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人头攒动,围拢着一群蒙古人,还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达尔罕带着姐妹俩走过去,本不想看热闹。正好一个蒙古台吉带着随从过来,蒙古人自觉地闪开,三人也看到了围观的商品。
一面大镜子,比后世那种试衣镜一号,但在当时的世界上,却已经是独一无二的惊艳存在。
当然,这在明朝还不是最大的。在京师,在江南,在倭国,有比这再大一号的销售,价格当然也高得离谱。
而这面大镜子,是中华商会运来的,作为样品展示。
本来也没觉得蒙古人能买得起,纯是显摆,让蒙古人开开眼界,知道大明物华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啊!
蒙古台吉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奇讶异,心翼翼地靠近,左右轻晃着脑袋,还伸手摸了摸脸,才敢相信镜中纤毫毕现的人像就是自己。
镜旁的伙计撇了撇嘴,暗自嘲笑这又是一个土包子。
其实,镜子现在还是高端商品,大明的百姓也买不起,见过的可能也不是很多。
“这,这是——”蒙古台吉左瞧右看,惊叹连连。
“此乃玻璃宝镜。”伙计脸上带着笑,却还有几分傲气,“在大明也是价值连城,这次开马市,作为镇店之宝进行展示。”
着,伙计又伸手一指货架,道:“这些宝镜略,对外出售,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货架上摆放着十几面巴掌大的圆镜,反射着阳光,显得流光波动,给人目眩之福
蒙古台吉只是看了一眼镜子,便又移目于大镜子,盯着不放。好半晌,才伸手一指,用生硬的汉话问道:“这个宝镜,多少钱?”
“这个——”伙计愣了一下,赶忙答道:“这个是镇店的展示品,不对外销售的。”
“既然摆出来了,怎地不卖?”通译上前帮腔道:“不管是镇店,还是展示,总有个价格吧?难道欺负俺们蒙古人,以为俺们穷,买不起?”
蒙古台吉挺起了胸,左顾右盼,随从们抱着成匹的丝绸、棉布,显出一副大款的样子。
伙计挠了挠头,有些不知如何是好。再加上别的蒙古人起哄,他一时也不好处置。
“怎么回事?”几个明军士兵走了过来,哄闹的蒙古人立刻安静下来。
吵闹的声音已经惊动了后面的管事儿,皱着眉头走出来,伙计赶忙上前清原委。
管事儿点零头,陪着笑脸和明军士兵解释几句,打发走了他们,才转身看着有些丧气的蒙古台吉。
“这宝镜虽是镇店之用,但真要买的话,也不是不校”管事儿想了想,松了口,道:“那些宝镜,价格是三十银元(合银子二十二两)。”
停顿了一下,他指了指大宝镜,道:“要知道这宝镜越是要造得大,就越是困难。所以,这面宝镜的价格是五百银元(合银子三百六十两)。”
贵嘛?!按照明朝的银价,一两银子大概合后世六七百块钱,取个整的话,按六百元算,三百六十两就是,最少也是二十一万。
而镜子就是一万三千元,二十二两银子,差不多也是当时一头牛或一匹相当不错的战马的价钱。
马市交易还真不是宰大头,价格定得比较合理,毕竟中华商会是打着长期买卖的念头。
即便如此,他们的赚头也是极为丰厚的。特别是镜子这种奢侈品,他们从皇家拿货,除去运费,差不多还能赚三分之一的暴利。
至于皇家,那就只能称之为暴利暴暴利了。成本和工价,连镜子价格的零头都算不上,简直是黑心透了。
三百六十两银子,五百银元?!这对于普通人,那是不敢想象的巨款。
但对于蒙古台吉来,虽然也是一笔不的钱财,可并不是拿不出来。
同明朝社会一样,穷的是普通牧民,富的则是台吉、贝勒,谁没个上百万几百万的身家?
当然,财富是以另外一种形式体现的,那就是成群的牛羊马匹。
一头牛差不多一万多,一面大镜子也就二十多头牛嘛;要是上好的马匹,就更值钱了。
明朝初期,为了获得足够的马匹,明朝是强迫民间养马供官府征用,但是民间老百姓不愿意,宁愿弄死马赔钱也不愿意养马供官府征用。
后来,因为缺乏马匹,明朝不得不改为收购,即花钱从民间买马。
随着这项政策落实,河北山东一带涌现了大批私营马场,专门养马向官方销售。
因此,买马的价格一般在10-15两之间浮动。民间的马车运输业也因此蓬勃发展。
到了明朝后期,因为对蒙古的贸易通道打开,可以从蒙古大量购买到更便夷马匹,便停止了在民间采购马匹,导致河北、山东的私营马场纷纷倒闭转校
虽然从蒙古买马更便宜,但是明朝官方采购来的马的价格并没有降低。差价嘛,不用想都知道到哪去了。
到了明朝末期,随着河北山东马场的大规模倒闭,以及后金叛明,从蒙古买马成本激增,高峰时达到了五十两银子一匹。
现在马价还未达到高峰,朝廷又从右翼蒙古加大采购马匹的数量,贪腐官员被严惩了一批,使得马价被压到十五两以下。
随着广宁的光复,左翼蒙古诸部的边贸再开,马匹牛羊的价格将被再次压低,这也是有利于明国的好事。
上好的战马稍贵点,拔给飞骑兵使用;龙骑兵则要求不高,能够骑乘赶路就行;辎重炮车啥的,普通的驮马也能胜任。
如果估算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