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比贾玖的估计来得快得多。
四月殿试,皇帝居然在殿试上出了一个十分要命的考题,除了愣头青,只要是有些见识的人,对着那考题都出了一身冷汗,更不要说群臣了。
不过,这跟贾家人并没有多少关系。
贾赦依旧窝在家里玩古董,贾琏依旧每天去衙门,贾琮照样每天跟着先生读书。除了几个关心时事的女孩子,贾家的大部分都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
其实也不是一无所知,只不过贾母本来就出生于跟贾家同属暴发户家的史家,本身就不大看得起安贫乐道的读书人,加上贾珠的死,更是让他对进士科和春闱殿试没有什么兴趣。同样没有兴趣的,还有贾政王夫人。这夫妇俩,可是扎扎实实地领教过读书人的嘴皮子的,加上贾珠已经死了,贾宝玉年纪小又不喜欢读书,更不用参加科考,自然也不关心殿试的事儿了。
所以,外面已经是风起云涌、山雨欲来风满楼,可是在贾家,贾赦这边还能够感觉到一点不对劲,贾政那边却是醉生梦死了。
贾政王夫人依旧在为贾元春的显赫而洋洋得意。贾政在盘算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借着女儿的光,重新回到官场;王夫人则在私底下盘算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再度穿上凤冠霞帔、堂堂正正地进宫去见女儿。
贾政王夫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贾宝玉跟着几个女孩子住进大观园之后,就跟放了缰绳的马儿,每天跟着诸姐妹泡在一起,或是读书、或是写字,或者是吟诗作画,或者是弹琴下棋,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不快意。
贾宝玉原以为,离了贾母。父亲一定会过问他的功课,却没有想到,打来了大观园,贾政一直都没有机会找他。刚开始时候。他还记得每天按时做功课,到了后来,依旧是不催不行。
好在檀云和绮霰虽然心生去意,可心里到底有成算,不时地将贾玖的书难得诸如此类的话挂在嘴边。又暗地里跟李纨薛宝钗通了气,好歹还是让贾宝玉抄完了这本书。
可是这一本抄完了,贾宝玉就丢了笔墨,又去给小丫头伏低做小,甚至宁愿给那些丫头们描花样子,也不见他去跟贾玖借书,不免让诸姐妹有些泄气。
别人也就算了,李纨如何能够放弃?
李纨如今就只剩下贾兰这个儿子了,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有出息。所以,这本书。李纨是无论如何都要抄到手的。
只是,李纨是寡妇,又不得婆婆的喜爱,原来还能够照应他些个的太婆婆也不在身边,让他的日子也不好过。作为守寡的嫂子,李纨不但不能安心教养儿子,还必须讨好贾宝玉这个小叔子,好换取婆婆的喜欢。这样的李纨,又哪里来的人,能够去荣国侯府为他跟贾玖借书呢?
所以。李纨是最希望贾母能够带着贾玖来大观园的人了。
所以,李纨也是对贾宝玉的生日感受最是复杂的一个。
按理说,他的儿子贾兰才是贾政的嫡长孙,可是如今。这大观园里,还有谁记得贾兰的生日?就连他这个寡妇,都不得不围着贾宝玉转,更不要说其他人了。可是,也只有贾宝玉的生日,贾母才会过来。也只有贾母来了。那个堂妹才会跟着过来,自己猜有可能跟这个堂妹开口借书。
就是在李纨的这种心情之下,四月二十三那天,贾母带着贾玖、惜春、贾倩贾清和邢岫烟来了。
说是为孙子过生日,可每一个人都知道,贾母想孙子了。
王夫人带着人亲自把贾母迎接到大观园西南方的一处新收拾出来的大院子的正房里,带着一众小辈并薛姨妈和李家太太给贾母请安,就连贾政也过来给贾母磕头。
贾政道:“是儿子不孝,明知道老太太离不得宝玉的,却被各种琐事忙昏了头,忘了带着宝玉给老太太请安。”
贾母道:“若是真要这么说,你当初就不该带着孩子们搬出来。”
可是贾母也知道,让贾宝玉搬进大观园是贾元春的懿旨,他还真的不好多说什么。
贾母到底是担心儿子的,他缓和了声音道:“这些日子,你们过得可好?上次来的时候,倒是没觉得这里有这么多屋子里。如今看来,倒是很有几分模样了。”
就是陈设有些简单。
贾母这辈子过惯了好日子。不说他年轻的时候,就说贾赦当家之后,荣国府里的好东西可是由着母亲挑的。贾母的嫁妆多,私房也多,自然眼光也高。这屋里虽然也有几个花瓶、几样摆设,可是在贾母看来,终究是样子空好看罢了。
只是这样的话,贾母是不会说出口的。
他知道,当初分家的时候,还是大儿子高抬贵手,给了小儿子一点家产,偏偏小儿子是个不会经营的,没多久就消耗不少。如今这屋里的几件摆件,说不得还是薛家的东西。
贾母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露出嫌弃的模样,只是和颜悦色地问起儿子的生活现状来。
说实在的,现在的大观园还真心不适合游赏。虽然说贾宝玉并史湘云薛宝钗等人已经搬入了大观园,可这大观园里面的花木也不甚整齐,少不得叫人来补种。这人来人往的,自然是不清净的。就连薛宝钗探春等住在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在大观园里也不能随意走动,甚至连衣裳什么的,都不好洗涤晾晒。
薛宝钗和薛宝琴姐妹也就算了。他们是薛家的女儿,薛家有钱,即便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