领地属性是陌生的:

领地范围内,领民采集的资源产量提升50。这个属性应该算是比较好的。

其他的领地属性没有太大变化,林牧一目十行,很快就看完了。

文渊村内,各种基础建筑都已经完善,只是因为这边的河流缺乏,领民用水需要到十里外的一条小河中取水。这个问题一直限制着领地的发展,不然已经可以升级为镇级领地了。

文渊村的村长,是黄东德。

看到林牧出现,黄东德得到消息后,马上匆匆赶来。

“主公大人,欢迎归来!”黄东德满脸灰尘,这边烟尘比较多。

“东德,辛苦你了,我们文渊村,在这个荒山野林处,从零开始,能发展到如此等级,你之功劳不可磨灭。”林牧称赞道。

“属下不敢冒领,都是大家的功劳,多得常胤他们给予的后勤支持,不然,不会在100天内建立如此规模的村庄。文渊村土地资源非常匮乏,基本是山地、石林、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二章 许安态度的转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