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轮到陆渊愣住了。
是的,他在接受大国师一职位的时候,就给自己固化了一道变化we的法术,以八年为期限,在这八年当中,陆渊衰老的速度会跟根据自身施法的频率和功率进行调节,等到最后,陆渊会变成白发苍苍,鸡皮鹤发的老者。
这道幻术因为不涉及任何其他东西,所以变化得十分高明,就算境界比陆渊高,也看不破这道法术的根脚。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陆渊皮囊是真的在衰老。
当然,事后只要解除法术,以法力滋养,很快就可以恢复成当初的模样。
这只不过是当初陆渊用来增加自身筹码一种托辞,也是为了放下赵家人心防的借口。
因而,所求为国牺牲一身道行,不过是谎言。
可对赵佶等大宋官僚来说,八年后,陆渊便会离开此界,那时候,陆渊活着或者死去,已经不重要了,是不是谎言,也不重要了。因为他已经消失在这个世界了。就算日后再来,也可以说是自己功德圆满,死而登仙,成就长生之道。
说不定还能扭转这个世界的修炼风气。
本来只是随手为之的事情,却让当今帝国的皇帝心心念念不忘,甚至失神在自己面前说出来……至此,陆渊也只能感慨。
不愧是生在帝王家的孩子。
就算他天性文艺,是个天生搞艺术的料,可阴谋权术这种东西,从小耳濡目染,还是学到了很多——一个长生国师,对于大宋来说,尤其是对赵家人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这让陆渊想起前世末代皇帝薄仪的故事。
——王国维向溥仪炫耀古董,溥仪一看说是假的。后来王国维找人鉴定,确实是假的,第二天sen询问溥仪,是如何看出真假。溥仪只是说“我不懂你们那套鉴别方法,看着、拿着这几件宝物,我就是感觉那几件和我家里的不一样。”
什么是底蕴?
这边是底蕴。
人的先天禀性确实很重要,可除此之外,家教身世底蕴也是十分重要的东西。毕竟,有些人一出生,就坐在别人终点上。
陆渊感慨一阵,微微垂首:“气运侵蚀,日益严重,不过本座力量倒是日益强大了,可惜……无源之火终究只是一时绚烂,好看,却终会消逝的。”
赵佶瞬间走神,喃喃道:“好比夜幕烟花,绚烂如斯,却也挡不住凋零后的寂寂青烟。”
陆渊虎躯一震!
卧槽……
这位道君皇帝,你要不要这么文艺?快把本座酸死了!
陆渊赶忙把话题扯回到方腊这件事上,然而赵佶却聊赖地挥手道:“国师你也是同平章军国政事,军国之事一应由你决断,国师办事,朕是放心的。”
“那臣告退。”
赵佶颔首,等到陆渊走远……赵佶才喃喃自语起来。
“是啊……便是这皇位又如何?多少人千百年来征伐不休,就是为了做皇帝,可做皇帝有什么好?”
一应辛苦全都不少,最后风光的却不一定是皇帝,就赵佶所知道的,前朝好几位宰相那才叫风光!寇准当年更是逼着真宗皇帝签订檀渊之盟,若不是真宗皇帝怂了,说不得当年的辽人就能被寇准坑一波。
事后寇准极其光耀,骂名则全是皇帝来背……好吧,赵家皇帝确实都是怂的,这点不假。
想想那些从一介白身晋升中枢,操控天下的宰相,他这皇帝……
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吧。
就说那当朝国师,为了修行,便是一身道行都要舍去,长生久视都弃之不顾……若是放在自己身上,自己肯定是办不到的。
赵佶苦笑起来。
所以国师才是国师,更是大修行者,而自己……只是一个背负罪己诏的“昏君”罢了。
嗯,还是修仙好啊……
如果陆渊知道赵佶想的是这些东西,不知他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
陆渊施展遁法,很快来到军中,下达征伐方腊的军令。随后军队开始准备出发。
睦州青溪人方腊,原本是漆园主,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因不忍当地昏官和富商联手欺压,联结穷苦百姓,起义挣命。
方腊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以头巾区别等级,头扎红巾等各色头巾作为标志,建立农民政权。
当时宋军人们安于太平,不识兵革,听到金鼓声就束手听命,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义军,在息坑打败并杀死宋将蔡遵。在方腊的号召下,青溪远近的农民闻风响应,很快发展到上万人。
宣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腊军在青溪县息坑全歼两浙路常驻官军五千人,兵马都监察颜坦被杀,随后,乘胜进取青溪县,俘获县尉翁开。一月后,攻克睦州,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直趋当时花石纲指挥中心的杭州。
不久,其又向西攻下歙州,全歼宋东南第三将“病关索”郭师中部,东进攻克富阳、新城,直趋杭州,以“杀朱”相号召。杭州是两浙路的首府,又是造作局所在地,花石纲指挥中心之一,聚集着大批官吏和富商、地主。处州霍成富、陈箍桶等人皆加入战局。
这场起义动静闹得很大,农户起义的直接后果就是以农民经济为核心的大宋,陷入一片慌乱。
然而由于蔡京等人的隐瞒不报,这场起义还没有得到及时制止,若在原本,这场起义将会交给童贯来平灭,童贯虽然贪财钻营,但在军事打仗上,还是很有一些天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