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伏渊潜龙>60、知识管理
词会衍生出很大的阅读量来。进一步说,还可以包括国外的,分区域亚洲、欧洲、美国等状况。

但如果你真的追求星辰大海,那这些都跑不掉,都需要你去一块一块的啃下来。而那些真正的专家们,都是这么做的。

……………………

(六)

看完上面的步骤,大部分人都吓跑了,少部分人会去尝试。

在每个步骤上,都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方法错了,再努力也没用。

譬如许多人因为没有明确的方向所以无法聚焦,学再多领域也都是入门水平。因为没有掌握一个领域的基础概念和核心体系,盲目追求快,到最后才发现欠缺太多,像没有打好地基的大厦,一定无法建成真正的高楼大厦。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高手的指点:在你不知所措的时候能告诉你方向,在你出现错误时能及时纠偏,在你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能让你知道只不过是刚刚起步。

当你在一个领域积累的越多,你阅读的速度会越快,获取知识的效率会越高,干活的时候会更加得心应手。

某一天你突然发现,这个领域实在没有新的玩意了,遇到的新问题没有可以借鉴的方法了,你就自己去做去总结,然后这就成为你们领域的创新,而你成为这个领域的领跑者!

……………………

——附录2:

大部分人不是情商低,而是对人性了解少

(一)

在历史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拥有渊博知识的人一般都比较骄傲。

在我国,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有知识的人一般喜欢去做官的,而做官是一种管理和服务的工作,然而,一些自命清高的知识分子又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情结。

在国外的中古时代,知识通常是由僧侣阶层掌握的,他们代表着道德上的高地。

上帝创造的伊甸园里面有两棵树,一棵是生命之树,另一棵是知识之树,而上帝所禁止人们偷吃的恰恰是那一颗知识之树的果实。因为吃了知识之树上的果实,人们就能够明辨是非,从而拥有聪明才能和智慧。

上千年来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视,使国人虽然讨厌“恃物/权傲才”的人,但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对于恃才傲物、傲权的人却非常宽容,甚至有许多赞赏和推崇。

譬如,对于李白这样的天纵奇才、大名鼎鼎的超级名人,其嘚瑟甚至狂妄,可是人们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李白戏弄高力士、唐贵妃这样的皇亲国戚的故事被编成戏剧、评书而被千年传唱。

在这种文化下,一些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很少考虑如何去与人相处,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心里形成了一种比较“扭曲”的观点:

有知识的人就应该张扬,说的话只要是对的就不需要照顾听者的感受,要不就是听话的人有问题,没有雅量、心胸狭窄等等。

……………………

(二)

当年20岁的咸丰皇帝继位后,为显示自己的胸襟和明君气派,下诏“求言”。

以谨慎闻名的湖南年轻、耿直的老实人曾国藩就信了,然后很真诚的直指咸丰皇帝的三个缺点,并且将自己的折子送回老家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传阅,以显示自己是一个有立场的人。

他的折子核心意思是批评咸丰皇帝的三大不是:

一是见小不见大,小事精明,大事糊涂。他批评皇帝有“琐碎之风”,“谨于小而反忽于大”,天天把精力用于挑大臣们礼仪疏漏之类的小毛病,苛于小节,疏于大计,对派往广西镇压起义的人员安排不当。

二是“徒尚文饰,不求实际”。鼓励大家进言,大家提了不少意见,其中有些是很有见解的,可是结果却都被批成“毋庸议”仨字而已,没有一项落实。

三是刚愎自用,饰非拒谏,出尔反尔,自食其言。

看到这样的建议,你什么感触?相信普通人看了也会十分恼火,更不用说年轻气盛、想沽名钓誉的小皇帝了。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疏上,帝览奏大怒,摔诸地,立召军机大臣,欲罪之。”

咸丰皇帝真想治曾国藩的罪,无可奈何其他大臣苦苦求情,更重要的是咸丰皇帝不愿意落下气量窄小的评价。

可以看出,虽然咸丰皇帝最终没有因为这个奏折治曾国藩的罪,但是在其心中却对“曾国藩”有了成见。

除了给皇上的折子,在社会上和工作中的曾国藩也是这样,最终,“愤青”曾国藩变成了“孤家寡人”。

后来他母亲去世时,曾国藩请假回家守孝三年。在这三年中,他不断自省和反思,并对世态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最终,他改变了自己,这才有了后来的“外圆内方”、成就一番事业的曾国藩。

他认识到,在短时间内,仅以一己之力很难去改变整个社会的陈规陋习,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同时,也必须与大部分同僚、上下级之间建立相对和谐的关系,才能使自己有机会去实现个人的抱负。

同时,他还认识到,如果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与各式各样的人物建立好关系,虽然他仍然有自己内心坚守的原则与底线,但是在外在表现上已经不是那样咄咄逼人、非黑即白了,而是去适应、去利用各种资源与人脉,从而去实现自己的伟大目标。

……………………

(三)

小孩子们看电影和电视的时候总爱问:那个人是好人


状态提示:60、知识管理--第6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