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华夏海权>第四百七十七章 攻城准备

“海参崴是我军必须要攻破的目标,也是我军第一次攻击防御严密的军事要塞,其中的意义我想各位都应该明白,能否成功攻占海参崴要塞不仅仅是军事上胜利与否的标志,更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和谈和我华夏的发展。所以我希望大家提起十二分精神来应对这场攻坚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北洋海军主力舰队将配合我们的行动,他们将利用威力巨大的舰炮攻击海参崴的用备要塞,当然,因为地形和距离的关系,北洋水师的舰炮不可能帮助我们清理所有的钉子,有些东西还是需要陆军去做的。”徐杰在作战会议上来了一个开场白。

“我们海军自然会全力配合陆军,海参崴的主要炮塔都是为了保护金角湾的军港和舰队,但是现在,俄国远东舰队残余战舰都在室兰港,金角湾的意义已经不打了,所以,舰队攻击的第一目标就是海参崴周边的环射炮塔,这些可以同时兼顾海上和陆上的炮塔将是我们最大的威胁。至于那些朝向海面的火炮我的意思是暂且可以放放。”杨用霖笑着说道。

“海军不打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岸防炮?这个理论我倒是第一次听说。”一旁的聂士成有些摸不到头脑。

“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将海参崴彻底砸烂,我们的目的是占领,而且剩余的非环射火炮只要不能对陆地上的攻势构成影响,那就暂时先放放也无妨,而且除了十几门环射10寸炮和8寸炮外,剩下的火炮都是6寸级别的小炮,对我海军主力舰队根本就构不成威胁,我们的打击顺序是,第一目标是远程可环射的重炮,第二目标是可以环射的中口径火炮,其它的对陆军进攻影响不大,我们自然可以不管。”杨用霖解释道

“那海军在解决掉这些火炮后随后的任务呢?”彭毅问道。

“我们打算给陆军兄弟们当一次运输大队长!虽然俄国人将主要防御力量放到了对海方向。但是毕竟有数条环形工事和数不清的棱堡。要敲开这些混凝土盒子,没有重炮可不行,我们海军友情帮助陆军运输重炮及其弹药。减少陆军兄弟们的负担,并且掩护陆军在海参崴东面登陆。多方向实施向心突击。”杨用霖说着将一份作战计划递到了彭毅手中。

“海军方面都做了准备,你们陆军也该说说了吧。”徐杰笑着对聂士成彭毅等人说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为是野战,同时也因为海军的兄弟们帮我们把俄国人的重炮都解决了。”说道这里,聂士成对杨用霖友好的笑了笑后继续说道:“所以我们就可以不必担心对方的远程炮兵的压制了,我军将不携带长身管加农炮。”

“没有加农炮的话。单凭榴弹炮如何对付的了钢筋混凝土工事?”一旁的刘步蟾好奇的问道。

“刘大人,这就是我们陆军的领域了,一个掩体可以造的很低矮,可以把正面造的很结实,按照你们海军的说法那就是装甲带可以弄的很厚,不要说105的榴弹炮了,就是6寸40l海军炮发射穿甲弹也很难在远距离击穿那些硬盒子。而6寸40l长身管加农炮已经是我们可以携带的极限了!既然这条路不行,那么我们就选择别的方法。”彭毅微微一笑,故意卖了个关子。

“垂直方向防护可以做的很好,但是水平方向的防护。也就是地堡的顶部非常脆弱,厚度往往只是垂直面的数分之一,这样的设计面对弹道平直的加农炮来说很不错,面对弹道弯曲,但是实用的是榴弹的曲射榴弹炮也不错,前者是打不着,后者是打上去没用,所以,面对这个水平防护,一般的火炮很难将其摧毁。”彭毅顿了顿接着说道:“我们和陆军装备部经过多次商讨和实验。终于想出了一种对付它们的办法。”

“不会是迫击炮吧?你们打算造多大的迫击炮?”杨用霖颇有深意的说道。

“使用迫击炮的思路是对的,但是实际上也无法操作,首先迫击炮的工艺虽然比长身管火炮要容易一些,但是造出来8寸甚至10寸的迫击炮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弹药装填和机动的难度太大。攻击水平防护要求的是弹重和入射角度,相反,初速反而是最低的要求,所以陆军装备部决定重新使用大口径臼炮作为攻坚利器,而意大利和德国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批280臼炮。”彭毅有些得意的说道。

“不会是当年日本围攻我旅顺军港时使用的那些火炮吧?”徐杰突然想起来什么说道。

“您真聪明,就是那些外号大阪宝贝的11寸臼炮!”彭毅开了个小玩笑。“基本上就是那些东西的改进版。射程近了一些,但是重量也下降了不少,最重要的是我们给这些火炮配备了圆头的硬钢被帽的混凝土穿甲弹!这些绝对能成为海参崴俄国要塞的噩梦!”

“光靠重炮可能不行吧?我可不想让我的陆军离开了重火力就没法打仗。”徐杰略带不满的说道,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一支过分依赖火力和技术优势的军队其实是不可取的。首先北洋并不是那么富得流油,可以让炮兵无节制的用炮弹堆死对手,另一方面,攻击一个防御完备的要塞,怎么可能光用炮击一种手段?

“除了重炮以外,我们只能用土工爆破了。”马玉昆略有些无奈的说道。作为高层,马玉昆对北洋内部的情况也是很了解的,如果没有英德的大量资金支持和物资支持,以及通过运作后日本帮助北洋分担了相当的压力,恐怕北洋现在能守住国土就不错了,虽然北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七章 攻城准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