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总兵三个副将开始考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惹不起咱真躲得起”的时候,又有几枚“宣传弹”落在桂林城内。
————分割线————
“巫老奎,你们来的真巧,要不是你们带来这么多好货色,我们这边还得紧巴巴地过日子呢!”包仝的赞叹是发自肺腑的,毕竟他虽然之前就知道“第二批从湖广到广西的武装商队紧随其后”,但听说援军要来和确实看到援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这批援军卜仅仅带来了另一艘蒸汽暗轮船,另外七艘桨帆船和另外一批武备,更重要的是——粮食,大量的粮食!
巫老奎带队的这一拨子带来了巨量的压缩饼,看似坚硬如石考验牙齿硬度和咬合力,但其实只要用水泡开吃起来还是很顺利的,更何况这里面没有掺杂糟糠,粮食都是烤熟了的,考虑到十七世纪大多数平头百姓和底层兵丁的饮食标准,这玩意儿其实一点都不低端。
除了解决粮食问题之外,巫老奎还带来了相当数量的纸张和油印工具,话说现在南直隶那边的造纸技术也是向丧心病狂的方向发展,虽然质量算不少好,但产量正在迅速暴增,传统的造纸方法有“沤烂”这个工序,耗时较长,而“新办法”根本就是用机械力量把原料硬生生打碎,然后做出来的纸张当然更多更快了。
造纸技术的进展让战争中投放“宣传弹”的成本降低,而油印技术则让前线的“文化人”有了发挥的空间。你说对面大部分清兵不识字,你要策反起来写了一堆属于对牛弹琴?那你不会画么?
于是乎大量的“画作”先是出现在油纸上,然后被油墨印在纸上,最后被“宣传弹”发射进城里,至于城内收到这些“信件”的人怎么想,那还真是无所谓。专门用于攻城的臼炮已经在河岸新修筑的炮台上安放完毕,很快就是强行破城h一波的节奏。
有钱,任性!或者更明确地说,是有技术,有资源任性!这就是目前吴国公手下在广西作战的风格,而这种风格本质上是基于一个初具雏形的近代化工业体系,正非常耿直地向着桂林府城倾泻钢铁、鲜血、烈焰。
第一枚实心长型弹击中桂林府城城墙是在当天酉时,那恐怖的威力直接把包砖的夯土轰塌了一大片,而紧随其后的其他炮弹则变着花样的蹂躏那一段城墙(以及城门),这些攻击都是实实在在的,符合物理系动能动量定理的,也是清军们无法对抗的。至于修复城墙来打消耗战这种事情,你认为士气迅速瓦解崩溃的清军做起来的效率很高么?
在实弹轰击城墙城门的同时,宣传弹仍旧向着城内打着,这就是双管齐下,一边武力威逼,一边给对面一条“生路”,这样对手的意志瓦解特别快。不过问题来了,这桂林攻城战打下去,到底是城池先破呢,还是里面先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