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宋时归>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五十六章 惊雷潜生(九)
将。在队伍当中盘旋往来,大声号令:“就地等候,活动活动手脚。防备冻着了!着火兵长夫烧热汤,分发下去。静待后命!”

约束那些随军而来的军马也全都遣出,驰入难民大队当中。喝令他们站定等候。这些难民都是在代州收容大营当中调教过的,听神武常胜军号令行事已经成了习惯。一句话叫行便行,叫止便止。那些选出来的头目夹着木棍在队伍当中走来走去,帮着约束大队。

一队队的火兵也开了出来,挖开雪地设了大灶。车上驮着的干柴都将下来生起火来。烧开一锅锅的热汤,生姜胡椒不要命的放。然后再一碗碗的分发下去。有热汤下肚,不管是军是民,就都耐得住一些了。一个个陶罐也从车上卸下来,陶罐当中全是油脂,又分发下去,让军民在脸上又涂上一层。

这些动作有条不紊的次第进行,神武常胜军不必说了。本来就是这个时代操练得最狠,纪律最严整的军队。历史上练出岳家军的岳飞打下的底子。这个时代谁能比得上?

就是那些难民。被神武常胜军调教过了,也有些令行禁止的架势。人数虽多,却极肃然。

神武常胜军为这几万人大队当中的核心骨干。在什么样的场合下都显出了精锐的气质!

(岳家军什么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自不必说,单是郾城之战,岳家军以步兵集群对女真黄河以南重骑轻骑齐出的主力兵团。仍然坚定作战。最后取得大胜。哪怕到了拿破仑时代,以步兵抗击骑兵,都需要及其严格的纪律约束,岳家军号令之严,纪律之严整,可见一斑。

再多说几句。中国历史上秦汉至唐,对抗异族骑兵的主力。还是大规模组织起来的骑兵部队。汉伐匈奴,一次用马几十万。唐时精骑,远过异族。什么汉族人用步兵一次次的抵抗胡族呼啸南下的铁骑,苦苦支撑,都是屁话。绝大多数时侯,都是汉族精骑纵横疆场!历史上一个个雄踞东亚的强盛帝国,怎么可能只靠步兵?…。

就是宋初开国,在河北诸路,在河东,也组织起了大规模的骑兵集团。配合开国时侯的坚强步兵集团,与辽人折冲会战。随着西夏叛乱,大宋丧失最后一个产良马的基地,军中骑兵部队才不可阻挡的萎缩下去。幸好在陕西有千沟万壑地势之利,陕西诸路也从来不是一个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的战场。而辽人虽拥数十万骑,却再没有大规模入寇了。女真崛起之后以数万铁骑一冲,就连步兵集团也衰弱下去的北宋几乎毫无抵抗的能力。

南宋开国,几位中兴名帅都是以几乎纯步兵的军队在两淮,在河南地方与女真铁骑厮杀。这种冷兵器时代完全以步对骑最后还取得战略优势,差不多仅次一例——奥斯卡按)

韩世忠看了一眼军中秩序仍然整肃,就带领几名心腹军将,一阵风似的驰上了高处,凝神细看太原府城内外所发生的一切。

此刻太原府城内外,已经扰攘成一团。城门外似乎还有规模不大的争斗,城上城下,猬集的都是人头。呼喊之声震天价响。城内已经有几处烟焰升腾而起,火焰夹在着黑烟,在这一片冰天雪地中显得分外的触目惊心。仿佛就在传递着什么不祥的预兆。

城内的惊呼扰攘之声为城墙阻隔,显得遥远了些。但是惊心动魄之处,反而加倍。这代表着河东重镇太原府城之内也乱了起来!

谁知道到底入娘的发生了什么事情?

跟在韩世忠身边,穿得鼓鼓囊囊,骑在马上已经累得脸色苍白的那个逃出来的繁峙县令唐琛,这个时侯脸上又是汗又是泪,最先歇斯底里的哭喊起来:“完了,这下全完了!就连太原府城也是不保!南下贼寇竟然如此狡诈,轻兵袭远,绕过代州大营直入太原府城之内!这里丢了,河东就完了哇!神武常胜军也被隔绝,冰天雪地的又没粮草,到时候又怎么处?千辛万苦逃到这里,却是这番景象,还不如在繁峙就死了干净!”

说着唐琛就发疯也似的要去抢身边军将腰间佩刀,准备给自家来一个痛快的。那军将一边护住自家佩刀。一边看向韩世忠。韩世忠头也不回的说了一句:“给他!”

刷的一声,那军将抽出腰间佩刀,调转刀柄递给唐琛。唐琛呆呆的握在手中。这等军人所配腰刀和他们文人平日里用来装饰的大不一样,又长又重,开锋范围极大。刀柄缠的布条触手之处都有些潮湿,更不知道吸了多少血水。握在手里都难以单手舞动起来。

他握着这柄森寒的真正上阵用的兵刃,发呆半晌。突然又是哭嚎一声跳下马来,跑到韩世忠马头之前一礼到地,语带哭腔:“韩将主。且救救太原府罢!河东路就指望神武常胜军了!”

韩世忠调转目光,定定的看着唐琛。心下却是大骂。

直娘贼,哪里会是贼寇袭城!这南下贼寇,都是自家养出来的。放个屁自家都知道,活动范围就局限在边地。一切都约束得严得不能再严,哪里会跑到这太原府城下来?

而且就算这南下犯边贼寇不是自家人,想在冰天雪地里面绕过滹沱河谷通路。翻山越岭直奔太原府,就都是牲口也累死了他们。哪个稍有智商的统兵将帅也不会做这等事情。

既然不是外敌,那就只有内里生变。可是入娘的这内里生变又是从何生起?自家贸贸然的卷进去。到底会不会妨碍原来所定之策?…。

韩世忠不说话又掉过头去。不管唐琛在哪里哭嚎,只是专


状态提示: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五十六章 惊雷潜生(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