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洪流微澜>第306章我来了

到1851年年底,普鲁士境内粮食价格降到了常规年份的150以内,失业率降到了20以下。而德联邦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仅仅是此前对普鲁士所承诺的九十万英镑,也就是一千二百万联邦马克的军费。

虽然联邦内有些激进的报纸还在猛烈批评谢绾的铁腕,但联邦议会的西德意志议员们却大大的松了口气,即使嘴上不说,内心还是非常肯定谢绾这一年的经济改革,更不用说他们在这一波对普鲁士投资热潮中的收获。

而在莱茵,谢绾的声望则是如日中天——以鲁尔财阀为首的莱茵资本家们成功获得大量廉价的普鲁士资产和企业,莱茵的中产阶级也在投资热潮中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当然谢绾个人的资产也因此又上了一个台阶。

简而言之,在谢绾一手操控这波经济改革中,西德意志大大小小的资本家和投资者们,通过不流血的方式大大抢劫了一番普鲁士的旧贵族们。

同样收获丰富的还有犹太金融家们。

这里还要提几句关于华沙工业区。自从俾斯麦去职以后,华沙工业区的贪腐问题就逐渐被遗忘。波兰犹太资本家们趁机上下运作,推动波兰大法院快速审查完毕,抓了几个小官当替罪羊。毕竟波兰工业化也需要华沙工业区这样的领头羊,于是波兰政府和议会达成妥协,很快也恢复了工业区的建设,工业区股票成功在伦敦上市。

普鲁士的经济改革引发了投资热潮,其中柏林以及工业基础仅次于柏林的德累斯顿成为投资中心,也间接推动了临近的华沙工业区。在伦敦金融市场中的华沙工业区股票涨幅甚至超出了罗斯柴尔德和谢绾最初的预期。

不过罗斯柴尔德在这波经济热潮中收益并非只有工业区股票。实际上,普鲁士国王银行用来兑换普鲁士马克的联邦马克,也是罗斯柴尔德银行借出的。

既是按十比一的兑换率,要回收的普鲁士马克也是天量,普鲁士国王银行金库里黄金和联邦马克储备都远远不足。在谢绾的撮合下,罗斯柴尔德银行接过了这宗业务,用巨量的联邦马克将普鲁士国王银行库存的普鲁士国债全部接盘过来。形象的说,罗斯柴尔德银行此时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普鲁士中央银行。

要知道,在这宗交易进行时,普鲁士经济还处在崩溃边缘,又因为谢绾的粮价放开令和废币令导致人心惶惶,市场中的普鲁士国债价格和普鲁士马克一样是白菜价,普鲁士国王银行只得在现价基础上又打了折扣才算是成功卖给罗斯柴尔德。但到了年底,普鲁士经济繁荣的预期让普鲁士国债价格明显回升,固定利息的回报率甚至降低到德意志各联邦国债平均回报水平之下。

罗斯柴尔德数次选择信任谢绾,与他一起冒险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次算是最大宗的——这可是欧洲最大之一国家大概二十年累积发行的国债,哪怕是1的涨幅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财富。可以说谢绾和罗斯柴尔德通过合法手段,抢走了大量原本该属于普鲁士王室的财富。

为此普鲁士摄政王腓特烈三世非常生气,他认为谢绾和罗斯柴尔德愚弄了属于普鲁士王室的普鲁士国王银行。但普鲁士王室、普鲁士政府、中央银行之间过去的关系模糊,管理混乱,现在一刀切的分开,他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依据和法条来控诉谢绾等人;而刚刚获得权力的普鲁士议会把他当贵族代言人防范,把联邦中央政府当靠山,所以即使他们也看不惯谢绾上台后的许多做法,但仍然在联邦和普鲁士王室的矛盾中袒护前者。

谢绾在德意志的改革如火如荼,地中海的局势也如火如荼。

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英国扮演了催化剂的作用,并且获得了与德联邦亲密的关系。其实统一的德意志也未见得对英国什么好处,但此时英法与俄罗斯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让英国人觉得一个强大的、亲近的德意志是对俄罗斯的最好防御。

英国人在德意志问题上的果断处理很快就带来了好处。

1852年2月6日,俄罗斯宣布与英法断交,作为英法联合舰队驶进黑海的回应。10日,英国和平代表团到达俄国作最后的外交努力并面见了沙皇。双方分歧很大,沙皇担心与英法开战,但也不愿意就此退让,尼古拉一世对英国特使讲:“你们不要以战争威胁我,而我可以依仗柏林。”以此警告英法可能再次引起欧洲大战。

德联邦和普鲁士统一之前,德联邦确实想和俄罗斯媾和,所以才有了密使团访问德累斯顿一事。

不过现在德意志已经统一,在对待俄罗斯的问题上需要重新评估。

21日,俄罗斯政府宣布与英国和法国处于战争状态。俄罗斯被迫以70万兵力与拥有约100万军队的同盟国进行战争,在军事技术装备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战斗在几个战区同时展开。

2月23日,第一批英国陆军上船前往奥斯曼土耳其。2月27日,英法向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罗斯在4月30日之前撤离其占领的所有奥斯曼领土。沙皇置之不理。3月12日,英法与土耳其结成同盟。3月19日,法国陆军也登船前往土耳其。

接下来,法国于3月27日,英国于3月28日相继对俄罗斯宣战。此时的三大列强一齐登场,战争扩大。

1852年4月5日,英国陆军在加里波利登陆。随后联军的作战计划在这里诞生。由6万英法陆军在海军的配合下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6星期内拿


状态提示:第306章我来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