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清卒>第24章大旱
府几个县大旱,流民潮已经往京师涌来,城里的戒备明显比以前严密了许多,王哥让川哥做好防范。”

“什么玩意?保定大旱?流民?做好防范?”张石川懵圈了。

这康熙盛世怎么会有流民呢?真有灾,直接政府拨款发粮食救济不就得了?还能有流民?有流民从那边来,也不经过这八里庄啊……张石川努力回忆着上世的地图,从保定过来,过了永定河就应该往东拐弯儿了啊。到了北京官府还不管饭吃?康熙的面子还要不要了?还能在天子脚下让流民闹事?

想到这里,张石川只说了一句知道了。然而,实事狠狠的打了张石川那张自信的脸。

固安距离北京不过百余里,四阿哥生恐固安不稳,亲带了一千步军押解粮米前去赈灾,雍亲王亲自坐镇,自然出不了岔子,而西面保定三县的流民,在他们进京的必经之路上,丰台大营两万八旗兵已经做好了重重关卡,粥铺已经准备停当,畅春园那边也做好了准备接收劳工。然而几千上万的人涌过来,不是所有的都可以被控制的。

葛二喜就是这上万难民中的一员,或者说,加上老娘和老婆孩子一共五员。

他从地主家里租种了十五亩田地,去年秋天种下冬麦,没想到一开春老天爷几个月不下雨,麦苗早已全部旱死在田里。

看着米缸里一点点见底的黄米,和媳妇老娘商量之后,推上小推车,装上米袋子和锅碗瓢盆等还算得上是值钱的东西带着一儿一女加入了往北逃荒的人流中。

往京师去,京师人多,粮食吃不完,老天爷不给咱老百姓饭吃,皇帝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的子民饿死,当今皇上是个好皇上,说要永不加赋!简单而淳朴的信仰支撑着这些麻木的人们。

然而祸不单行,一家人仅有的口粮,逃出来的时候带着的小半袋子黄米,在第二天晚上被人抢走了,争抢中葛二喜小脚的老娘被拉扯的摔倒在地,碰坏了头。

一家人大哭了一场后,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跟着人群往北走。

托儿带口,又饿的双腿发软,浑浑噩噩的每天只能走上十几里路,一路上草根、树皮,任何能吃的东西都被前面的人吃光了,要饭也根本要不到,走到哪一个庄子,都有地主大户组织起来手拿各种家伙事堵在村口不让他们进入。谁都怕这些人万一打砸抢,那可就是家毁人亡。

好容易遇到个舍粥的大户,领到一晚粥,都分给了孩子和老娘,夫妇两个只能把劈柴砍碎了煮在锅里,然后抻着脖子吞下去。

这一路上还学会了用观音土做土饼子,这玩意真是个好东西,只要吃上几口就不觉得肚子饿了,只是吃了有些拉不出来。

又走了五天,不知队伍里谁喊了一有气无力的喊了一嗓子:“前面就到永定河了!过了永定河再走二十里就到京师了!”整个队伍都尝出了一口气,他们似乎看到了二十里之外有热乎乎的黄米粥等着他们,都挣扎着加快了步子。

可没走了多远,就见有流民垂头丧气的往回走。

“老乡,不说前面就到京师了吗?咋往回走呢?”

“往前面走也没活路啊!回去吧,死也死在自己家里。”这一句话让很多人的脚步停了下来。

“咋说?咋就没活路呢?那皇帝不给咱们饭吃?”葛二喜问道。

“过了桥有官兵,在抓人呢!”

“抓人?抓人做啥呢?咱们只要讨口饭吃,凭啥抓咱们呢?”

“说是,要抓人给皇帝修皇陵去!大兄弟,你还是也趁早跟我回去吧。你这携家带口的,到时候把你抓走,你一家老小咋办勒?”流民说完同情的看了看葛二喜车上的老娘和两个孩子。

抓人修皇陵?葛二喜心里咯噔一下。

去修皇陵自然要青壮年,他老母怎么办?老婆孩子怎么办?而且,听老人们说过,修皇陵的工匠,等皇陵修好了是都要活埋给皇帝陪葬的……

“娘的!修皇陵起码能给饱饭吃,一时半会是饿不死了!怕啥勒!”有人愤怒的骂了一句,继续往河边走。

“他爹,咱们咋办?要不……也回去?”葛二喜的媳妇怯生生地问道。

“回去?还回得去吗?用不了三天就得饿死在路上……”

“是啊,回去死的更快一些。”

“不如,我们往北走,东边有官兵,说不定北边没有人抓人?”

“好,说不定北边能有吃的!”

看着一家老小看着自己的目光,那是她们在等他做决定。葛二喜咬了咬牙,跟上了继续往北的队伍。

其实他不知道,只要过了河再走没多远就是丰台大营官兵管着的施粥点,而那里招募去修畅春园的劳工,可一张嘴一张嘴的传下来,就从给皇上修花园变成了修林园、修陵园、修陵墓……


状态提示:第24章大旱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