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战斗,从头到尾,彻底体现了皇太极和袁崇焕的指挥水平,皇太极虽然握有战略主动权[关宁军必须死守北京这个点,而且还不能进城,没有地利],但是一开始优势也不是很大.
通过最开始的诱敌,造成关宁军阵型展开就出现问题,仓促应战骑兵冲击,而后打穿方阵的弱点对角线,废掉了关宁军的大炮,同时还造成关宁军火铳集体过热,基本上把关宁军的远程火力费的七七八八,连战术主动权都失去了.
从这一战看来,皇太极是一流的军事家无疑,袁崇焕与之相比,不过是中规中矩,没有大的失误罢了.
就在应付完满清第一波骑兵冲击,袁崇焕勉强维持住关宁军阵型不溃散的时候,却是听到几声地动山摇的炮响,让好不容易才整理好的队形又胡乱起来.
这个时代的大炮都是实心弹,攻城是利器没错,野战只能靠着类似保龄球不规则的轨迹杀伤敌军,其实更类似冷兵器时代的投石器,和现代意义上的火炮是完全两个东西.
这种大炮说实在的,对中原王朝来说,有还不如没有,守城的时候凭借地利,即使是民团,意志坚定也能成为一个硬骨头,而北方的野蛮民族死不起人,所以只能骚扰边地而已.
但是这种大炮作为攻城利器,轰开城墙,就能让北方的野蛮民族变攻城战为野战,用极小的代价就攻陷一座座城池,没有这些号称红衣大炮的攻城利器,清军是没有能力攻陷关内的诸多城池的.
而且这种大炮对中原民族的伤害还不止于此,毕竟蛮族人骑兵较多,个人战斗力也比较高,这个时代的大炮对不讲究严整阵型的蛮族威力相当小,不象中原民族这样依赖方阵,中原民族对抗蛮族的优势是他们的步骑炮方阵,严整的队形和纪律必不可少,可是这些方阵只要落下一发大威力的炮弹,就是战斗力大减。
多落下几发,那就士气完全被打残了。如果是散兵作战,无论是从兵力上来说,还是从个人战技上来说,中原民族与北方的野蛮民族相比,都是处在劣势的地位。
真实的历史上,这个时代的大炮是骑兵的最佳搭档,严整方阵的天敌,在西方,短短一百年前,是长枪配合火枪大破骑兵神话的年代,然后随着大炮的发展,大炮加骑兵才是战场上的望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拿破仑时代结束.
所以说有些不知道真实历史的人,胡说什么明军没有火器化才不是清军的对手,实际上明军真的退回火器时代,清军没有大炮助阵,顶多打下河北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让汉族亡天下.
对关宁军来说,大炮对己方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毕竟关宁军几次对清军的胜利,都是依托城池,大炮助阵才取得的,而这次己方的大炮已经被满清消灭,反而是满清的大炮发威,再加上这次满清的骑兵从轻骑兵变成了重骑兵,让关宁军的火枪阵也吃了大亏,一时间关宁军的士气瞬间降低到了极点.
好在这个时代的大炮和火枪一样相当娇贵,满清大多数大炮都是缴获明军的,而明军火炮的质量实在是太差,打了几十炮就都开始发热了,皇太极则是心疼这种攻城利器,下令立刻停止发射,进行保养,只有满清在无名小山上的两门红夷炮还在发射,这两门炮来自广东,是天启时代从香港进口的,又被带到京师附近保卫北京的,不过让人无语的是,因为王巡抚的鲁莽,被清军引诱除了城池,这两门红夷炮不但没有杀伤一个满洲人,反而一路上成了满洲人的烧杀抢掠的帮凶.
然后又随着这些满洲人来到了北京,由皇太极集中起来轰击关宁军,两门红夷炮发出六磅铁弹,身管二十八倍径,比一般明军的野战炮she程远,炮兵把仰角调到最大,仗着居高临下,对山下连续发炮,she程高达两里多,落地时候形成高抛物线,几乎无法形成跳弹,但炮弹落下的威力不小,凡被砸中的几乎尸骨无存,给西侧后关宁军造成不小的混乱。
铁质红夷炮虽然质量不错,可是时间一长了之后炮身还是滚烫,皇太极心疼这些自己的心肝,急忙下令休息,于是两门红夷炮也和其他大炮一样停下散热.后金本钱小伤敌一千自己损失八百的大劫是赢不起的,在废掉了关宁的火炮,已经让关宁军的火枪普遍处于过热状态之后,决定采用伤亡比较小的正规打法.
一时间士气大振的后军大鼓敲响,震天动地,炮阵后面的两百余辆盾车开始前进。他们今天是第一次试探性质的攻击,鉴于攻击关宁军的难度,这次后金各旗出的人一样多,每旗一百弓,共一千人,一千名外藩蒙古兵,汉八旗精锐四千人,骑马巴牙喇三百人,合计两千七百战兵,外加一千多推动盾车的包衣。
“推着走,走不整齐的军法从事。”满八旗的督战队大声嚎叫着,毫不留情的用木棍抽打下的三十多个包衣,他们推动着五辆盾车,他的身边两侧是整齐一线的两百辆盾车,排出了一里多的阵线,在上千名包衣的推动下隆隆而,整个阵线齐头并进,如同一道木质的海浪大潮。
这种盾车高八尺,理论上用榆槐木制成,形状如同一个轿厢,下面有四个木质小轮,前护板和顶板厚八寸(25厘米),能防御明军所有已知的火枪,高级一些的,还在顶上布三层牛皮,并铺上泥土和沁水棉被,几乎水火不侵。
部分精良的盾车前护板并非固定死的,而是用活销固定,铅弹打在上面,护板会仰俯卸力,铅弹铁弹往往被折射往另一方向,盾车后的人马丝毫无伤。
粗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