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茶叶拿回来了,就听爹和妈的,你们全权决定。”
白芙蕖听儿子这么一说,笑了笑,知道儿子在耍滑头,怕自己有意见,故意这样说,实际上是在踢皮球。于是就把茶叶拿出来看了看说:“要说呢,这剑豪是很高级的茶叶,你应该送给你的姑妈,但现在,你给你的关系一般的老师就送的毛尖,古老师万一知道了也不好,你就把这剑豪送给他吧。我们留一斤炒青就行了,还有一斤炒青你给你姑妈送去。你先送茶叶到你姑妈那里,我来做饭,你快去快回。”
南怀瑾就拿了一斤炒青出门到姑妈家去。
南怀瑾的姑妈家在雎县的东边的城墙边,也是一座干打垒的明三暗六的格局。南怀瑾到姑妈家要穿过雎县县城。当时的雎县县城很小,只有一条像样的街道,就是被叫做解放路的那条街。而且雎县县城是沿雎河而建,县城就成了南北长,东西窄的样子。南怀瑾的家在雎县的西边,被称为西门路。他的姑妈家在雎县的东边偏一点的一条小巷子,所以雎县人称那条巷子叫小东门路。雎河干流从雎县东边穿过,有一条像季节河的支流从西边穿过,雎县县城有点像个小岛,但秋冬春三季支流完全断流,这小岛也就不像个小岛了。只有在夏季,干流消化不了洪水时这支流才会装模作样地流淌几天河水,雎县也就装模作样地成为小岛。
雎县也是因雎河而得名,遗憾的是雎县自古至今也没有出过一个像样的名人,最后好不容易把嫘祖挖掘出来作为雎县出的名人,全国却又有几个县市争着抢着求证嫘祖是他们那个地方的。后来又好不容易找了李白的一首诗中提到雎县,说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到过雎县,可是雎县隔壁的县又不干了,说李白所到之处,古代属于雎县,现在却划出了雎县。
雎县人确实气馁,最气馁的还是雎县的一帮文化人,因为雎县找不到一个有影响的名人,似乎雎县就没有文化一般。这让雎县人很难抬起头做人。后来不知那个人说了一句玩笑话正好被雎县一个索隐有瘾的人听到了,就大肆求证并四处宣扬。
这缘于有个人读诗经的第一首《关雎》,他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雎鸠就是雎河的斑鸠呀。雎河就是雎县的母亲河呀,那雎县不是因雎河而得名吗。于是有很多人就一厢情愿的妄加猜测,很是兴奋自豪了一段日子。那时南怀瑾已经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了,听了传言只觉得滑稽,稍有文学常识的都知道,关雎是诗经里十五国风的周南。
周南,周代地域名称,泛指ny以南到汉江流域一带。和雎县八杆子打不着。
但这也不是什么非要拼个你死我活的大事,南怀瑾知道这事滑稽,但如果自己煞有介事地去主持滑稽了,他自己也就滑稽了。曾有一个好事的人要南怀瑾对此事发表看法。南怀瑾只好说这也是一家之言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大家都可以赞成或者反对嘛。这些是好多年以后的事。
南怀瑾很快就到了姑妈家。姑妈没有子女,把南怀瑾的大姐过继做养女,这时姑妈一家正准备吃午饭,南怀瑾的外甥见了南怀瑾好高兴,拉着舅舅要南怀瑾和他们一起吃午饭。南怀瑾的姐夫在城建局上班,当时是城建局最大的股建设工程股当股长,因工作的需要经常不在家吃饭,今天姑妈家也就是三代人三个人吃饭。饭菜也很简单,炒了个洋芋丝,烧了个茄子,还有一盆西红柿鸡蛋汤,大约是一个西红柿和一个鸡蛋打的汤,汤的颜色倒是金黄配大红鲜艳的狠就是太稀了点。
“舅舅,和我们一起吃嘛。”南怀瑾的外甥才三四岁,对人还是天真无邪,何况这人是他最喜欢的舅舅。南怀瑾知道姑妈家的生活习惯,中午多煮点饭,晚上就剩饭剩菜对付下。如果自己没有预约在这吃了饭,晚上姑妈家就又要很麻烦的弄饭。
姑妈和姐姐也要南怀瑾跟这吃一顿算啦,南怀瑾坚辞说:“姑妈,姐姐,妈已经在家做饭了,我给你们送点茶叶就回去吃饭,我走了。”
南怀瑾放下茶叶就走,小外甥不让他走,南怀瑾对小外甥说,舅舅还有事,你听话,我把事做完了来和你玩。
南怀瑾坚决要走,他看见外甥眼中还噙着泪水。但南怀瑾又怕自己的妈在家久等就回去了。
南怀瑾回到家,母亲刚刚把饭做好,那时无非是小菜饭,和平时不一样的就是用韭菜煎了个鸡蛋。
南怀瑾的父亲南涧秋也打牌归来手里端着一杯茶,这是用南怀瑾带回来的茶叶泡的茶,在细细品尝。
南涧秋由于读了旧书,所以满脑子的三纲五常,对子女总是绷着一个像,但对南怀瑾态度还好一点,主要是南怀瑾从小就懂事,基本没有惹他生过气。南涧秋对子女的错误或者疑似错误采取的是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的棍棒教育模式。再加上一辈子挨整,在外面受了气,难免拿南怀瑾们出气,后来落实了政策,性情大变,开始时南怀瑾几姊妹见一贯严肃的父亲和颜悦色都害怕极了,以为父亲是气极反笑,后来见父亲是真的和颜悦色才放心。
南怀瑾和父亲打了一声招呼,父亲就说:“你这茶叶味道很不错!”
南怀瑾没有喝茶的习惯,也不会品茶就问父亲这茶怎么个不错。
南涧秋就说:“茶有三香,你知道吗?”
“不知道,有哪三香呀?”-- by:dad856|650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